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日语告别寒暄语
——以电视剧《朝五晚九》为例

2018-11-20李凌飞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场合礼貌语料

李凌飞

(苏州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6)

寒暄义为见面时谈应酬话,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际行为,泷浦真人将其定义为:“在不同场面,根据不同的社会关系而产生的礼仪性话语或行为。可分为见面时的寒暄、告别时的寒暄、感谢或道歉时的寒暄等。”[1]114本文的研究对象——告别寒暄语是指在告别场合使用的话语。国内日语教科书在介绍告别寒暄语时经常列举「さようなら」这一表达,并认为它等同于汉语中的“再见”。但在实际生活中,日语告别寒暄语的种类远比教科书介绍的丰富,而且「さようなら」的使用频率很低。

关于日语告别寒暄语,中国学者刘剑波(1986)、徐萍飞(2001)、梁长岁(2006)、崔昆(2011)、范晓辉(2011)等进行了研究。笔者还在日本收集到了冈部悦子(2001)、有松しづよ(2013)等人的相关论文。先行研究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单独分析告别寒暄语的论文较少;二是内省式的主观分析较多,缺少足以支撑观点的语料;三是缺少对告别寒暄语的使用条件和语用功能的分析。因此,本文在先行研究的基础上,以电视剧《朝五晚九》为例,从种类、使用条件、语用功能3个方面分析日语告别寒暄语。

一、告别寒暄语的定义

关于告别寒暄语的起源,Morris指出:“告别寒暄语的起源和狩猎生活有关,当男人离开群体去打猎时,进行寒暄是一种重要的礼仪。”[2]89

Clark、钱厚生、毕继万等人都对告别寒暄语进行过定义。钱厚生在Clark的研究基础上指出,告别寒暄语是指终止会话并向对方传达某种感情的表出言语行为。毕继万则认为:告别寒暄语是结束交流时的礼貌用语。另外,何华认为告别是在会话结束时一方结束最后话题并向对方传达友好态度的言语或非言语行为[3]3-4。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可以将告别寒暄语定义为:会话终止时向对方传达终止意图,并考虑双方关系而使用的礼仪性表出言语行为。告别还包括非言语行为,本文暂且仅将言语行为作为分析对象。

二、电视剧《朝五晚九》中的

告别寒暄语考察

在为数不多的先行研究中,崔昆[4]使用了从文学作品中收集语料的研究方法。但是文学作品终究只是文字,人们在分析时很难把握出场人物的心情和场景氛围。因此笔者从更贴近日常生活的电视剧《朝五晚九》(该剧共有10集)中收集语料,并对语料作一分析。

(一)告别寒暄语的种类

本研究共收集到71句告别寒暄语(见表1),可以分为13类。

表1 告别寒暄语的种类

日语的告别寒暄语种类繁多。其中使用最为频繁的是省略了实质内容的「では·また」类,占总数的18.3%。排第二位的是直接表达告别意图的「いってきます」类,占14.1%。此外,复合类告别寒暄语(见表2)占12.7%,排名第三。而经常出现在国内日语教科书中的「さようなら」只统计到2例,占2.8%,可见,该告别寒暄语在日本人日常生活中使用频率较低。

表2 复合类告别寒暄语

(二)告别寒暄语的使用条件

先行研究指出,日本人的言语行为和人际关系密不可分,受到“上下”“内外”等因素的制约。

图1 日本人的人际关系

首先,新井芳子等日本学者将日本人的人际关系用3个同心圆表示[5]509(如图1)。「ウチ」是和自己关系最为亲密、相处时间最长的人,如家人和关系十分密切的朋友。「ソト」指有某种关系但关系不够密切的人,如普通朋友、同事。处于同心圆最外侧的「ヨソ」是指和自己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日本人随人际关系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言语行为。如施晖指出:“对日本人而言,「ソト」属于一种极其敏感的世界,需要说话者细心观察和体恤他人的心理。为了以‘和’为贵,尊崇‘体察文化’,日本人在「ソト」的人面前往往拘泥于形式,在‘建前’方面大做文章,拼命地抑制和隐藏‘本音’,让对方去揣摩和领会其中的含义。”[6]103因此,“内外”关系必然会影响告别寒暄语的使用。与上述两种关系不同,「ヨソ」是陌生人,几乎不会对言语行为产生影响。

其次,正如中根千枝所言,日本是一个典型的“纵向社会”[7]。日本语言学家金田一春彦在论述日本社会特征时也指出:“除了社会阶层,日本另一个重要特征是长幼有序。对于初次见面的人,首先考虑的就是对方的年龄。”[8]230也就是说,日本人在和他人交往之前首先会考虑对方的地位,从而采取不同的言语行为。因此,“上下”关系也是影响告别寒暄语的重要因素之一。

下文拟结合“内外”和“上下”两组关系对所收集的语料进行分析,以阐明告别寒暄语的使用条件。笔者以男女主人公星川高岭和樱庭润子为中心,整理了《朝五晚九》中主要出场人物的关系,见图2。

图2《朝五晚九》主要出场人物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13种表达中,原因解释类和约定再次见面类不受“内外”和“上下”关系的影响,文章不加赘述。此外,如表2所示,复合类告别寒暄语由其他种类的告别方式组合而成,暂不作为本文的分析对象。下文重点分析「では·また」等10种告别方式。因篇幅有限,同一类人际关系只举一个例子。

1.「では·また」类

「では·ま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表达,特点是省略了具体的话语内容。

(1)“对内”“下对上”

宁宁①:お姉ちゃんさ、仲いいんでしょ。お姉ちゃんだったら、話してくれるかも。だから詳しいことは後でメールするね。じゃあね。

润子:ちょっと。寧寧。

(2)“对外”,无“上下”关系

润子:もう。飲みすぎたんじゃないの。もう。あれね三嶋じゃなかったら、セクハラで訴えてるからね。

三岛:悪い。いや。でさ…

润子:じゃあね。またね。

(3)“对外”“上对下”

润子:ああ。ごめん。キャッチ入った。うん。また連絡する。

清宫:じゃあね。うん。

首先,从“内外”关系看,「では·また」既可“对内”使用,也可“对外”使用。其次,从“上下”关系看,既可“上对下”使用,也可“下对上”使用。但是“下对上”使用「では·また」时,仅限于“对内”使用。其原因在于「では·また」是形式不完整的告别寒暄语,所以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使用时会缺乏敬意。例(1)的场景是家庭,上下等级关系没有那么严格,因此能使用「では·また」。日本学者有松以大学生为对象的调查可以作为本文的佐证。有松设置了一系列告别场景和回答方式让115名大学生(女生23名、男生92名)按人际关系进行选择。结果显示无论是男生还是女生,对比自己地位高的前辈或老师极少使用「では·また」[9]28。

2.「いってきます」类

「いってきます」类使用频率也很高,但是使用范围十分狭窄。统计的10个例句都是樱庭一家出门时的寒暄,所以此处省略了例句。可知「いってきます」类只“对内”使用,并且不受“上下”关系的制约。

3.「失礼」类

(4)“对外”“上对下”

润子:失礼します。講師の桜庭…失礼しました。

高岭:間違えていませんよ。お入りください。

(5)“对外”“下对上”

清宫:まだチャンスはある。気を落とすなよ。

润子:はい、失礼します。

从“内外”关系看,「失礼」类表达只能“对外”使用。从“上下”关系看,几乎都使用在“下对上”的场合中。例(4)中,润子是培训机构的老师,高岭是学生。虽然从师生关系看,二人是“上对下”关系,但是培训机构是营利组织,润子是职员,高岭是顾客,因而例(4)的交际场景也是“下对上”的交际场景。基于这样的结果,笔者认为「失礼します」的使用条件是“对外”,且限于“下对上”。

4.「お疲れ」类

(6)“对外”“上下”关系

润子:お疲れさまです。

清宫:先上がるな。

(7)“对外”,无“上下”关系

木村:では、失礼。

润子:お疲れ様でした。

从收集到的语料看,「お疲れ」的使用局限于工作场合,只“对外”使用。日本人在结束了一天的工作之后,一句「お疲れ」,既是对对方辛劳工作一天的安慰,也传达了“再见”的意味。「お疲れ」和「お疲れさま」的区别是:「お疲れ」用于“上对下”,「お疲れさま」用于“下对上”。

5.「ありがとう」类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其语文课文主要有略读文以及精读文,其中精读文与略读文相比,其主题相对深刻,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基于此,在进行小学语文主题教学时,可以以精读文为主、略读文为辅开展教学。语文教师要加以引导,通过对精读文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其课文思想,并深入理解其精读文内涵。而对于略读文,教师不需要过于注重对略读文的教学,仅仅要求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主题,对文中字词以及重点句子进行学习即可。

(8)“对外”“下对上”

山渊:All right. Class is over.

学生: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例(8)中,「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在向对方传达谢意的基础上,能委婉地表达结束话题的意愿,只用在“下对上”的场合。先行研究指出:当「ありがとう」单纯表示感谢之意时,可以“对内”使用[10]28。然而,当用于告别场合时却只能“对外”使用。笔者认为告别场合中之所以不能对父母等人使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正是因为该表达包含了感谢之义。而在日本人的观念里,父母的恩情是一辈子都无法偿还的,如果用「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す」和父母告别,会让他们产生孩子“是否不再需要我们的照顾”“是否准备离家出走”等误解。

6.「気を付ける」类

(9)“对外”“上对下”

润子:違います。すいません。私もう終電なんで行かないと。

清宫:気を付けて帰れよ。もらうよ。

(10)“对外”“下对上”

寺田:あの。高嶺。大奥さまに見つからぬよう気を付けて行け。

(11)“对内”,无“上下”关系

满:じゃあ、気をつけてね。

惠子:じゃあね。またね。

从“内外”关系看,例(9)和例(10)是“对外”使用,例(11)是“对内”使用。从“上下”关系看,例(9)、例(10)存在“上下”关系,而例(11)则不存在“上下”关系。由此得出:「気を付ける」类表达的使用不受“内外”和“上下”关系的制约。

7.「お先に」类

(12)“对外”“上对下”

清宫→润子:ああ。お先に。

(13)“对外”,无“上下”关系

同事→润子:お先です。

「お先に」和上文的「では·また」相似,是省略了实质性话语内容的告别寒暄语。从统计到的2个例子可以看出:这类表达方式不仅只“对外”使用,而且限制于“上对下”(包括同等关系)的场合。这一结果和梁长岁“省略了动词「失礼します」而只说「お先に」是一种简略的说法,所以不适合对上用而只适合对下用”[11]100的论述一致。

8.「さようなら」

(14)“对外”,无“上下”关系

高岭→润子:さよなら

「さようなら」的使用频率非常低,例(14)的使用场景都是双方宣布分手。可见「さようなら」只用于诀别及长时间不再相见的场合。

9.「お世話になる」类

(15)“对外”“下对上”

云雀:この寺の嫁にはふさわしくないと判断いたしました。どうぞ、お引取りを。

润子:私も無理だと思いました。一週間お世話になりました。

「お世話になる」原本是因对方照顾自己,向其表达感谢的方式,经常出现在年末贺信中。但用于告别时,这一表达方式用于“对外”“下对上”的场合,且会话双方的关系就此被割裂。水谷修指出:“在传统婚礼场合,出嫁的新娘会向父亲说「お世話になる」。”[11]100因为在日本,女性结婚后大多改用丈夫的姓氏,和娘家的关系也会变得淡漠,此时使用的「お世話になる」和「さようなら」一样,蕴涵着和原来的人际关系诀别的意思,因此这一表达一般不会“对内”使用。另外,日本社会重视纵向人际关系,一般是地位低的人从地位高的人那里受恩惠。那么只能由下位者向高位者使用「お世話になる」,以割断彼此的联系。

10.「謝罪」类

(16)“对外”“下对上”

润子:いや。話すも何も。ホント清宮さんまで、巻き込んでしまって。ホントすいませんでした。すいません。

清宫:ちょっと待て。桜庭。

(17)“对外”,无“上下”关系

润子:ああそっか。えっ。大変だね。お疲れさま。

三岛:ごめん。ありがとう。それじゃ。

「謝罪」类包含「ごめん」和「すみません」(すいません)2种表达,不仅可以用于道歉场合还能用于告别场合,表达对结束话题的歉意。例(17)中的「ごめん」属于程度较轻的谢罪,“对外”使用,且用于地位相当的人之间。而例(16)的「すみません」(すいません)是程度较高的谢罪,主要用于“对外”以及“下对上”的场合。

三、告别寒暄语的语用功能

关于寒暄语的语用功能,框尾原景昭指出:“对于不认识的人来说,‘寒暄语’起到了探索人际关系的功能,对于熟识的人来讲,是向对方再次确认共同的体验经历,起到了维护双方人际关系的作用。”[12]80

Brown和Levinson在Goffman提出的“面子”概念的基础上,将“面子”看作交际中的一种基本欲求。进而又将这种基本心理欲求划分为不希望他人干预或妨碍自己的自由的“消极面子”和希望自己能受到他人欢迎的“积极面子”[13]55-56。告别是向对方表达终止交际意图的行为,因此可能会损害对方渴望继续交往的“积极面子”,会对人际关系造成消极影响。为了弥补告别行为带来的消极影响,需要采取各种礼貌策略。Brown和Levinson将礼貌策略分为5种,即:不使用补救策略,直来直去;使用积极礼貌策略;使用消极礼貌策略;使用间接表达方式;不实施面子威胁行为[13]59。文章统计的语料主要涉及3种礼貌策略。

(一)积极礼貌策略

积极礼貌策略是指“认可对方的一般欲求,或者是表明自己和对方欲求的相似点”[13]60。如例(3)中表示约定的「また連絡する」,例(7)中结束一天工作后使用的「お疲れさまでした」,例(8)中下课后学生对老师使用的「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以及例(9)中清宫善意的提醒「気をつけて帰れよ」都属于积极礼貌策略。即通过向对方表达诸如“约定下一次再见”“体谅对方”“积极主动向对方传达谢意”“善意的提醒”等来弥补由告别带来的生疏感,强调双方的亲密感,以缩短和对方的距离。

(二)消极礼貌策略

消极礼貌策略是指“对受话者不希望妨碍自己行动自由及干扰自己行为的需求给予的补偿行为”[13]66。如例(4)、例(16)等表达歉意的同时传达告别意图的「失礼」「すみません」类,例(9)「私もう終電なんで行かないと」的「理由説明」等表达属于这一策略。前2种是主动承认自己的行为给对方造成了伤害,通过道歉降低伤害程度,维护对方的“消极面子”。说明理由是向对方表明自己是不得已才采取告别行为,以此维系正常的人际关系。

(三)使用间接表达方式

使用间接表达方式是指“行为主体为避免自己的话被对方理解为只有一种意思,而预先为自己留好的退路,即能被解释成若干意思的退路”[13]71。「では·また」属于这一策略。这种表达方式避免了向对方表明告别意图,照顾了对方的“消极面子”,降低了对人际关系的损害。

注释:

①本文例句只标注发话者的姓,若姓相同则标注名。

猜你喜欢

场合礼貌语料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正统的场合
基于语料调查的“连……都(也)……”出现的语义背景分析
小猴买礼貌
华语电影作为真实语料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
不同的场合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