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研究
2018-11-19马嘉子周立伟李学沧张春龙
马嘉子,周立伟,李学沧,张春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医学信息学系,黑龙江 大庆 163319)
0 引言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中国老年人口为1.78亿,占人口总数的13.26%[1]。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常态,失能老年人、高龄老年人、空巢老年人,慢性病老年人口占比正在逐年增加[2]。由于目前国内的养老服务业在政策、养老理念、专业人才等方面均存在诸多问题,导致大部分老年人还是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3-4]。如何整合各类社会资源,创新居家养老模式是国家、社会、家庭的共同责任。因此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居家养老环境下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为建立中国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提供有益的参考。
1 “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总体设计
1.1 养老服务需求分析
张卫红等通过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唐山市居家养老服务的社区内的724位老年人(>=60)开展了调查,居家养老服务具体需求如图1。
图1 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和医疗服务需求
该调查发现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中最迫切的是医疗服务服务,其次是日常生活照料服务等。而医疗服务中,老年人对上门输液、紧急救护等需求较大[5]。目前国内失能和完全失能老年人将达4000万人,占总体老年人的19.5%,完全失能的老年人将达到1240万,占总体的6.05%[6]。因此,老年人对居家养老服务特别是相关的医疗服务的需求较大。如何在居家养老场景下为老年人家庭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同时兼顾日常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等服务是非常必要的。
1.2 功能设计
根据上述需求分析结果,我们认为“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是在国家相关政策,国内养老行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通过各种信息技术(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构建的“健康管理系统+O2O服务+家庭体检设备”的养老服务模式[7]。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连通老年人,老年人家庭,护理人员,专业机构形成一个业务闭环,对老年人的身体状态,安全情况和日常活动进行及时监控,服务于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情感等各方面的需求。“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采用智能终端设备为载体,主要提供健康管理,安全照护,生活服务,情感慰藉等主要功能。见图2。
图2 “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功能设计
2 技术架构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云计算,可穿戴式设备等技术的不断完善,以及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手机或其它智能移动设备成为提供“互联网+”居家养老模的有效载体。因此“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的技术架构应该是面向老年人和老年人家庭,以提供居家养老服务为中心的一体化健康服务平台,对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疾病发生发展和精神状况进行监测与评估,从而提供健康大数据分析和健康管理等服务,技术架构详见下图3。
3 问题与对策
随着新生儿出生率下降,医疗条件的持续改善,中国社会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将不可避免。同时近年来“互联网+”快速发展催生了众多新兴行业,其中O2O通过打通线上和线下资源,成为服务行业主要增长动力。面对中国医疗行业巨大的市场需求,目前已经出现了“医护到家”,“E护通”,“泓华医疗”等“互联网+”医疗服务模式[8],提供的服务包括打针、输液、采血、换药、导尿、拆线、雾化治疗、移动医学检测服务以及老年人护理等。然而在当前的实践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普遍性的问题有(1)从业人员的资质;(2)提供的服务范围;(3)双方的安全如何保障;(4)相关政策的限制等。
(1)从业人员的资质
从业人员资质,是否衡量从业人员是否具备相应的工作能力,能否开展相关工作的衡量标准。对于“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中从业人员资质应该根据其所从事的工作内容来限定,居家养老服务需求主要包括健康管理,安全照护,生活服务,情感慰藉等。本研究认为家庭养老服务中并不是所有的工作都需要具备行医资质的人员完成,现阶段健康管理,安全照护工作应该由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和护士来完成,而其他工作可以由经过专项培训的人员来完成。
(2)提供的服务范围
医疗服务具备其自身特殊性,部分医疗服务如医疗美容,特殊检查(胎儿性别鉴定)等需要按照相关规定在指定的医疗机构开展,并不适合家庭环境。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可以联合企业共同制定在家庭场景下可以开展的医疗服务的种类,内容,操作流程,收费依据等国家标准,来规范家庭医疗服务市场的行为。
图3 “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技术架构
(3)购买双方的安全如何保障
2018年以来网约车行业上发生了多起恶性刑事案件,引发公众对网约车行业的质疑。买方担心医疗人员的能力,服务质量,出现医疗事故如何索赔,个人隐私等问题,卖方担心:自身的安全,医疗事故责任的鉴定等问题。
用户的担心主要来自于对服务体验的不放心,因此规范化服务流程做到每一步都可查,可控,有可追溯的负责人,这样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可以通过为护理服务人员购买保险,用户认证,服务人员认证,服务过程记录,黑名单制度等措施来降低双方的风险。
(4)相关政策的限制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影响国内互联网+医疗服务行业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关政策的不确定性。根据1994年实施的《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任何单位或个人,未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不得开展诊疗活动[9]。而按照《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明确说明诊疗活动是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作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按照上述政策规定现有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创新大多是不合规的,因此很多互联网+医疗服务企业尽量在打擦边球,通过导诊,咨询,社区护士工作站等形式来规避相关政策。应该看到一方面是中国不可逆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所带来的居家养老医疗护理服务市场需求,一方面是由于政策,条例而被闲置的医疗资源,二者的矛盾如果放置不管,必然会出现潜在的灰色地带。而对于这种关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与其回避,不如与时俱进,改革不合时宜的政策的来适应时代的发展。
4 结语
目前卫健委已经在北京、天津、广东开展了护士区域注册的试点,部分省份建立了社区医院主导的家庭病床制度,相关政策改革力度也在加大。对待新生事物,不能因噎废食,借鉴网约车行业的经验和教训,规范从业人员资格,制定服务标准,放开市场准入,加强监管,探索由政府,企业,保险购买相关的养老护理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建立有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居家养老模式,以促进我国居家养老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