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助推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

2018-11-19屈丹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

屈丹

〔摘要〕在普通高中开展生涯规划教育对师生提出了诸多新的要求与挑战,学生在生涯探索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问题,需要教师选择合适的学习工具并给予科学的指导,帮助学生破解难题。本文阐述了选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梳理生涯规划自我探索信息的过程与思考,助推学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广度与深度,有助于提升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16-04

随着普通高中生涯规划教育的推进与实施,学生在生涯探索过程中的问题也逐渐呈现。例如,在自我探索过程中,学生需要从兴趣、性格、能力和价值观四个维度开展自我分析,每个自我探索维度又提供了多种活动测评及问卷测评的方法,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有关自我的描述性信息。一些专业测评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性格测试等还根据测评结果为学生提供相匹配的职业领域建议。由于信息量大而繁杂,如何科学梳理这些有关自我的信息,就成为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难点之一。此时,为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便捷的学习工具就显得极其重要了。为此,教师选择了“思维导图”,帮助高中生梳理生涯规划自我探索信息,为其职业方向的确定提供有价值的线索,增进高中生的自我了解。

思维导图是由心理学家东尼·博赞于19世纪60年代发明的一种思维工具,它的特点是采用“核心词”和类似于大脑神经元连接形态的“树状分叉”实现信息的分类分级储存,可以帮助学生构建完整清晰的知识体系,从繁多的信息中迅速抓住重点,理清思路并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从这方面看,用思维导图进行生涯规划自我探索应该是一个行之便捷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教学设计与实践

思维导图的运用通常在生涯规划自我探索四个维度分别完成之后,重点在于信息的梳理和呈现。从课程功能上看,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和对核心特征的把握;从课程内容上看,课程注重自我探索各维度信息的联系、甄别、观察和反思,从学生自身实践、体验、感悟出发,引发学生对自我特征和未来适宜职业的思考;从操作技巧上看,注重指导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进行自我探索的实践操作,并通过讨论和反思,发现联系,深化认识。课程教学设计如图1所示。

第一步:认识思维导图。

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初步认识思维导图。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大脑由大约1000億个神经元组成,每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又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了非常复杂的网状结构。思维导图是在对信息进行分层级和分类组织的基础上,从一个中心点开始,每个关键词或者图像自身都可以成为一个子中心,整个合起来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图。因此,从表现形式上来看,思维导图与人类大脑处理事务的自然方式是一致的。此外,“左右脑分工”理论认为人类的右脑主要负责形态、想象、空间和颜色等行为,左脑主要完成逻辑、顺序、语言、条理等行为。思维导图集文字、图像、色彩于一体,能够更好地调动左右脑的功能,有利于信息的处理、分析和整合。

第二步:绘制自我探索思维导图。

为学生提供模板,指导学生绘制自我探索思维导图。需要的工具有:A4白纸、彩色铅笔、水彩笔。自我探索思维导图模板如图2。

主题词“我是谁”,可以更换为学生的姓名或头像等任何能够代表“我”的文字或图像内容。第二层级包括“兴趣”“性格”“能力”“价值观”四个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维度,分别从四个方面梳理学生自我探索信息。第三层级分别列出四个维度的自我探索途径,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补或删减。第四层级需要学生进行补充,呈现的主要是通过不同途径探索自我得到的描述性或结论性信息。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还可以任意增加图画、色彩、表情等,对文字信息作补充说明,使思维导图更生动、更个性化。

第三步:观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

通过仔细观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发现图中相一致或相矛盾之处,使自我探索信息得到进一步确认或导向更深入的探究。

图3为学生A绘制的自我探索思维导图中的部分内容。稍作观察,便可以对学生A兴趣与性格的核心特征和适合从事的职业信息一目了然:职业兴趣类型指向“社会型-研究型-艺术型”,其核心特征为“对人感兴趣、利他助人、善思考、喜欢表达”,较喜欢从事心理咨询师、教师、社会工作者、实验室研究员等职业;性格类型通过PDP测试,结果为“猫头鹰型”,其典型性格特征为“精确、原则性强、重视专业性和规则、循规蹈矩、敬业负责”,较适合从事的职业有教师、实验室研究员、药剂师等。该学生在性格测试描述前标注了黄色的笑脸图标,表示对这一结论非常认可。观察兴趣与性格两个维度的信息,建议的职业都出现了“教师”和“实验室研究员”,说明这两个职业可作为该学生重点考虑的职业方向。

在另外一些情况下,学生们通过观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会发现一些相互矛盾之处,并以此为导向,开展更为深入的自我探索与分析,或可发现更有价值的线索,进一步增进自我了解。

图4为学生B绘制的自我探索思维导图部分内容。观察可见,较明显的矛盾点有二:一是兴趣测试显示该学生“言语说服能力强、喜欢表达”,而性格类型测评结果显示该学生“不愿主动表达”;二是兴趣测试与性格类型测评的建议职业没有交集,甚至是两个相去甚远的领域。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产生矛盾点的原因,是测评过程中的操作错误导致测评结果不准确,还是对信息的解读理解出现了问题……总之,自我探索思维导图中呈现的问题导向,有助于纠正自我探索偏差之处,增进对自我特质的反思和认识。

此外,通过观察同伴的自我探索思维导图还有诸多益处:一是发现共同之处,增进同伴认同;二是发现差别之处,相互启发借鉴;三是发现疑问之处,彼此交流互促。

第四步:体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

通过绘制和观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学生能够更加系统、全面地观察有关自我认识的信息,聚焦于核心特征,筛选出对自己有价值的信息,增进反思和认识,从而获得新的体验和感悟。例如,有学生在课后反馈:“在这节课之前,我经常把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结果和性格测试结果相混淆,这次画了思维导图才终于弄清楚了,而且更加理解不同维度对职业选择的影响,特别是性格指向适合做什么,但即使你的性格不适合做这件事,也不代表自己做不好,只是需要付出更多而且努力方向不同而已,这就意味着我不能用‘性格不合作为做不好一件事的借口啦!如果是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克服‘性格不合就是我们必须的修炼。”由这段感悟中,不难看出,通过绘制、观察自我探索思维导图,该学生增进了自我觉察,厘清了职业价值观,为更好地规划职业生涯发展做好了准备。

二、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作用

1. 思维导图的压缩性,简化了自我探索的信息量

作为一种高效率的表达思维轨迹和思维过程的工具,思维导图具有极高的压缩性。思维导图用层级和分支连线来表达不同内容间的逻辑关联,节省了大量标点符号、关联词的使用,同时又突出了核心概念。学生通过绘制自我探索思维导图,能够将大量自我探索信息浓缩在一张A4大小的纸上,大大简化了信息量,方便了比较和观察。

2.思维导图的结构性,提供了自我探索的系统思路

思维导图顺应了人类思维的自然特性,凭借图形和线条的相互勾连,能够较好地展现系统、完整的知识框架体系。作为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学习工具,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系统的思路和完整的框架。因为这一特性,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准备课程,让学生先对自我探索四维度有初步、系统的了解,然后在进行各维度探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具体内容。

3. 思维导图的完形性,促使自我探索的进一步深化

人类大脑具有完形的特性,当完整的知识体系出现空白部分的时候,大脑会努力工作,填补空白,使信息趋于完整。思维导图在模拟大脑思维方式的过程中,也继承了人脑的这一特性。因此,学生在绘制自我探索思维导图时,一旦发现信息量少或空白的部分,会自然产生完善信息的愿望,从而带动个体自我探索的进一步深化。

4. 思维导图的多样性,增加了自我探索过程的乐趣

思维导图综合运用了图画、色彩、线条、文字等多种元素,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在自我探索思维导图绘制过程中,能够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和创意。例如,有的学生用可爱的毛毛虫代表自己;有的学生将自我探索的四个维度幻化成雄鹰的翅膀,寓意着振翅高飞……这一切创造性的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其中,给他们带来了快乐,使生涯规划自我探索活动充满了乐趣和惊喜。

三、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实践思考

1.兼顾思维导图的“有形”与自我探索的“无形”

思维导图作为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学习工具,有优势,也有局限性。自我探索有其“无形”的一面:一方面,自我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另一方面,自我探索的程度有表象与内核之别,人人都对自我有一定的认识,却又不能完全了解自己。以“有形”的自我探索思维导图来表达“无形”的自我探索过程与结果,必然有其力所不及之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学生将绘制自我探索思维导图的过程看作“完形填空”,填完了似乎就完成了生涯规划自我探索,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之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一味夸大思维导图的优势,也应帮助学生认识其局限之处。鼓励学生突破自我探索思维导图的局限,增加新的分类内容等。

2.重在引导学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不断深入

奥林匹斯山上德尔斐神殿前的石碑上镌刻着:“人啊,认识你自己”的箴言,可见,自我探索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穷极一生去追索的终极课题。将思维导图运用于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教学实践中,教师不应过分强调思维导图的绘制过程或追求思维导图的美观度,而应准确定位思维导图作为学习工具的价值与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借助这一工具,引导学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的不斷深入。换言之,与其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带着绘制精美的自我探索思维导图走出课堂,不如通过对自我探索思维导图的绘制、观察与体悟这一过程,让学生带着疑问和强烈的好奇心,投身于课后进一步的自我探索过程之中。

综上所述,思维导图是高中生生涯规划自我探索较实用的学习工具,应该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使之得以正确使用、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吴丽萍. “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以嘉兴区域高中学段为例[J].教学月刊,2015(5):19-22.

[2]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王录梅.思维导图:优化学习的有效工具[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14(3):80-82,90.

[4]王晓辉.思维导图的现实作用[J].学术争鸣,2014(4):144-145.

(作者单位:浙江省嘉兴市第一中学,嘉兴,314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
基于思维导图的PBL教学法在高职内科护理教学中的探究
学海无涯“图”作舟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思维可视化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
论思维导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应用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