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应用效果
2018-11-19陈吉娥
陈吉娥
(山西省孝义市人民医院,山西 孝义 032300)
0 引言
医院感染是临床医学中常见的感染类型之一,属内科,又名院内感染,有传染性。所谓医院感染主要是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由感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宿主三部分构成,包括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同时还应注意的是,临床医学上是不将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划归在医院感染范畴的。当然,医院感染也包含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1]。借此,本文将选取本院收治的124例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无缝隙护理管理在医院感染防控中额应用效果,报道如下所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将本次研究的124例主要研究对象纳入时间控制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纳入标准均按照《医院感染诊断标准》的相关规定[2]进行制定与执行,并按照整群随机化将其分成两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男42例,女20例,年龄在20~65岁,平均(47.4±5.0)岁,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男44例,女18例,年龄在21~66岁,平均(47.0±5.6)岁,行无缝隙护理干预;两组患者部分临床资料如年龄、性别、病型等常规资料对比不显著,根据其分组需求随机分配护理人员各12名,同时护理人员的常规资料相比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按照医院传统护理管理原则,结合患者自身病情进行实施,如在患者就诊、治疗、康复、出院等过程中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且常规护理干预中的各项管理活动均由各科室护士长主持、监督、完成,护理人员护理内容包括接待、检测、基护、围手术护理等;整个过程并未有严格的管理标准,以护士长的基本管理经验为指导。
实验组:行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护理前首先对护理人员进行围术期综合培训,且所有的护理内容均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改良,改良后的护理管理标准:(1)建立无缝隙护理指挥系统,选取临床护理经验相对丰富且担任过护士长的护理人员担任,常规护理干预项目主要交由护理部调度处理;整个护理工作全面实行分层管理,对现行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合理、有效的调整与修订,规范无菌诊疗操作章程,明确消毒隔离制度,并在此基础上制定行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基本考核、奖励、惩罚制度,并将其与医院感染防控体系中的责任制相结合,量化考核细则。(2)建立门急诊、科室、手术室等二级无缝隙护理管理系统,在各项感染防控制度有据可循、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明确护理目标与落实护理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加强护理部监督与管理,实施系主任、科主任、护士长等层层监督的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模式,积极协调和配合总务供应、药品器材、饮食等供应系统;定时对护理人员进行无缝隙护理培训,加强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相关知识的宣传与教育,强化护理人员医院感染防控意识,尤其是对值岗护理人员更是如此;且在必要时还可在医院内部开设相应的宣传栏,进行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宣传。(3)加强院内重点环节控制:定期对院内重点区域,如手术室、供应室、ICU病房等重点科室的消毒处理与无菌处理,按照各个科室的性质与特点落实常规消毒处理与无菌处理细则,加强重点区域的无菌处理与消毒、灭菌,让无菌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的分布更佳合理,当然也必须做好所有医学器械的相关无菌化处理,且在灭菌前确保灭菌物品合格率达到100.00%;与此同时,定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经验,对无缝隙护理管理中的所有参与人员,特别是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进行考评,不断进行纠正与改进。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中的所有指标均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2016年)版》中的相关规定[3-4]进行制定与执行。其中综合护理评分内容包括团队凝聚力、积极性、沟通能力、自信心、理解能力等8个项目,项目最低分2分,最高分10分,分数越高护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率分为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等三个板块;医院感染程度等轻、中、重。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临床数据均以SPSS 21.0软件处理,计数资料χ2检验,表示方式以(%)为主;计量资料t检验,表示方式以(±s)为主,P<0.05表示有统计学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评分对比
从护理效果来看,实验组患者护理前的综合护理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更优(P<0.05);且护理前后的两组患者的组间比较综合护理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评分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综合护理评分对比(±s)
综合护理评分组别 例数 t P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62 82.45±6.30 87.12±2.22 5.505 0.000实验组 62 82.37±7.12 92.78±5.67 9.006 0.000 t 0.066 7.319 P 0.947 0.000
2.2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对比
对照组总医院感染率为30.65%,实验组为11.29%,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医院感染率对比(n, %)
2.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对照组护理总满意率为85.48%,实验组为96.77%,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价值(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n, %)
3 讨论
在临床医学中,医院感染问题自医院诞生以来便随之产生。但从科学的角度而言,认识医院感染与减少医院感染依旧是极有必要的,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医院感染问题的进步也是在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入和解决的。医院感染常见,但也不是全无由来的。据统计,无论是医院感染还是其他感染,其产生因素均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致病微生物与宿主接触,且必须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作用才能发生[5-7]。其主要原因可分两方面概括,一方面,病原体只有不断地寻找机会和途径与人体接触,并在此基础上逐步侵入人体,接着生长、繁殖、排出代谢产物,最终损害宿主相关组织的细胞和组织[8-9];另一方面,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人体会启动各种免疫防御机制,力图将侵入的病原体杀灭,将其连同毒性产物排出体外。因此,在这场博弈中两者力量的强弱和增减,对感染过程的发展与结局是至关重要的[10-11]。
在本研究中,通过两组患者的研究结果来看,在予以常规护理管理和无缝隙护理管理后,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均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但整体而言实验组的各项临床指标,如综合护理评分、护理满意率、医院总感染率等均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护理管理的对照组。想来这与无缝隙护理管理良好的护理理念与方法是息息相关的。首先,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在护理过程中能做到住院有人接,住院手续有人办,住院初期有人问,住院生活有人管,住院检查有人陪,住院后期友有人护,出院以后有回访,这些都是有效的保证无缝隙护理的优势[12-13];其次,无缝隙护理管理在护理过程中会根据护理的需要及时调整护理计划与方案,根据医院感染的实际情况采取科学、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结合患者的感染情况和未感染情况制定性质有效的防控措施,将感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继而给患者创造更加良好的就诊环境,使患者能安心配合医院的各项治疗与护理[14-16]。
综上所述,随着医院感染途径的逐渐递增,相应的预防措施也逐步诞生,其护理模式也会随之而来,无缝隙护理管理作为当前临床护理中常见的护理模式之一,它在医院感染护理中的临床疗效极佳,可适当推广与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