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路径研究
2018-11-20金丽霞朱金玲
金丽霞 朱金玲
[摘 要] 本文以浙江中医药大学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为例,探讨了大学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协同育人效应的措施与途径,提出专业课堂可从链接名人轶事、联系实际和注重实践等角度出发,帮助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信念,建立“专业梦”人生规划,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的“个人梦”;同时,高校专业课程融入思政教育要求专业课教师提升政治素质、强化育人水平,高校提供创新平台、优化育人环境。
[关键词] 专业课堂; 思想政治教育; 路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8-0060-02
我国是教育大国,却尚不能称为教育强国。世界未来的竞争主要还是人才和科学技术的竞争,而高等院校承担着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主要任务。作为社会主义国家,高校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2016年1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任务。
随着社会分工的不断细化,社会文化、价值体系的不断多元化,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多元化”、价值选择趋于“世俗、功利和利己”倾向。部分大学生价值观的错位,大学德育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一些校园恶性事件比如“马加爵事件”、复旦大学研究生投毒事件等在敲响警钟:没有健全的人格,没有端正的三觀,仅仅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大学生,终难成为祖国栋梁。正如董仲舒所言:“不仁而有勇力财能,则狂而操利兵也;不智而辩慧獧给,则迷而乘良马也。故不仁不智而有财能,将以其财能辅其邪狂之心,而赞其僻违之行,适足以大其非而甚其恶耳。”教育不仅给人带来知识和技能,更应该是心灵的教育,是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行的培养和完善。
过去,高校思政教育的责任往往落在思想政治辅导员肩上,这导致专业教师的职责较为单一,仅为传授知识;思政教育的队伍较为薄弱,协同效应尚未全面形成。专业课教师在思政教育上也有其独特优势。专业课程在高校课程教学体系中所占比重大、占有时间长,对大学生的影响也更为直接和深刻。专业教师在学生心中往往具有权威性,这种光环效应,也会吸引学生愿意模仿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类课程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课程思政化,有其独特优势,对于全面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大有裨益。因此,专业课堂要围绕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培育“德才兼备”“又红又专”青年人才。
一 专业课教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
教育的职责是“授业、育人”。教师是大爱育人的践行者,是思想教育的主导。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潜移默化的过程,除了少数的专门课程外,大多靠的是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引导和熏陶。专业课教师在开展思政教育方面有其独特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专业课教师易发挥近因效应,提高沟通效果。高校里许多学生对本专业了解较少,对于未来发展和规划较为迷茫,导致对专业学习缺乏兴趣。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渠道”。专业教师主要承担专业理论知识教育、专业实验实践教学及学生科研创新指导等工作,在传授知识和技能时,把思想政治教育要素融入专业隐性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在机会和信服力上具有独特的优势。
另一方面专业课教师容易发挥光环效应,借助个人威信,提高教育效果。学生在与老师接触、交流的过程中,时刻接受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修养等个人魅力“潜移默化”的感染和影响。
二 专业课程思政化的路径分析——以卫检专业课程为例
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是隐形的、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在长期的专业课程教学中,可通过多种途径采用嵌入价值观隐性教育的方式,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1 链接名人轶事,以专业课的知识性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助力学生树立“中国梦”理想
教育学生热爱祖国,学好科学知识,报效祖国,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科学的发展是一代代科学家不断探索创新的结晶,在漫长的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的名人典范,如邓稼先、钱学森等,他们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相得益彰,深刻体现先辈们爱国敬业、追求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历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动教材。一些科学理论的发现与建立、科学技术的创立与进步,其背后蕴藏着一个个富有热爱祖国、团结协作、追求真理、敢于挑战等人文精神的动人故事。在专业课程教学中链接这些故事,可以起到使学生透过理论和技术领悟爱国情怀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同样,在专业课的教学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公式、定理以及某个学科的产生、发展等问题。这时,如果教师能结合专业课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将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2 联系客观实际,以专业课的科学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助力学生建立“专业梦”理想
卫生检验的专业课大部分是技术科学,是人们在长期的、反复的实践中论证得到的,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严谨性和系统性。学生在专业课学习过程中,可以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职业责任感、职业道德,使学生养成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同时结合专业课中的一些案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检验检疫工作的科学严谨性,工作中的一些疏忽将给国家、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从而培养他们的敬业精神和职业责任感。如上“生物材料检验”课程时,联系国内外重金属污染、雾霾天气现状,通过新闻、视频的播放让学生客观认识我国的污染现状,但同时也要使学生意识到欧美发达国家同样也存在类似问题,进一步使学生自发认识经济发展和环境污染中存在的矛盾,但是这个矛盾的解决方法不是不发展,而是更好、更节能地发展;进一步地,引入中医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优势,同样引发学生思考身处中医药院校,“我”和“我”的专业可以在环境污染和疾病预防控制相关研究中做哪些贡献。
此外,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课程中许多内容涉及疾病流行与传染、生活方式与致病因素、社会发展与疾病变化、经济发展与国家卫生政策等现实问题,利用专业教学内容,结合现实问题,延伸和拓展教学内容,可以起到培养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和强化学生的专业自豪感等教育效果,助力学生形成公共卫生事业梦。
3 利用创新实践,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助力学生实现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个人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多向思维、求异思维,增强学生的灵活性、变通性、逻辑性。在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多方位思考,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是与其他学科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通过专业课的学习和科研活动的开展,可以培养学生有胸怀、有胆识、能平等和谐地处理各种关系,能友好地与人共事,讲究团队精神,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一项工作不是一个人就能完成的,必须要有大家的相互配合、协调一致才能完成。因此,结合学校特色和专业特色,教师可指导学生开展中医药卫生防疫和疾病控制等方向的研究,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课堂教学是高校德育的主阵地。在专业课堂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提高专业教师的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用好、用活学生科技创新平台和激励政策,为社会培养出胸怀祖国、心装天下,关注社会民生,踏实肯干、讲究奉献又诚信可靠的新时代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 人民日报, 2016-12-09.
[2]靳諾.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高校立德树人的中心工作[J].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2016(6): 5-11.
[3]唐景莉. 坚持立德树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访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J]. 中国高等教育, 2016(10):4-13.
[4]金向华,方年根.当代大学生文明修身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嘉兴学院学报, 2017(2):124-128.
[5]苏舆,钟哲.春秋繁露义证[M].北京:中华书局,1992:257.
[6]方年根,戴黎桐.立德树人与大学生文明修身教育[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3): 108-112.
[7]朱玉超. 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J]. 思想教育研究, 2017(5): 19-22.
[8]秦步祥. 浅谈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想政治和职业素质教育的措施与途径[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5): 47-49, 71.
[9]丘洁宜. 隐性教育法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J].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 2013(4): 47-50.
[10]刘在洲. 课堂教学:育人的主渠道[J]. 湖北社会科学, 2017(10): 167-170.
[11]葛爱冬, 张迎春. 以“德融课堂”促进立德树人的实践和思考[J].高教学刊, 2017(22): 27-29, 32.
[12]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 http://www.moe.gov.cn/jyb_xwfb/moe_1946/fj_2018/201801/t20180131_326148.html, 2018-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