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结合CBT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18-11-19
神经病学是对人体中枢神经、周围神经及肌肉系统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临床学科之一[1]。该学科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其教学难度较大,学生在学习中往往难以掌握其中的知识点及难点[2-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6年10月—2017年10月,选择2016级70名临床专业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35)与参照组(n=35),每组均35名。实验组中,男生21名,女生14名,年龄为18~20岁,平均年龄为(19.1±0.6)岁;参照组中,男生22名,女生13名,年龄为18~20岁,平均年龄为(19.3±0.4)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小班教学模式,针对基础知识、疾病诊断、疾病症状及临床检查等相关知识开展教学活动。
实验组实施翻转课堂与CBT联合教学模式:(1)翻转课堂方面。授课前教师全面了解课程中知识点,并将其进行归纳和总结,制作成教学视频[5]。在课前3天将该视频发送到每一学生邮箱之中,要求学生在授课前进行学习,并结合教材予以全面研究,如果遇到疑点及难点问题,可与其他学生进行讨论,将其汇总后发送至教师邮箱。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对学生反映的难、重点知识加以详细介绍,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神经病学知识。(2)CBT教学方面。CBT教学法也称病案教学法,其主要方式在于通过病案进行分析,转变以往神经病学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忽略实践教学的现状[6-8]。教师在课前选取部分有代表性的病案,在教学中向学生介绍和展示,学生可自行分组讨论,针对病案加以诊断和治疗。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基础知识、疾病诊断、疾病症状及临床检查考核评分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教学满意度情况等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神经病学考核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学生的神经病学考核评分数据,实验组学生的基础知识、疾病诊断、疾病症状及临床检查考核评分均优于参照组,组间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对教学满意度情况,实验组对教学总满意率(97.14%)高于参照组(77.14%),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病学临床采用翻转课堂与CBT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极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为顺利的掌握神经病学知识。翻转课堂与CBT教学模式均是当前先进的临床教学方法,二者侧重有所不同。其中翻转课堂更为重视学生的自学能力,尤其适用于神经病学这种专业术语较多、知识体系复杂、知识点分散的学科教学之中,学生在观看教师提供的视频后,根据教材进行自主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自主分析能力,可用于神经病学基础理论知识教学之中[9]。CBT教学模式则更为侧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模式对病案进行讨论,有助于学生神经病学知识的内化与应用,极大激发了临床医学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0-11]。肖友生、王进[12]在神经病学临床教学研究中发现,采用翻转课堂与CBT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对课堂理论及实践内容的学习积极性较高,经1个月研究后发现,联合教学模式的学生成绩优于传统课堂教学学生。上述研究结果与本研究相一致,表面翻转课堂与CBT联合教学模式具有较高的教学优势,学生接受能力较强。
综上所述,在神经病学教学中灵活应用翻转课堂与CBT联合教学模式,从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层面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培养,其教学质量有所提升。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联合教学模式的实验组,学生神经病学考核成绩与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证实翻转课堂与CBT联合教学模式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表1 两组学生神经病学考核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学生神经病学考核评分比较(±s,分)
实验组 35 21.35±2.74 20.34±2.41 22.16±1.54 21.49±2.35参照组 35 16.53±3.16 15.32±2.97 17.33±2.47 15.94±2.87 t值 - 6.817 8 7.764 8 9.816 9 8.851 7 P值 -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表2 两组学生教学满意度比较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