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中外合作办学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

2018-11-19丁凡

现代交际 2018年19期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丁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新型教育模式——中外合作办学不断发展,很多高校加大了对外交流与合作,来推动教育国际化。在中外文化交流不断加深、中外合作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背景下,高校应加强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利用新的网络载体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 中外合作办学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19-0005-02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以及高校对外交流的加强,中外合作办学作为高校推进教育国际化的重要途径,得到了持续的发展。很多高职院校也加入了对外合作办学的行列。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提高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了解,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教育媒介,创新思政教育方法,构建文明和谐的氛围,是促进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一、高职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生源复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度大

高职院校学生类型多样,层次较多,如对口招生、五年制、高职等,学生来自普通高中、职高或者中专学校,生源复杂,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多数成绩偏低,但家庭经济条件非常优越,同时又缺乏学习动力,在学习中有畏难情绪。而在思想方面,他们也存在很多问题,如心理素质差、政治信仰不坚定、社会责任感不强、集体意识淡薄等,为学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以及教育内容已不能适应合作办学的需求:第一,高职院校现行的思政课程理论性强,学习周期长,不适合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第二,学生学习的教材内容较为陈旧,没有随着经济、文化以及科技的发展变化而及时更新相关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浓;第三,思政课教学方式传统,课堂气氛沉闷,且理论不能紧密联系实际,导致学生有厌学情绪。

(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管理模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到位

首先,很多高职院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管理工作依照传统的学生管理模式,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等方面都由辅导员老师管理,采用家、校联动的方式,学生的动态家长基本掌握,而这种方式也让学生感到与中学无异,学生缺乏自主的空间,容易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加大思想工作开展的难度。其次,学生在校期间,辅导员老师尚可经常找学生谈心谈话,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但参加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多数会在第三学年选择到国外高校学习,学生在国外学习期间,辅导员老师不能随学生到国外,与学生的交流随之减少,甚至有的辅导员老师根本不与学生联系,学生在国外的情况一概不知,如此谈何思想政治教育。最后,学生管理工作人员的管理工作任务重,学生工作的繁杂事项多,导致辅导员的精力有限,无法抽出更多时间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容易被西方文化所影响,思想政治引导不到位

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由于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及授课教师的原因,会频繁接触西方国家或者其他合作院校所在国家的文化,难免会有部分学生被西方文化同化,对西方文化的认同感要远超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但在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很少会对此种现象引起重视,并适时加以引导,课上课下对学生传授的都是枯燥的理论知识或者是简单的说教,不能对学生施加影响。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仅要开拓国际视野,更要加强对学生的本土文化的传播,坚守本土文化阵地,传授本土文化,并让学生增进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增强民族自豪感与民族自尊心,当学生出国留学时,可以向外国友人传播中国文化,成为传播中国文化的使者。

二、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目前学术界给出的定义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从网络作为工具出发,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定义提出。另一种是从网络的本质出发,针对网络的影响,而通过网络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网络使用者施以思想观念、道德规范、政治观点等方面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社会发展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的网上双向互动的虚拟实践活动。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网络作为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获取在学校、家庭、学习和生活中无法得到的信息和资源的主要媒介。在教育部委的重视与推动下,全国各高校先后建立了校园网,积极迈向数字校园的建设行列。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较之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体现出了其独特的作用。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突破课堂的空间限制,延伸至课下、线上、线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改变以往的传统沟通方式,如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或者是电话对电话,为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老师提供了更方便更快捷的交流,特别是为学生在课余时间与思政教师或者辅导员老师交流提供了途径。二是在虚拟的网络上有众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如学生经常关注的网站、贴吧、论坛、微博、QQ群、微信群等,都是思政教师和辅导员老师可参与其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新颖,方式更加灵活多元。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内容理论性强,学生学习起来感觉枯燥,而辅导员在做学生工作时也是思想灌输和说教较多,但现在的学生讨厌空洞的理论和说教,更喜欢思想深刻的教育内容和灵活、生动多样的教育形式。通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能够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三、对加强高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学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首先,利用网络的特点与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网上交流、讨论、教育等活动,豐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改变教学方式和内容,向学生展示国内和异国的优秀文化,让学生树立民族自豪感,开拓视野。尽量避免一味采取传统的说教方式和传授晦涩的理论内容,而是要结合中外合作办学学生的特点和需求,适当地更新教学内容,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的学习内容,通过网络对学生开展个别的教育和引导,做到因材施教,体现思政教育的个性化。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第一,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的学习时间分为国内和国外两个部分。学生在国内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随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在课堂上采用体会式和参与式的方法,在课后组织理论学习活动以及个别谈心谈话等形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而当学生完成国内的学习任务赴国外学习时,学校则可利用网络的优势对学生加以引导和教育。首先,学校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题页面,弘扬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旋律,促进信息交流。其次,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QQ群、微信群,这些既是与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也是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的平台,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远距离思想政治教育,利用网络优势,以网络为载体,对无法面对面交谈的学生予以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网络道德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加强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在网络上,很多人对自己的道德约束较少,发表不当言论,无道德规范。而大学生刚刚接触社会,很容易受到网络上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因此,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对增强学生的网络信息辨别力,提高学生的网络素养,从而规范自己在网络上的言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作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机会很多,同时身兼传播中国优秀文化的重任,加强网络道德教育,约束自己的言行,加强自律性,则有利于教育工作者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四)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建设

对于参与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校应选择既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熟悉网络文化特点,又能在网上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咨询;既了解中外合作办学的政策、特点,又有较高的外语水平的队伍,这是做好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真正将思政工作落到实处。

中外合作办学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都是新兴事物,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做好新时期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中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人才培养的水平,是一个需要不断创新和完善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查德义.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挑战与路径研究[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3):50-53.

[2]马裕华,杨毅,管祺骐.论高职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J].职业教育,2015(23):136+138.

[3]余杭岭.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才智,2017(7):131-132.

[4]王国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世纪桥,2011(23):75+78.

[5]冯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01-102.

[6]李万成.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特点及对策[J].教研資料,2017(2):193.

[7]庄晨忠.提升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探析[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105-108.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外合作办学高职院校
对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间断—平衡理论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评估的政策演进研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变”与“不变”
中外合作办学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探究
产业与教育交互下的“中外合作办学”服装人才培养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中外合作办学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研究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