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
2018-11-22郑晓栩
郑晓栩
[摘 要] 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促进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关的风险也随之产生。互联网金融蕴含的风险包括传统金融风险、信息技术风险、法律风险及信息不对称风险。同时互联网金融风险具有开放性、快速性、全局性、交叉性等特点,一旦操作不慎,就会对社会稳定造成影响。因此,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加大对于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监管力度、注重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完善固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法规制度、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切实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险。以促进我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实现可持续的稳定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风险;风险监管
[中图分类号] F832;F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8)10-0162-02
一、互联网金融风险概述
(一)内涵分析
目前,我国在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内涵方面并未形成统一的认知,而是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理念:其一,互联网金融风险主要是指在互联网金融业务处理中,具有的一切不可控性、不确定性以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1]。其二是指互联网金融会包含一定的传统金融产品在信用以及道德等方面的风险,同时,也会受到互联网发展的影响出现技术缺陷风险及网络安全风险等。
(二)基本特点分析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基本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受到网络信息传播共享的影响,扩散途径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和快速性。二是具有一定的破坏性。该特点的存在,导致风险的可控性降低。三是风险传染具有一定的全局性和交叉性,影响金融体系稳定发展。
二、互联网金融风险发展现状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各类风险案件频频发生,导致互联网金融某些业态偏离了正确的创新方向。例如北京在2017年的统计中,共受理互联网金融犯罪案件超出800件,涉案人数超出1500人,并且案件数量及犯罪人数仍处于上升趋势。各地区近期还出现了一些违法经营金额大、涉及面广、社会危害大的互联网金融风险案件,网贷行业项目逾期增加、平台退出增多、部分借款人恶意逃废债的现象频繁出现,给投资人带来很大的损失[2]。例如2018年以来上海地区P2P违约规模超2000億,6月全国46家网贷平台出现问题。还有些从业机构披着互联网金融的外衣,本质却是在搞传销、集资诈骗,例如e租宝、善心汇事件。
2017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防控金融风险,在此背景下,监管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监管,互联网金融从前期的野蛮生长过渡到整改合规的发展期,总体风险稳步下降。但作为由金融科技催生出的轻资产业务,其不断在创新与合规中进行博弈,呈现出复杂化的发展趋势,聚集的风险隐患需给予进一步关注。
三、互联网金融风险分析
(一)传统金融风险
在传统金融产品经营过程中,信用风险及流动性风险一直是比较普遍存在的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期间,此种传统风险并未被杜绝,而是出现的频率愈发攀升[3]。信用风险突出表现在P2P网贷平台中,当该类平台发生金融产品交易行为时,投资者投入的本金及投资收益最终能否如期收回是存在不确定性的。特别是P2P网贷平台由于准入门槛低和缺乏监管,成为不法分子从事非法集资和诈骗等犯罪活动的温床,容易诱发恶意骗贷、卷款跑路等风险问题。另一种是流动性风险,在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过程中,该种风险可以称为核心风险,风险的发生源在于资产结构的匹配程度。以支付宝这一第三方支付平台为例,支付宝推出了余额宝等理财服务,余额宝作为货币市场基金,一旦出现集中巨额赎回,就面临很大的流动性风险。
(二)信息技术风险
就“互联网金融”本身而言,其主要是由互联网及相关技术共同构建而成,而互联网风险的存在,也就是技术及创新所共同引起的。由此可见,互联网金融的复合性及复杂性均比较高,其中技术应用所带来的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漏洞、运行不稳定、黑客攻击、信息泄露等,或者通过病毒等人为程序入侵计算机网络,利用钓鱼网站或公共WiFi非法盗取资金,截留、篡改个人信息等,致使网络故障和网络交易安全事件频发,危及投资者的资金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
(三)法律风险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互联网金融方面起步较晚,发展时间较短,同时部分监管部门并未将该项工作重视起来,导致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完善,互联网金融监管立法滞后,互联网金融法律性文件缺乏,部分不法分子会钻法律空子[4]。另一方面,受到互联网自身开放、无界限特性的影响,导致监管难度增加,互联网金融机构合法性难以确定,主体地位和经营范围尚不明确,互联网金融的参与者在提供或享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中,容易面临法律缺失和法律冲突的风险,从而陷入法律盲区的纠纷之中。
(四)信息不对称风险
互联网的本质是打破了信息壁垒,互联网金融相较传统金融而言可以解决很多信息不对称问题,降低了信息成本。但是,风险识别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依然存在。对于新兴互联网金融公司而言,解决了部分供需层面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但是最难的风险识别则从单选变成了多选,皮球踢回给了客户,客户在风险识别层面面临着信息不对称问题。另外,由于信息披露不到位、不规范,可靠程度不高,甚至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的广告宣传行为存在误导性、夸大性,属于虚假违法宣传,导致消费者无法甄别众多层出不穷的互联网金融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利益容易受到侵害。再者,目前我国信用体系尚不健全,互联网金融领域由于交易双方的“不在场”,使得与不对称信息相关联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较之传统金融业更容易出现。
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建议
(一)加大对于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监管力度
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过程中,经营市场的准入与退出机制主要指围绕互联网金融主体所开展的一系列在财务管理、资本经营状况、人员参与规模、互联网技术及软硬件应用等方面的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对工作的开展质量,提出了相对应的管理标准[5]。首先,必须严格准入管理。设立互联网金融机构、从事互联网金融活动,必须依法接受准入管理。不符合准入标准的,由相关部门予以取缔。通过实时监管,要求不符合准入规定的互联网金融产品下架,并令其运营企业进行整改。其次,应该加大互联网金融经营者退出机制监督力度,建立互联网金融机构退出机制提前预警体系。监管部门应将暴露出一定问题的互联网金融机构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及时发现并识别企业擅自从事金融活动的风险,视情况采取整治措施,对违规情节严重的从业机构依法予以关闭。
(二)注重对互联网金融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
充分运用技术手段,提升互联网金融监管水平。其一,总结分析互联网金融大数据的发展规律,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技术支持系统,通过网站对接、网上巡查、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摸底情况,报送信息,及时预警,提供互联网金融平台安全防护服务。其二,需要积极整合与互联网金融产品有关的社交网络数据、交易数据、财务纳税数据及工商管理等数据内容,构建起完善安全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数据库,数据库的访问权限还应该进行分级设置,数据资料加密留底,借以加大对于信息技术风险的监管。其三,还应该专门针对互联网金融数据库中的大数据进行模型分析,并为后续金融交易活动提供可靠信息。
(三)完善固有互联网金融风险管理法规制度
推进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工作的关键是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使互联网金融法律性文件不再缺乏,使得监管工作落地生根。首先,政府监管部门必须立足于法律视角,加快推进监管立法工作,构建互联网金融监管法律制度,以此为基点逐步将整个行业进行规范化、法制化监督管理。其次,以法律形式明确互联网金融监管主体及监管责任,使监管真空地带不复存在。最后,应该在行业内部构建起征信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征信制度。
(四)进一步强化互联网金融信息透明度
一方面,互联网金融领域涉及到的广告等宣传行为必须依法合规,保证真实准确,不得对金融产品和业务进行不当宣传,需要将每一款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特点及预期可能会存在的风险明确告知投资者。严禁互联网金融平台发布虚假标的,必须严格履行信息披露义务,不得通过虚构、夸大融资项目收益前景等方法误导出借人,应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加大对于投资者的教育力度,促使投资者真正了解其所投资产品的运行原理、运行特点,面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金融产品,鼓励并允许投资者进行实地考察,既能够加深合作双方之间的信任度,同时也促进了业务的透明化经营。
五、结语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提高了我国金融服务的普惠性,对于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互联网金融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集聚了一些风险隐患,这些风险一旦放大会对整个金融体系以及社会稳定产生危害。为推动互联网金融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提升整个市场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必要进一步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切实防范化解互联网金融领域存在的风險,建立健全互联网金融监管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张建波.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分析及监管建议[J].财讯,2017,16(10):103-104.
[2]郑欣,王慧,陈鑫.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和监管建议——基于PSR模型的分析[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18(42):34-35.
[3]蒋保华,史燕屏.互联网金融发展中的问题、风险及监管建议[J].经济管理(文摘版),2016,21(6):265.
[4]李宝贵,孙建平,孙大忠,等.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问题、风险和监管建议——基于基层国有商业银行的调研报告[J].现代经济信息,2016,15(19):145-146.
[5]薛妮.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特殊性分析与监管对策探究[J].西部法学评论,2017,21(5):70-78.
[责任编辑:史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