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历史新方位 履行方志新使命砥砺前行助力经济社会大发展
——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事业发展综述

2018-11-18王春雨

黑龙江史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方志年鉴大兴安岭

王春雨

“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近年来,大兴安岭地区地方志事业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努力找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融相通,地方志事业发展获得新动力,进入新常态,地方志“存史、资政、教化”的作用日益彰显。全区地方志系统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积极履行传承文明、记录历史、弘扬文化、服务社会、借史鉴今、启迪后人的光荣使命,在服务林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顶层发力,领导重视汇聚方志新动力

“十二五”以来,全区地方志工作得到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和重视,多次受到国家、省地方志办公室、地委、行署和社会各界表扬、好评。

地县两级分别成立了由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及有关部门参加的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时任行署专员贾玉梅、李树铭及历任分管副专员庞洪峰、李佰铮多次专门听取地志办工作汇报,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各阶段工作的开展给予许多具体明确、具有前瞻性的指示。特别是李佰铮在所分管部门调整后的第二天,首站来到地志办,亲切看望地方志工作战线的同志们,通过实地查、看、问等方式对地方志工作开展情况及软、硬件基础设施条件进行调研,并充分肯定了地方志系统的工作。

2011年以来,时任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田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秘书长、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冀祥德,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党组成员、副主任刘玉宏和省志办主任隋岩、副主任袁建勋、石再军等领导先后到大兴安岭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对地方志工作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几年来,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报送的工作经验及亮点信息多次在《中国方志通讯》《黑龙江方志信息》《黑龙江史志》、中国龙志网上刊发。大兴安岭志办的工作影响力已在全省方志系统有了明显提升,得到了广泛肯定,多地来电来函与我们交流。

强基固本,科学规划构建方志新体系

地方志工作首次纳入了《大兴安岭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是全省13个市(地)中首个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由政府发布《规划纲要》的地区。实现国家、省《规划纲要》在大兴安岭落地生根。

地方志工作在连续两个“五年计划”的初期,行署与各县区政府、企业行政签订《地方志工作目标责任状》。

自2011年起,地方志工作建立了目标责任考核体系。地本级地方志工作首次纳入地直党政机关目标责任制考核体系。同年,在全省首创建立了地方志人才库。将全区各行各业的200余名优秀学术人才、技术人才选入人才库,并在2015年,首次向人才库成员颁发聘书。这一经验被 《中国方志通讯》《省地志办工作交流》《黑龙江史志》刊载。

几年来,行署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地方志工作的指导性、规范性文件,有力地推动了地方志工作开展。

和谐共进,推进“两全目标”开创方志新局面

地方志工作首次呈现了《大兴安岭地区志》、县区局志、行业(部门)志、省相关志、地方简史五类地情书编纂齐头并进的局面。2011年以来,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参与指导、审阅县级规划志书、行业(部门)志书等 1100余万字。推进《大兴安岭地区志》(先秦~2005)编纂,已顺利通过黑龙江省地方志书终审委员会终审,现正按终审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指导推进县级规划志书编纂,全区12个县区局及农工商联合公司、古莲河煤矿14部县级规划志书中,已出版发行志书7部。“十二五”期间全区首部县级通志《呼玛县志》(1406-2005)、首部村志《呼玛县三卡村志》出版发行。指导推进全区行业(部门、专业)志编纂,《呼中自然保护区志》《大兴安岭电力工业局志》《大兴安岭水利志》陆续印刷出版。完成《大兴安岭地区教育志》编纂方案、篇目的审阅及编写人员的培训;完成《林业集团公司审计部志》评议;完成《大兴安岭地区物价志》终审。同时,对处于初稿编纂、评议、终审的三部行业志加强业务指导。呼玛县行业志编纂工作开展较好,《呼玛县第一小学校志》《呼玛县政协志》于2017年出版发行。推进省相关志的编纂,全区各行业、部门积极参与全省第二轮修志工作,其中,地志办参与完成了《黑龙江省林业志》《黑龙江省志·大事记》(1986~2005)等志书的阶段编写及资料提供工作。指导推进《地方简史》编纂,完成全区首部简史——《加格达奇简史》(1968~2005)的评议终审。

地方志工作首次开创了通过国家、省、地、县四级年鉴全面展现大兴安岭的局面。参与国家、省年鉴供稿工作,圆满完成《中国林业年鉴》《黑龙江年鉴》由大兴安岭地区承担的供稿工作,全面反映历年全区政治经济发展的精点、亮点。推进《大兴安岭年鉴》编纂,作为地方志办公室每年的常规工作,年均成书100余万字。“十二五”以来,《大兴安岭年鉴》在栏目内容、装帧设计、排版技术、组织管理等方面实现创新,达到常编常新,精益求精,并首次实现全彩印刷。《大兴安岭年鉴》2012卷在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 (年鉴类)评审表彰中被评定为地市级 (含副省级城市)综合年鉴类三等奖。2011卷、2016卷获黑龙江省地方综合年鉴一等奖、2012卷获地区社会科学第十三次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大兴安岭年鉴》2017卷首次实现创刊以来当年编写当年出版。指导推进县区年鉴编纂工作,在全省首家推行“大年鉴”工作格局,于 2012年启动县区年鉴编写。纳入“两全”目标规划内年鉴7部,截至目前,《漠河年鉴》《塔河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发行,达到“两全”目标中年鉴工作要求;《加格达奇年鉴》《松岭年鉴》《呼中年鉴》从2017卷起实现一年一鉴、公开出版;《新林年鉴》《呼玛年鉴》实现一年一鉴、内部编辑发行。2017年,《塔河年鉴》(2015)、《呼玛年鉴》(2014)、《漠河年鉴》(2015)、《加格达奇年鉴》(2015-2016)、《新林年鉴》(2016)出版发行。

绿色创新,“互联网+”增添方志新活力

建立全省第一家数字地情馆,于2016年7月建成开馆,实现了“当年建设、当年开通、当年见效”的目标。数字地情馆从400余个不同角度,图文并茂地全方位展示了大兴安岭的历史变迁与发展成就。数字地情馆是集地方志资料存储、地情展示与研究、地情咨询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服务平台。首次开启了地方志大数据时代。

建立全省第一个与本地政府网链接的地情网——大兴安岭地情网,于2016年10月正式上线开通,并与中国黑龙江·大兴安岭政府网、中国龙志网·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实现了有效链接。至今,访问者达到9.8万位。

谋事创业,拓宽领域展现方志新作为

全区已正式出版的43部地情书全部录入中国龙志网·黑龙江省情信息网,实现资源共享,在线免费阅读。

全区地、县、乡方志馆免费向公众开放,为单位和个人查阅提供便利。地区方志馆每年均与省内外交流地情书,并实施数字化管理,新购进专业的图书管理系统,可实现书库管理和查询、借还书查询、图书存放位置设置、图书类别设置等数字化管理。

在 “建区50周年建党93周年庆祝宣传”活动中,盘点兴安历史,编纂出版《兴安概览》,对大兴安岭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基本的展现,并免费向全区发放。

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年均向全国各地、全区各单位、地方志人才库人员赠阅地情书800余册。2016年,以黑龙江省图书馆到大兴安岭地区征集地方文献为契机,广开沟通交流之门,倾囊而出,将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印刷出版及收藏的有关地情书籍无偿赠阅给黑龙江省图书馆;开展地情书籍“进机关、进图书馆、进社区”活动,免费向全区内外社会各界100余家单位赠阅相关地情书籍4000余册。

地区地方志办公室年均为地委、行署领导,地区内外等相关部门撰写、提供地情资料20余次。2017年,配合省志办开展古驿道文化调研相关工作。完成《东北抗日联军》大兴安岭地区图片资料的收集、上报工作。参加纪录片《大兴安岭》拍摄大纲专题评审,并为地委宣传部提供历史沿革资料及图片。全区地方志工作开启了小部门提供大服务的局面。

多管齐下,提高本领展现方志新风采

几年来,采取走、请、培、练、推、研等方式,提高方志队伍的综合素质。

在全区组织开展地方志业务学习活动,通过举办、参加各级各类业务培训班,发放相关专业教材,观看地方志专家授课影像、课件,编写实践操作指导等措施,采取集中学习、面对面辅导、专题培训、以会代训等多种形式,开展地方志业务培训。

组织人员编纂指导、业务性工具书——《地方志读本》《年鉴编纂工作手册》,并面向全省、全区发放。

近年来,全区有2名省志书终审专家库成员代表大兴安岭分别参与《牡丹江市志》《绥芬河市志》《哈尔滨市志》《黑龙江省志·党校志》的评议、终审和《黑龙江年鉴》的评议。

在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与省人社厅联合表彰先优模评奖中地区地方志办公室连续两届、漠河县地方志办公室曾一届被评为全省地方志系统先进集体。地区地方志办公室晋升为地级文明单位标兵。在黑龙江省地方志系统先优模评奖中,7个县区局被评为全省先进集体,18人次被评为省先进工作者。

猜你喜欢

方志年鉴大兴安岭
信息时代年鉴出版的品牌建设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2架增雨飞机为大兴安岭送雨
Examining the Role Globalization Had on China’s Air Quality and China’s Response to Air Pollution
大兴安岭四季(四首)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陕西年鉴发展回望
中国雕塑年鉴·序
大兴安岭年创生态效益16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