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心理资本开发的实践研究

2018-11-19刘立娜谢伟叶婷婷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8年30期
关键词:心理资本生涯规划高中生

刘立娜?谢伟?叶婷婷

〔摘要〕为了解生涯规划课对高中生积极心理资本的开发效果,本研究采用准实验设计,对实验组开设生涯规划课,对对照组设计心理课,检验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心理资本水平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实验组高中生韧性明显改善,且改善水平好于普通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组。结论:生涯规划课程能够改善高中生的韧性水平。同时通过对数据结果的反思,提出生涯规划课程的改进方向。

〔关键词〕生涯规划;心理资本;高中生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684(2018)30-0020-04

一、问题提出

随着积极心理学的发展,积极心理品质成为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兴而重要的研究领域。积极视阈中的心理资本作为个体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心理状态,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有着建设性的价值和意义。心理资本主要包括四个核心状态:自我效能、韧性、乐观和希望[1]。自我效能是指个体有胜任任务的自信,能面对挑战并力争成功;韧性是指个体能从逆境、挫折和失败中快速恢复过来,积极转变和成长;乐观是指个体具有积极的归因方式,并对现在和未来持积极态度希望则是通过各种途径努力实现预定目标的积极动机状态。大量研究证实,心理资本与高中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密切,逐渐成为学生群体重要的、富有积极色彩的心理健康指标。在高中阶段,如何有效或者高效地提升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是教育者需要回答和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

随着生涯规划教育的兴起与成熟,生涯规划课程的心理教育价值逐渐得到认可,合理有效的生涯规划会提升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3]。总体而言,生涯规划作为一种体现个体主动性、创造性的动态过程,通过活动探索和体验学习,实现建构完整人格、有效地适应社会的目的。那么,从个体心理发展角度而言,生涯规划教育究竟对哪些心理健康指标的改善更有价值?生涯规划教育与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相比,其优势在哪里?这既关系到生涯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关系,也涉及生涯规划教育的实践价值。

本研究主要检验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的改善作用,并与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进行比较,寻找生涯规划课程的教育优势,以期明确生涯规划课程客观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科学、有效的指导。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浙江省某中学高一年级的两个班级进行实验研究,两个班级的师资配备相似,由同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讲授课程,其中实验组得到有效被试42人,男生21名,女生21名;对照组有效被试42人,男生27名,女生15名。

(二)研究工具

青少年心理资本的测量使用张阔等人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共26题,其中第8、10、12、14和25题为反向计分,该量表包含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四个因子。

(三)研究过程

实验组参加生涯规划课,对照组参加普通心理健康教育课,课程如表1和表2所示。在开学初,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前测,生涯规划课结束后,再进行一次后测。前后测均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测验时长为5~10分钟。

(四)数据处理

本研究使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配对样本t检验。

三、研究结果

(一)实验组的心理资本变化情况

实验组接受生涯规划课程教学,其心理资本水平变化如表3所示。据表3可知,实验组在自我效能因子、希望因子和乐观因子上, p>0.05,即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在韧性因子上,t=-5.559,p<0.05,即前后有显著差异,后测比前测改善明显。实验组在心理资本总分上,t=-1.731,p>0.05,即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二)对照组的心理资本变化情况

对照组接受普适性的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其心理资本水平变化如表4所示。

据表4可知,对照组在自我效能因子上,t=-2.323,p<0.05,即前后具有显著差异,自我效能改善明显。对照组在韧性因子、希望因子和乐观因子上, p>0.05,即前后没有显著差异。对照组在积极心理资本总分上,t=-0.325,p>0.05,即前后没有显著差异。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心理资本提升水平的比较

以心理资本后测成绩与前测成绩的差作为心理资本变化水平的指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高中生心理資本提升水平的差异,结果如表5。

由表5可知,韧性的组间差异显著,t=4.808,p<0.05,实验组韧性的提升水平比对照组的提升水平要高,也就是说,相较于对照组,实验组韧性水平的改善更明显。自我效能、希望和乐观因子的变化组间差异不显著。

四、讨论及对策

(一)横向比较: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相比,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韧性的提升作用更明显

经过一个学期的心理课程的干预,两组高中生的心理资本指标均有所改善,但是两种课程体系对高中生心理资本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所不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能够提升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水平,而生涯规划课程对高中生韧性的改善作用明显。可能的原因在于两种课程体系的教学内容不同,一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涉及的范围更广,引导高中生在学习、生活领域进行积极的自我认知,如身体、心理、社会适应等方面的优势辨析,在思辨和活动体验中优化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效能水平。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生涯规划课程对韧性的提升优于一般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二)纵向比较:与开课前对比,生涯规划课程中高中生的韧性改善更明显

韧性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能主动克服困难、灵活调整目标和方向去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生涯规划的意义和内涵关系很密切[4]。生涯规划课程是尽其所能地规划未来生涯发展的历程,在考虑个人的智能、性向、价值以及阻力和助力的前提下,做好妥善安排,并借此调整和摆正自己在人生中的位置。生涯规划的关键是行动,而且是在行动中不断反省、调整、更新和调适。生涯规划课程重在培养高中生适应行为的目标性、坚持性和灵活性。

教师在课堂授课的各个环节都特别渗透了生涯规划中的发展与调适。例如,在“我的能力披萨”一课中,教师通过分享自己的能力披萨来引导学生绘制自己的能力披萨。

在最后,为了说明人在适应环境过程中能力的变化,又特别提到了教师自己从事教师这一职业后目前能力披萨的改变。通过能力披萨的前后变化(人际智能和肢体运动智能的变化)说明在人的生涯发展中,人会去主动适应环境,发展自己的某些能力。

(三)生涯规划课程的改进思路

为什么此次课程在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的改善方面只体现在了“韧性”的维度?我们在思考这个问题时发现,课程的设计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缺少系统的理论支撑,学生难以形成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系列化的生涯规划资料。

要实现高中生心理资本完整而均衡地发展,生涯规划课程要具有系统观作为哲学指导。因此,我们进行了反思,见表6。

高中生的生涯规划过程是个体的心理系统与外部的环境系统不断进行物质、能量、信息和知识的交流的过程,并在交流过程中重组内部的心理结构,这个过程是平衡-波动、有序-无序的对立统一,是适应与成长,此中的关键机制是心理系统的重组[5]。所谓系统重组,显然不是单独几个成分的改变,而是力求系统的整体优化和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均衡与协调。教育功能上,生涯规划课程设置要兼顾自我效能、韧性、希望、乐观及心理资本整体的培育和养护;教育目标上,生涯规划课程要实现高中生智力、职业能力、生理、社会性、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发展;教育方法上,重思考与操作、观念与实践、分工与合作、创作与欣赏,以提供给高中生充分探究身心潜能的机会[6-7]。

注:本文为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會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民办高校大学生创业心理资本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应对策略”(项目号:JJKX20181378SK)。

参考文献

[1]钟茜莎.中学生心理资本的功能价值及培养策略[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1):145-147.

[2]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朱华珍,胡静.高校生涯规划课程设计的问题与解决思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5(2):87-90.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中国教育报,2010.

[5]吴丽萍.“生涯规划”校本课程开发:实践样态与深化路径——以嘉兴区域高中学段为例[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5(5):19-22.

[6]俞国良,曾盼盼.心理健康与生涯规划[J].教育研究,2008(10):63-67.

[7]程利娜.生涯规划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教育科学研究,2010(9):68-71.

(作者单位:1、3.长春光华学院,长春,130000;2.浙江省长兴中学,湖州,313000)

编辑/于 洪 终校/肖亦华

猜你喜欢

心理资本生涯规划高中生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现状与策略探究
知识型员工心理资本提升策略研究
素质拓展与贫困生心理资本的关系研究
创业型大学青年教师心理资本问题探析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提高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机制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