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曰归

2018-11-21伍文颐

美文 2018年22期
关键词:暖意故人乐天

伍文颐

温酒几杯,闲话未满,旧年在猝不及防的霜雪中倏忽而逝。檐上寒雪未化,白蒙蒙的天际,无春阳暖意。

暮冬,或许是最好的留白之作,时间的刻度似乎变得模糊了许多,像墨笔滴落的松烟在素宣上逐渐晕染的浓淡那般。流水隐了形迹,只有漂萍和远帆。蓦然忆起张岱的《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寥寥几笔,水墨隐约的空灵之感展卷而来,天地深远无边,使人惟觉世界的明净。

我常在大雪纷飞的时候想起这篇散文,听见脚踩在厚厚的积雪上发出咔嚓咔嚓的声响,也是别样的情致。念及不久,春节将至,眼前似乎又出现了无数的归人。

古人喜欢写雪中送别,岑嘉州有“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写雪夜思归,容若有“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倒是很少写落雪归家时那种欲说还休的复杂感情,唯有课堂上曾念过的《诗经·小雅》里的一句:“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能写出其中之一的况味,而下一秒我就会想起乐天来,记得他说:“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这首《问刘十九》和《夜雨寄北》一直是我的心头挚爱,它清新脱俗,又能以俗为雅,笔端简洁明快,却将深重的情谊渗透到每一个字里。反复吟诵,便入情入境。于是,我开始怀感炉上酒暖,雪落屋外,这林间小屋里小小空间下的温度。

在新酒、火炉、暮雪三种意象中,绿红白三色交织,让这屋内炉上的温酒成了冬日里独有的记忆。“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一杯温酒是风雪归来时萦怀不绝的期盼,简单平凡又刻骨铭心,以至于经年之后,梦冷烟寒的夜里,雪花飘落的声音一如琼瑶踏碎,每每愁人,故人还在回忆里与自己举酒吟诗,对榻夜语。乐天再置身往夕的回忆里时,心中却有纤锐的锯草缓缓划过,冰雪穿过风中的酒杯,他慨然落笔,将一腔思绪融入清瘦的笔墨里。

不同于《夜雨寄北》面对夜雨凄迷之时怀想重逢后剪烛西窗的即兴记录,这首《问刘十九》,而是乐天年老时天晚欲雪,思念故人的回想,于是它便给人另一种感动——无论什么时刻,无论生命陷落于何其风雨飘摇的境况之中,心里存留的那一份念想如同呼吸,让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时的我感觉到天涯海角的你依然在我身旁。

这首诗里安放着世俗的梦想,它可能不振聋发聩,不慷慨激昂,但它是每一个迎着凛冽风雪奔波过、失意过、哭泣过的人切身的体会,比起“诗万首,酒千觞。几曾着眼看侯王”的清高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焦虑追求,“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疏狂,在欢笑与泪水间勇敢生活的人们,更珍惜“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的朴素愿望。亲友相问,冰心玉壶,自然可以慰藉人心,让人忘记时间,也忘记烦恼与忧愁。

即使歲月消磨了桑田沧海,纵然流光苍白了物是人非,只要想到这红尘世间有人煮酒相候,就觉得寻到了浮世悠悠中的那片净土,华发云鬓、满身风尘,都一抹而去。他们欢饮达旦,他们沉醉不醒,他们举杯对酌,敬人间繁华,亦敬半生颠沛。因这一句“能饮一杯无”的邀约,整个冬季里所有的委屈都可以被温柔宽待。它成了嘴里的那一勺热粥,咽着就能度过一个个寒冬,盼过一场场风雪。

范成大有诗云:“榾柮无烟雪夜长,地炉煨酒暖如汤。”这和白居易的《问刘十九》一样,给出了冬日共饮为何会让人如此愉悦的答案。我们因寒冷而追逐温暖,比雪更让人眷恋的是趁着雪色共饮时被珍惜的心意,而我们最不舍的,不过是“人世”二字的暖意。

诗赋里传说叠嶂,故事里一笔轮回,无论那雪下得多么大,到最后都落得一片白茫茫。当我从词章中抽出思绪来,已是灯火阑珊。此刻,我突然想提笔写句诗,赠予风雪泠泠中归家的你,愿你乘风入梦里归去。

雪纷纷,夜归人。

猜你喜欢

暖意故人乐天
针织暖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蹉跎至暮年的初见
针织暖意
《乐天》
那日
故人
门缝
第13话 故人
暖意除夕
中国红 暖意过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