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疗效观察
2018-11-20尚双艳
高 翔,尚双艳
(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
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一种临床常见的肝脏疾病,具有预后差、治疗难度大及病死率高等特点,不及时有效治疗可诱发肝癌等后果,严重威胁老年患者的生命健康[1-2]。目前,临床对于该疾病的治疗并无特效方法,《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中主要推荐的常规抗病毒治疗手段仅能够减少乙肝病毒的复制,可延缓疾病的进展,但并不可明显逆转肝硬化的病程,故还需不断进行优化治疗[3-4]。心肝宝胶囊具有益精气、补虚损、扶正固本及保肺益肾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肝硬化及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等疾病[5]。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则主要利用肝脏血流动力学及肝胆运转机制,通过刺激患者特定的经络穴位来达到保肝护肝的目的[6]。为此,我院在常规抗病毒治疗的基础上,同时给予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期望为该疾病的优化治疗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病例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根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7]中关于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相关诊断标准,结合影像学、血液检查结果,确诊为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且e抗原为阳性的患者;②年龄60~80岁;③乙型肝炎病毒基因检测>104拷贝/mL患者;④由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本人及其直系亲属均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排除标准:①合并患有免疫性肝炎等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②同时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肾脏损伤的患者;③参与本研究前3个月内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的患者。
1.2一般资料 将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符合上述纳入排除标准的114例老年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上述患者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7例。观察组中男28例,女29例;年龄60~76(66.9±6.5)岁;病程1~9(8.3±1.1)年;Child-Pugh评分(9.5±1.3)分。对照组中男27例,女30例;年龄61~75(67.6±6.5)岁;病程2~10(5.6±1.2)年;Child-Pugh评分(9.6±1.4)分;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1.3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促肝细胞生长素、甘草酸二铵等综合性保肝、护肝治疗,并给予恩替卡韦(苏州东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53021)0.5 mg口服,1次/d。对照组患者另给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KJ-6100型低频治疗仪;武汉众诚科技贸易有限公司),穴位选择足三里、肝俞、脾俞、章门及期门,30 min/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心肝宝胶囊(河北长天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082,规格:250 mg/粒,批号:20150931)口服,5粒/次,3次/d。2组患者的治疗时间均为48周。
1.4观察指标
1.4.1HBV DNA水平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利用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
1.4.2肝脏功能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抽取2组患者静脉血,分离血清,利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检测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
1.4.3肝纤维化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取1.4.2中血清,检测层黏蛋白(LN)、Ⅲ 型前胶原(PC-Ⅲ)、Ⅳ型胶原(Ⅳ-C)及透明质酸(HA)水平。
1.4.4肝脾影像学指标 治疗前后,分别采用GE Vivid7型彩色多普勒超声(探头频率 315 Hz)检测2组患者脾厚度、脾静脉内径(Dsv)及门静脉内径(Dpv)。
1.4.5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 治疗期间,密切观察2组患者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主要观察指标包括血尿常规、心电图等。
1.5疗效评价标准 治疗结束后制定本研究疗效评价标准。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基本消失,HBV DNA转阴且肝功能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或部分消失,HBV DNA转阴,或降低大于2个对数级且肝功能指标均得到改善或部分恢复正常;无效:患者的临床症状与肝功能指标均未得到改善或加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数×100%。
2 结 果
2.1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治疗前后HBV DNA水平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 载量分别为(5.28±1.51)×105copy/mL和(5.31 ±1.54)×105copy/mL,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HBV DNA 载量分别为(4.63±1.12)×102copy/mL和(5.01 ±1.24)×102copy/mL,2组治疗后均降低了3个对数级,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2.3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ALB、ALT、AST及TBil水平均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ALB水平均明显增高,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而ALT、AST及TBil水平则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2.4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LN、PC-Ⅲ、Ⅳ-C及HA水平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LN、PC-Ⅲ、Ⅳ-C及H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脏功能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2.5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影像学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脾厚度、Dsv及Dpv水平均基本一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脾厚度、Dsv及Dpv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4。
2.62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及并发症,观察组中仅出现1例皮疹,2例恶心呕吐;对照组中仅出现1例皮疹,1例食欲不振;上述患者均未给予停药自行得到恢复。
表3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表4 2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脾影像学指标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乙肝肝硬化主要是由于乙肝病毒感染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肝脏,诱导肝脏出现持续性的炎症坏死及再生修复,最终导致其肝小叶等处结构出现不可逆转性的病理改变,且在肝脏中形成较多结节,并出现显著性的血管通透性及形态异常[8-10]。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是肝硬化的早期阶段,若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导致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出现腹水、肝性脑病及门静脉高压症等一系列症状,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11-12]。因此,如何对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疗是消化内科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目前,临床西医学多采用抗病毒及保肝疗法对该疾病进行治疗,尽管上述治疗方法对于减轻肝细胞损伤及促进肝组织修复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但仍存在着部分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等不足,仍需要优化治疗[13]。
随着现代中医药的不断发展,中药及中医治疗方法由于其具有较好的疗效而在诸多消化内科疾病的应用中广受重视。心肝宝胶囊主要由人工虫草菌丝粉所组成,具有扶正固本、益精气、补虚损及保肝益肾之功效,常用于治疗乙型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等疾病的治疗[14-15]。现代药学研究结果则表明,心肝宝胶囊具有较好的抗氧化应激、保肝护肝及抗肝纤维化活性[16]。此外,该药物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增强免疫系统对病毒的清除能力,从而间接地延缓肝纤维化的进展[17]。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对于多种肝脏疾病均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其主要是通过刺激患者足三里、肝俞、脾俞、章门及期门等穴位,增加患者肝脏血流量,改善肝脏微循环,从而增强肝细胞的活力,调节肝细胞膜中的离子通道,并促进肝细胞电解质交流,上述治疗特点与祖国医学中肝脏疾病治疗“扶正祛邪”“调整卫气营血”“活血化瘀”及“疏肝健脾”等治疗原则不谋而合[18-20]。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HBV DNA载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及肝脾影像学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心肝宝胶囊的使用不仅可提高治疗效果,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还可更有效地改善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肝功能,延缓甚至逆转肝纤维化的发展,对于疾病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其中主要机制可能与心肝宝胶囊提高机体免疫力、保肝护肝等药理作用密切相关。
综上所述,心肝宝胶囊联合肝病治疗仪穴位疗法治疗活动性代偿期乙肝肝硬化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肝脏功能,值得进行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