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开展探究性学习
2018-11-19杨建瑛
杨建瑛
摘 要:学习方式决定着学习的质量,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最终将成为一个人的生存、生活方式。如今,探究性学习方式作为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的一个教学原则,已经走进了小学教学的课堂。如果我们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首先就要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那么,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有效地组织探究性学习呢?
关键词:活动情景 活动方式 活动材料 探究性学习
一、呈现现实性的活动情境,吸引学生探究性学习
美国探究数学家萨奇曼认为,学生生来就有一种好奇的倾向,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事物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探究式学习正好符合学生的特点。因此数学学习的基础首先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所呈现的活动情境首先应该从儿童身边看得见、听得到及经历过的熟悉的事例和素材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其中并体会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产生积极的求知欲望,形成强烈的认知内驱力。其次可从数学学科应用的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的身边,就存在于自己熟悉的现实世界中,从而使儿童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启迪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生动活泼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
二、设计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
“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儿童只有在活动实践中才会逐步丰富他们的认识结构,因此,我们在组织数学探究性学习活动时应该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活动方式,一方面可满足孩于的好奇心,使孩子持久保持着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促进儿童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范畴真正建构关于数学知识的意义、数学思想的内涵。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活动
1.实践性活动。北大版第三册在认识人民币——《买文具)一课中,在学生已经认识各种币种之间的关系后,我设计了模拟购物的情景,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准备好的模拟人民币进行买文具活动,并指定学生扮演成收银员和多个购物者,使学生在付出和找回人民币的活动中,不仅掌握了人民币的有关知识,还提高了社会交往和社会实践能力
2.合作性活动。在《认识图形》的教学中,我通过摸、找、画、说等活动,让学生感知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后,又运用这四种图形拼出了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如机器人、军舰等,并鼓励学生进行合作性的涂色活动,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体验性活动。在《时、分的认识》这节课,为了让学生深刻体验“1分”的时间概念,给学生安排了这些活动:(1)看钟面感知“分”,同时录音机播放1分钟的轻音乐;(2)用动作创造"分”,全班学生用各自的动作方式来表示1分的时间能做的事情,如:一分钟时间内写字,一分钟时间内跳绳,一分钟时间内做口算题等;(3)巧妙延伸到“时”的概念,这样就把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变成了学生可以体验的数学事实。从此,学生就会自觉遵守时间,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知识,而且还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4.思辨性活动。在教学《观察物体》这节课中,我把教室里四个相同的洒水壶摆放成不同的位置,并排放在讲桌上,先引导学生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觀察看到的样子,画出平面图形,同桌交流之后,师生共同验证结果。然后我又将四个不同位置的平面图打乱顺序贴在黑板上,让学生按照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的顺序重新排一排,请学生做出判断。于是学生开始运用各种感官去参与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5.创造性活动。《七巧板)一课,在学生掌握七巧板是由5个三角形,1个正方形和1个平行四边形,共7块组成后。我只告诉让学生“玩”,但必须同时用这个“七巧板”来拼,看看你们会发现什么?学生积极、热情高涨地投入到这种创造过程中去,试图去发现什么,结果学生们创造性地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如:轮船、鱼、狗、蜡烛等,然后再让学生说出创造的思路。学生们不管是创造还是描述,都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语言表达能力,达到学科整合的目的。
三、提供想象化的活动材料,激励学生探究性学习
活动材料的结构性主要表现为材料的开放性、丰富性及多元性。想象是人类思维中最主动、最积极、最具创造性的因素,而想象又是对记忆中的表象进行加工构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它能帮助人们探索新路,预示未来。因此,教学中应激发学生从新的角度大胆想象、猜测,善于把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广泛的联想,重新组合,创造出种种新形象。如:教学《认识图形》一课,我通过一系列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之后,我又呈现出一幅由这四种图形拼成的美丽的图画,创设出一个具有较强趣味性和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索的欲望。在各组学生发现并找出图画中的各种图形之后,我又巧妙地引导学生转向下一个“想象再创造”的学习活动,让各组学生讨论,寻找设计本组拼图的方案,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再让各组学生将本组所拼得的图画在全班展示,并介绍创造的方法和所用的图形,学生表现主动,拼得的结果丰富多彩。这样组织教学,不但充分发挥了学生的集体智慧,获得了丰富的探究创造经验,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为今后学习几何图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之,探究性学习是一种打破传统课堂“带着知识走向学生”而形成“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重视的是学生探究的学习过程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受和体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只要把学生解放出来,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亲自参与,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并且要精心设计开放性、探究性研究的问题,给学生创造自生探索的契机,才能使探索性学习向最优化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