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课堂教学的“浅层次思考”及改进
——以“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复习为例
2018-11-19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王仲庆
☉江苏省丹阳市第八中学 王仲庆
当下,深度学习成了人们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而深度学习必然要伴随着深度思考,深度思考是以深层次的数学思维为前提的,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深层次思考的对立面,浅层次思考却没有引起一定的关注,关注浅层次思考,也是为了引发深层次的思考.
近期,在一次听评课活动中,笔者聆听了一节“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单元复习课,下面结合这一课例简单谈一下课堂教学中的“浅层次思考”,并提出改进措施,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部分教学设计呈现
小明是我校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他想了解现在同学们更喜欢什么球类运动,以便学生会组织受同学们欢迎的比赛.
调查问卷
你最喜欢的球类运动是( ).(单选)
A.篮球 B.足球 C.乒乓球 D.羽毛球
E.其他球类运动
1.小明采取的数据的收集方式是( ).
A.试验 B.调查 C.查阅资料 D.观察
2.他适合用哪种调查方法?( )
A.抽样调查 B.普查
思考1:普查的优点:可以直接获得______的情况.
缺点:①工作量______;②有时受客观条件的限制;③有时具有______.
抽样调查的优点:调查的范围______,节省时间、人力、物力和财力.
缺点:其调查结果往往不如普查得到的结果______.
3.你认为小明该如何选择样本?( )
A.选取六年级三班的全体同学进行调查
B.选取操场上的女生进行调查
C.在全校每个班随机选取10名学生进行调查
4.在小明的这次抽样调查中,关于总体、个体、样本,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总体是全校学生
B.个体是全校每一名学生最喜欢的球类运动
C.全校每个班抽取的10名学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
5.数据的收集完成后,小明想用统计图表示数据,现在有三种统计图供选择:
A.条形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折线统计图
(1)如果他想反映喜欢每一项球类运动的具体人数,应该选择( );
(2)如果他想反映喜欢每一项球类运动所占的百分比,应该选择( ).
思考2:统计图的选择.
___________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
___________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___________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各部分在总体中所占的百分比.
6.小明把统计结果绘制成了如图1、图2所示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
图1
图2
请仔细观察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被调查的学生中,最喜欢乒乓球的有______人,这些学生数占被调查学生总人数的百分比为_______.
思考3:从图中获取信息.
(2)被调查的学生总数为________,被调查学生中最喜欢羽毛球的有________人,最喜欢足球的人所占百分比为__________.
思考4:如何求总人数、部分人数、部分百分比.
(3)在扇形统计图中,选择喜欢“其他球类运动”的所对应的扇形的圆心角度数是____.
思考5:求圆心角的度数.
(4)若该校有1600名学生,根据调查结果,估计该校最喜欢篮球的学生大约有多少人.
思考6:用样本估计总体.
附课堂检测:
1.(5分)下列事件中适合采用抽样调查的是().
A.对乘坐飞机的乘客进行安检
B.对我校六年级七班学生视力情况的调查
C.检测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
D.了解一本书籍中是否有破损情况
2.(5分)记录一个病人体温变化情况选用的统计是( ).
A.折线统计图 B.扇形统计图
C.条形统计图 D.频数直方图
3.(40分)在大课间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小龙在全校随机抽取一部分同学就“我最喜爱的体育项目”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面是他通过收集的数据绘制的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如图3),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以下问题:
(1)小龙共抽取______名学生;
(2)分别求“踢毽子”与“其他”的人数;
(3)“立定跳远”部分对应的圆心角的度数是______;
(4)若全校共有2100名学生,请你估算“其他”部分的学生人数.
图3
二、分析与改进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是鲁教版(五四制)教材六年级下册最后一章,与人教版教材相比部分知识较难,有深度,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有些人教版教材中八年级学习的内容被安排在了这一章学习,这对教师和学生来说,都是挑战.
上述案例设计的整体脉络清晰,利用小明进行的一项调查串起了整堂课,涉及了本章知识的核心内容,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检测来看,并不是很明显,学生在课堂上的思维也比较肤浅,下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并尝试给出改进措施.
1.镂空式填空
导学案曾经盛行一时,也确实推动了教育教学的改革,现在一些学校仍在推行导学案,有的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是一些学案中简单的知识点填空(镂空式填空)仍然很多,笔者认为这是不可取的,比如,上述案例中的思考1和思考2,这样的填空基本没有思维含量,只要在课本上找到照抄就可以了,那么如何改进呢?
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是将思考1和思考2“留白”,以课堂追问的形式呈现最好,比如,针对第2题,在实际教学中肯定会出现分歧,这个时候只要教师抓住机会,追问学生一句“为什么”,相信学生肯定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出两类普查方式的特点,而不是进行“死板”的填空.在回答完问题5的两个小题以后,教师也可以直接追问“什么时候用折线统计图呢?请你举例说明”,这样就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也能够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2.分散式总结
课堂教学中适时总结、及时小结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如果像上述案例给出了六个思考,感觉整节课被六个思考无形地分割了,这也是造成学生思维浅层次的一个主要原因.
笔者认为,可以将前五个问题一块先处理完,将思考1和思考2进行整合,以“对于上述5个问题,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形式进行,针对学生提出的疑惑进行解决,一是促进了学生的思考意识,二是达到了小结的真正目的.
此外,笔者认为可以将问题6先整体处理完毕,然后引导学生进行公式的总结,实质上就是一个式子:所占的百分比等于部分除以整体,以上4个问题都是知二求一的形式,这样做才能够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深度思考,实现学生的思维发展.
以上分析,仅一家之见,未必准确,不当之处,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