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实践状况调查分析

2018-11-22熊鑫

商情 2018年48期
关键词:创业实践创业环境大学生

熊鑫

【摘要】近年来,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各高校积极推动学生创业实践工作。大学生创业在高校支持、校友資源、创业成本、场地及政策支持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国家为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但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比率较低,存在一些客观因素阻碍了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步伐。

【关键词】大学生 创业环境 创业实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总书记指出:创新是社会进步的灵魂,创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大学生培养创新能力既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为在新时代双创背景下为更好地服务创业学生,大学生创业实践状况调查分析工作显得极为重要,本文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86名参与创业实践的学生为数据来源从其学历、学科、认识、项目情况等角度进行调查分析,旨在为更好地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指南。

一、社会创业动态分析

(一)政策支持

随着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创业逐渐受到重视。国家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发布了一系列大学生创业优惠政策,其中包括税收优惠、创业补贴等,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可在毕业三年之内享受税收减免的政策,并可以申请补助。这对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和成功率都有非常积极的帮助。

(二)活动支持

据悉,全国大学生创业比例偏低,全国创业成功率约2%,远不及发达国家的20-30%。为鼓励创新创业,教育部举办了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设立金、银、铜奖和最佳创意奖等奖项,并给优秀项目提供投融资对接、落地孵化等。从首届设立起,已有来自两千多所高校的75万大学生直接参赛。

(三)社会创业情况

相关机构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创业者规模超过3000万人。2017-2018中国创业者中,男性创业者达85.5%,女性创业者达14.5%,本科学历创业者达56.6%。在中国创业者中,31-35岁群体占比最高,达24.9%。在创业者状况中,首次创业占比高达47.9%。影响创业者的客观因素中,“合作团队”达81.4%,“市场环境”达80.4%,“资金”达77.6%。创业者认为“寻找有资金的合作伙伴”是创业启动资金最佳的筹集方式,达87.7%。

(四)大学生创业情况分析

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优势劣势都比较突出,可归纳为:①优势:起点高、创意新、动力强、可塑性强、政策保障;②劣势:缺乏经验、资源、资金、定位不清晰。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大学生参与创业实践的热情普遍高涨,但是真正加入到创业领域,并成功创业的人数少,项目不成熟,昙花一现现象明显。

二、贸大学生创业实践状况调查概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创新创业工作主体围绕以下几点开展:①以“创新创业国际联盟”为特色,搭建全球创新创业资源共享新平台;②以创新创业课程为基础,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③以创新创业活动为契机,开展创新创业指导,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潜质;④以创新创业大赛为抓手,搭建创新创业舞台,营造校园创新创业氛围;⑤以创业导师为主导,提升创新创业服务质量,助力创业孵化;⑥以创客空间为立足点,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加速创新创业孵化;⑦以成功创业案例为指导,加大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宣传。⑧以文科院校创新创业形势为依据,加大文科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研究。在这套系统的工作机制指引下,学生能在校享受到全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其中像创业管理、女性创业等优秀课程,经纬杯、暑期创新创业夏令营等品牌活动吸引众多学生参与。但从毕业生创业情况来看,整体人数有所下降,按性别统计,近两年男生创业比例均高于女生。2016年男生与女生创业比例为5:3,2017年创业的毕业生均为男生。按行业统计,创业领域多集中在投资、咨询和电子商务领域。

(一)学生基本信息

一是从学历分布上看,本科生共计269人,占调研总人数的94.06%;研究生(含硕士、博士)共计17人,占调研总人数的5.94%。本科生是学校创新创业服务的主要对象。二是从所在年级及年龄上看,本科生中大一同学关注创新创业的人数所占比重大,大二、大三其次,其他年级相对少,高年级同学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目标导向比较明显,多基于实践加分、获取创业经费、获得荣誉等目的。大四同学优先考虑的是工作、留学、读研等路径,将创业作为就业出路的大四毕业生所占比例小。关注创新创业的校园创客年龄集中在19-23岁期间,占比高达95.1%。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从大一抓起,从本科抓起,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三是从所学学科类别上看,位于前三名的学科分别是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创业指导应与学科特色紧密结合。

(二)学生对创新创业的认识

一是从大学期间是否创业方面,52.4%的同学表示不想创业;33.92%的同学有创业意向,但是还没开始准备;11.89%的同学明确表示会创业,并已有实际行动;2.8%的同学对大学创业表示反对。从此可看出,学校创新创业工作需要有层次,有重点地开展。二是选择创业的前提是有资金支持,无家庭负担是大部分同学会真正选择进行创业的前提,其次是拥有自己的科研成果,再次是个人理想。充分说明学生对创业的认识是比较理性的。三是创新创业诉求方面,挣钱和追求自我理想占比较大,这一结果充分表明物质追求及理想实现仍是现阶段学生进行创业的最大动力。四是创业与所学专业关联度方面,多数学生认为自己所学专业与创新创业有关联但是联系不大,这表明创新创业教育需加强与专业教育的结合。五是创业行业选择上,学生的个性化明显,多数同学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行业,其次才是门槛低和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行业,兴趣成为主要因素。六是学生认为最适合创业的时间方面,大多数认识到创业需要积累和时间。七是创业面临的最大问题在于资金不足、经验不够、创业理想化,且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支持,众筹和家庭。八是对各地区政策掌握方面,大多数同学对于各地区的创新创业政策是不太了解的,或者只是一般了解。九是创业地理位置方面,京津冀仍是我校创客首选地区,其次是长三角和粤港澳地区,成渝经济区的选择倾向度高于中西部其他地区;从城市的角度看,北京、上海、杭州位于前三,其次是成都、广州。

(三)学生对学校创新创业工作的看法

一是创业实习实践基地和创业资金的支持是创业同学们最需要的。二是创业管理和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最受学生欢迎,表明创新创业与就业是一体的。三是创业大赛是学生参与度最高的活动,通过比赛进行培养效果最佳。四是学生创业过程中更看重的是资源对接机会和一定的物质奖励。五是学生希望在经费、资源对接、专业创业师资、场地方面加强建设。

(四)创业项目情况调查

一是学生创业项目导师多数为校内导师。二是大部分学生创业项目都处于未注册状态且多数以创意为主,处于项目酝酿阶段。三是从一个学生创业项目的人数多为3-5人。四是学生创业项目的资金投入方面,5000元以下的投入是主体,这也表明引导学生进行创业项目开展实践的成本并不高,可以扩大面,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五是从学生时间投入上看,大部分学生主要是利用一部分课余时间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学生在创业项目上所花时间和精力并不高。六是从创业项目首批启动资金来源上看,学校提供的创业启动资金及合伙集资所占比重大,其次是个人储蓄和家庭资助。七是大部分学生认为在校所学创新创业课程对项目创立及运营是有帮助的,这也在论证了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三、困难及对策建议

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资金、组建团队、市场定位、资源平台、缺乏有效指导等方面。高校应该有针对性地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扶持指导。一是完善融资扶持体系。整合资源,联合优质投融资机构,举办创业洽谈会,增加学生接触融资渠道的机会。二是组织举办实践性的培训营、夏令营,提升学生创业实践能力。三是组建创业基金,构建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资金及资源对接支持。四是建立健全校内外创业导师体系,打造导师制联动培养模式。五是加强政校、校企、校际合作,将创业作为就业工作的重要元素来抓。

四、结语

加强对大学生创业实践情况的调研分析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学生创业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和指导方案,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指明方向,服务国家创新创业发展战略。

参考文献:

[1]艾媒报告.2017-2018中国新经济创业环境专题研究报告[Z).2018.

[2]卢亮,胡若痴,但彬.发达国家大学生创业措施及对中国的借鑒[J].中国高教研究,2014.

[3]李亚员.当代大学生创业现状调查及教育引导对策研究[J].教育研究,2017.

[4]中央政府门户网站.国务院这一年}支持“双创”,国务院出了哪些实招[Z].2015.

[5]人社部劳动科学研究所.中国青年创业现状报告[Z].2016.

猜你喜欢

创业实践创业环境大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咖啡与音乐沙龙活动在大学校园的开展
大学生微创业实践教育分析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实践的影响研究
构建高校研究生创业实践平台的有效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