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研究
2018-11-24武汉晴川学院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00
(武汉晴川学院管理学院 湖北武汉 430000)
课程教学有效性是指教师在设计课程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合理规划,选择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使学生在有限的学习阶段(一般为一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真正有用的知识或技能,并顺利通过考核的行为过程。当前企业急需大量的管理会计人才,会计行业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对于培养会计人才主力军的高校尤其是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的民办高校来说,应对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探索,使该课程的教学与国家的宏观政策指导要求保持一致,符合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求。
一、问卷调查内容
笔者对本校已经修完管理会计学课程的大三、大四会计及财务管理类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学生修完这门课程的收获依次为:形成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掌握了一种学习方法,提高了学习效果,促进了积极参与的意识,报考了CMA(美国注册管理会计师)考试等,说明这门课程在学生的心目中已经占据了一定位置。被调查学生对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理解和认识依次为:学得有兴趣,将来对自己和企业都有用;采用案例和情境教学法,学生感兴趣、易于接受、收获大;在企业中有用;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较科学合理,学了就能用等。问卷调查结果有助于对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二、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和方法有待改进。目前,民办高校主要采取以课堂讲授为主、以多媒体和板书为辅的教学方式,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热情,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考试通过率较低,学生毕业后在企业工作中的应用效果较差。因此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
(二)课时较少,考试通过率较低。目前,不少民办高校的教学计划仍然偏重于财务会计,对于管理会计的课时安排非常有限,最多为48课时,有的甚至只有32课时。这对于基础薄弱、理解力较差的民办高校学生而言,增加了学习难度,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学习效果提高不上去,考试通过率偏低。
(三)考核方式有待改进。目前,多数民办高校主要采取期末闭卷考试的考核方式,虽然已经把综合评价方式下的平时过程考核比例从30%增加到50%甚至60%,但也难以规避以理论考核为主的考核方式的弊端,与社会需求脱节。
(四)内容体系不完整。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提倡加强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社会上也掀起了研究管理会计的热潮,但截至目前对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还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完整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缺乏与时俱进的管理会计教材,更不用说适合民办院校的管理会计教材了,这也是当下急需解决的一个客观问题。
(五)学校的重视度不够。经调查发现,许多民办高校对财务会计相关课程的实训安排比较重视,配备了相应的手工做账、电算化、ERP实训室等,但对管理会计实验室的建设比较滞后;分配给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课时充足,甚至用不完,而分配给管理会计的课时非常有限。可见高校对管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三、当前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于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根据问卷调查结果,结合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本文从学生、教师、学校及社会四个方面进行总结分析。
(一)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欠佳。民办高校的生源决定了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自觉性较差、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考试通过率较低。这就需要教师和学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到受教对象的特点,寻求更好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增强学生的主体认识。
(二)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足。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教学有效性研究的重要方面。教师的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欠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不够、教师的表达能力欠佳等往往是导致学生学习效果不够理想的重要原因。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心态,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适应民办高校教师的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三)学校的管理重心不明确。一般来说,学校的重心在于教学,教学的重心在于教师。民办高校的资源虽然有限,但也应该把重心放在满足教师的学习和提升需求、培养教师能力方面,这是民办高校做好教学的根本。
(四)政府和企业的指挥棒作用缺失。政府是宏观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指导高校的发展方向;企业是人才的需求者,消化和吸收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如果二者的指挥棒作用缺失,高校就只能是闭门造车,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和失业率的大幅上升以及一系列社会问题。所以,政府、企业应与高校加强合作,搞活教育,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大更好的实践平台,最终实现政府的导向职能,解决企业的人才需求问题,形成和谐共荣的发展趋势。
四、提高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对策建议
要从本源上解决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对课程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探索,提出良策。
(一)提高参与主体的认识和合作度。教育的参与主体主要包括学生、教师、高校、政府和企业,只有各方充分认识到自身的重要性,明确各自的目标,加强合作,才能共建一个合作共荣的教育生态链。首先,政府应搭建管理会计人才培育合作平台,为促进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其次,企业应积极为招揽优秀的管理会计人才提出良好的合作条件。最后,高校应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并争取师生的支持,尽量满足企业的合作条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只有这样,高校才能在当前急需管理会计人才的形势下,加强管理会计教学改革,探索教学的有效性;重视管理会计教学实践工作,建设相应的实训平台;重视校企合作,设立管理会计实验班;重视管理会计理论教学,增加课时,提倡教师的培训提升和教改探索等。教师和学生作为最直接的受益者,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合作的效果不言而喻。
(二)大胆创新,开展各种有益的尝试。
1.开设管理会计实验班,直接为企业输送合格的管理会计人才。据调查,部分学生在学完管理会计学课程后会选择直接报考CMA,其中不乏在半年时间内一次性通过考试的学生,也有不少学生对CMA考试感兴趣,但苦于考试的成本和难度较高,正在犹豫之中。如果学校能够把这部分学生集中起来,开设校企合作实验班,为学生集体授课、培训,就可以走专业教育和职业资格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路径,不但积极响应了国家的号召,为企业解决了人才需求的问题,也有助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同时提高了教学质量,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
2.大胆开设管理会计专业方向,提升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管理会计由于其研究内容的独特性——如何提升企业价值,注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但是自从管理会计理论被引入我国以来,并未引起各大高校及企业的高度重视,直到近几年国家从探索经济强国之路的角度出发才再次引发了管理会计热潮。在2016年6月财政部发布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中明确提出企业组织应用管理会计应遵循融合性原则,要求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目前管理会计的理论和实践相脱节是影响管理会计应用的主要因素,业财融合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提高企业应用管理会计的水平,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价值创造提供支持。高校是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摇篮,在高校管理类专业大胆创新、开设适应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管理会计专业方向,可以解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问题,体现管理会计的应用价值。
3.采取课证融合的教学方式,完善教学内容体系及考核方式。教师应创造性地选择和处理教材,结合CMA考试和企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岗位需求,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并采取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完成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
例如在CMA考试大纲中,第一部分为财务报告、规划、绩效与控制,包括:外部财务报告决策(占比15%),规划、预算和预测(占比30%),绩效管理(占比20%),成本管理(占比20%),内部控制(占比15%)共五个部分;第二部分为财务决策,包括:财务报表分析(占比25%),公司财务(占比20%),决策分析(占比20%),风险管理(占比10%),投资决策(占比15%),职业道德(占比10%)共六个部分。因此,管理会计学课程选用的教材应具备决策分析、绩效考核等重点内容,并结合CMA的考纲内容和企业的特色需求进行强化和整合。在问卷调查中,在教学内容中安排CMA考试相关知识点、增强学生的动手应用能力的做法获得了被调查学生的赞同。需要注意的是,如此安排课程内容需要足够的课时(至少48学时,最好64学时)才能保障。
再比如,采取广受学生欢迎的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并结合情境教学法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大胆提出问题并进行探索,最终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当然,针对教学手段的改变,应设计相应的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如案例考核法、课程论文考核法等,以及参照CMA考试题目,采用情景法,使学生将涉及到的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采取多种评价指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公平合理的考核评价。
4.与成本会计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强化学生的成本管理意识。在企业管理中,成本管理越来越受到管理层的重视。在高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的过程中,如果将成本会计与管理会计课程合并,开设成本管理会计课程(可设置80课时),可以使学生既懂得如何算成本,又懂得如何加强成本管理,对于系统地培养中层管理人员来说具有积极的作用,不但能留给教师更大的发挥余地,还能使学生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大学时间和生活费用,起到一举多得的作用。当然,将两门课程合在一个学期,加大了教师的授课工作量和难度,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和顾虑,应慎重而为。
(三)构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及时发现课程教学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进。该指标体系的构建要符合四个标准,一是可获得性,即指标要容易获得;二是可以量化,即可以用绝对指标或相对指标来反映;三是指标数量适宜,不宜过多或过少,并且各指标应占一定的权重;四是主客观指标应相互结合,客观公正地反映课程的教学过程和结果。可以通过成立一个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小组来组织和实施对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成立评价小组的目的是为了督促和帮助教学以及师生教与学水平的提高改进,并不是为了考评而考评,否则就会失去原本的意义。
根据对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问卷调查的结果,被调查学生认为学生参与度、学生出勤率、独立完成作业率、学生满意度、考试通过率、师生配合度、回答问题正确率、教师教学手段和方法的科学合理性共8个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管理会计学课程的教学有效性。
五、提高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保障措施
衡量一门课程的教学有效性涉及到多方参与主体,缺少任意一个主体,评价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因此,还要采取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一)高校管理者要提供政策和经费支持。高校管理者要把对管理会计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上升到对管理会计学这门课程教学有效性的认识上来,不但要付诸实施,还要放开政策,积极提倡校企合作和提供经费支持,建设管理会计实训室,保障管理会计案例教学的资料来源真实可借鉴,有学习研讨的价值。
(二)教学管理人员要组建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团队。为了将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研究落到实处,教学管理人员应当组织专业人员成立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团队,由其撰写科学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计划、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以及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评价方案,监督执行并考核落实。
人才培养计划涉及到财经类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及就业方向,教学计划涉及到在哪一学期开设什么课程及开设的学分学时,教学大纲则涉及到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等,需要教学管理人员和参与其中的专业人员敏锐的洞察力进行科学规划。只有完善了这一套规划,才能保障本门课程教学有效性的实施和评价。
(三)教师应具备不断学习的心态和勇于改革创新的魄力。教师只有不断学习管理会计发展的新理论和前沿动态,才能获知社会对管理会计人才的需求,不断更新自己的资料库,把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对企业最有用的知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加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引导学生使用CMA考试大纲的知识体系来充实自己和评价自己,为企业培养应用型管理会计人才。当然,教师还要有勇于创新的魄力,在教学中大胆引进案例教学法,设置各种情景,改革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凸显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效果。
(四)学生应端正态度、积极合作,发挥主人翁精神。学生要认识到学校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了把自己培养成为合格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着想,自己和学校是一种合作关系。因此,学生要端正学习态度,积极地与学校合作,与任课教师密切配合,切实发挥主人翁精神,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学生转变学习态度之后,教师就可以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得心应手,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六、结论
本文利用调查问卷结果,结合笔者多年来的实践教学经验,对提高民办高校管理会计学课程教学有效性进行了研究,对提出的代表性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据此提出了三方面的提高对策和四方面的保障措施。民办高校的管理者、教学管理人员、教师及学生应形成合力,推动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程,为企业培养出急需的应用型高级管理会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