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村志的编修

2018-11-18富宏博

黑龙江史志 2018年1期
关键词:村屯修志志书

富宏博

在我国,行政村是乡镇辖下的基层单位,是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的人群聚居地,是社会的“细胞”。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客观、系统地编纂地方志,国务院2006年5月18日颁布了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县(市)区以上行政区域都要编纂地方志,使编修地方志工作走上法治化轨道。为贯彻《条例》精神,科学、合理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2014年9月11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31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9月17日陆昊省长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的形式,发布了《黑龙江省地方志工作规定》。在第十七条中提出:“鼓励编纂部门志、行业志、专业志、企业志及乡镇(街道)志、村志等特色志书、年鉴或者其他地情文献。”新中国成立以来,县(市)区级以上地方志,经过第二轮的编修,积累形成了一定的基础和经验。如何编修村志,还是个新课题、新实践、新领域。前不久,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简称“中指办”)启动了《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开启了全国村志编修的新里程。黑龙江省地方志办公室结合我省实际,将《八岔赫哲族村志》《新生鄂伦春族村志》申列进入《中国名村志文化工程》,启动了我省名村志的编修,将付梓问世。笔者曾参与了这两部名村志的编修及评议工作,仅就如何进行村志的编修,谈几点拙见。

一、编修村志是时代的要求

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所在,积淀着人类发展演变的历史文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村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省是农业大省,抢抓机遇,不断深化改革,涌现出一批历史文化名村、经济强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美丽乡村和独具地域优势的特色村。他们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道路上创新出许多富有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的新鲜经验。在探索新型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继承传统文化精华,挖掘历史智慧,记述发展历程、原汁原味地留住乡音、乡风、乡思,乡情成为极其重要的工作。

编修村志,是全面翔实记录新型城镇化进程,总结农村改革发展建设宝贵经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将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提供现实借鉴;为挖掘保护、开发利用村落文化、旅游资源和宣传名村,延续传统文脉提供历史依据;为开展相关学术研究,探索农村发展经验提供学习范本;为延伸地方志工作触角,充分发挥志书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提供借鉴模式,是新时代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充分认识编修村志的难度

编修村级志书,是开始编纂社会主义新方志以来一大创造性的探索与尝试,是开拓性的工作。从实践看,编修好村志,存在四难:一是资料征集难。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全国都要编修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地方志。县(市)区级以上行政单位都有档案部门、行业主管部门、统计部门和志书承编单位,资料来源相对好征集,而村级单位既没有档案部门、统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又没有下属承编单位,本村修志本村承编。“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资料征集是一大难题。二是没有村史积累和事实依存,准确度难以把握。从社会调查看,绝大多数村从建村以来,对建置沿革、发展历程、村域经济、社会文化等村史资料都没有积累。即使采访口述,许多村级领导和知情人员几十年来,或作古去世,或远走他乡,随着一届一届的变化,追忆起来的事实,难以做到“踏石留印,抓铁留痕”,给入志事实的真实性、准确性带来难题。三是村级本身修志人员难选。编修地方志,特别是村志类基层志书,需要由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事业心强且文字功底较强的人员来主修编纂,而绝大多数村行政区域范围小、层级低,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水平的人才相对较少,甚至少数村屯大部分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老年人和妇孺比例较高,难以找到合适修志的人才。四是可借鉴的经验十分有限。从我省来讲,从首届修志到今天的第二轮续志,地方志编研的立足点和重心都是省、市(地)、县(市、区)三级志书,村级志书的编修是很少涉及的领域,对于村级志书的研究和实践很少,可借鉴的成熟经验十分有限,这些都增加了编修的难度。综上所述不难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讲,编修好一部村志比编修县(市)、区志还要难。

三、准确的选择村志编修范围。黑龙江省128个县(市)和市辖区中,行政村多达8895个。就佳木斯市而言,全市有行政村955个。立足现实状况,各村屯自然地理、经济发展程度、文化层级水平、地域特色千差万别。笔者认为,所有村屯都修志还不具备条件,从目前实际出发,在鼓励自愿修志积极性的前提下,应选择一批经济发展快、社会影响大、具有地域特色的村屯首先列入村志编修范围。

(一)历史文化名村

穿越时空隧道,纵观龙江历史遗痕,在几百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诸如依兰县土城子、友谊县凤林村、泰来县塔子城、佳木斯市郊区山音村(尚坚乌黑)、宁安市东京城、黑河市爱辉村等一批黑龙江历史文化名村。各地可以把历史文化信息特别丰富且具有重大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又能较完整地反映一定历史时期特色文化风貌的名村列为村志编纂对象。

(二)经济强村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开放以来,各市(地)都涌现出一批经济发展快、综合实力强的经济强村。典型的如 “龙江第一村”——甘南县兴十四村等。各地还出现一些诸如“水稻村”“白瓜村”“辣椒村”“油豆角村”“土豆村”“奶牛村”等专业村,应该把这些经济强村列入首批修志对象。

(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各地可将省级以上政府部门命名,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的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列为修志对象。

(四)各种特色村

我省各市(地)都涌现出一批诸如同江市八岔赫哲族村、黑河市鄂伦春新生村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村、特色旅游村、农业示范村、生态示范村、最美乡村等。还有如桦川县星火乡“中国第一个集体农庄”——星火村,齐齐哈尔市的扎龙村,宁安市的 “镜泊山庄”,省级农机示范村——桦南县金沙乡红丰村等特色村都应列入村志编纂范围。

四、把握住村志的体例

村志作为志书的一种,要有区别其他著述的表达形式,就是独特志体,也就是村志的体例,包括体裁、结构、章法三方面内容。

一是村志体裁。体裁又称文体,即表达表述形式。村志也和县(市)区级以上志书一样,按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规定》第十三条要求:“新方志的体裁一般应包含述、记、志、传、图、表、录等,以志为主体。”“述”即村志的概述,“记”为大事记,“志”是存真求实的记述,“传”即人物的传略、传记,“图”为说明问题的图照,“表”为和文字记述相符的图表、表格,“录”为附录。

二是村志结构。村志在记述中,必须有事物各个组成部分的搭配和排列,也就是村志的结构。村志与村史有所不同,村史的体例是以年代为经,事件为纬,著述往事,侧重纵向反映历史的连续性,要求史论结合,村史的结构是一条线。村志则侧重于从横的方面来表现所记述事物的广泛性,纵横结合,以横为主。概括的说,“史是一条线,志是一大片”。

在结构层次上,可从实际出发,一种是采用章、节、目体;另一种是纲目体或条目体。章、节、目体的优点是结构清晰,层次分明。条目体的优点是繁简自如,灵活性强。总之,编修村志,体例要灵活、宽松,不要死板僵硬,篇目设计要多种多样,不必整齐划一。

三是村志的章法。编修村志,要有对所记述事务的章法要求,一般包含三条原则:(1)重在记述,叙而不论。编修村志需要原原本本地记述实地、实事、实物、实人,反映其本来面目,不需要分析评论,但可以在记述史实基础上“画龙点睛”。(2)以类系事,横排竖写。横是分类,按照事物的门类分别立章设节,节下还可以分成若干目。不设目的节和每目都要依时间先后记述事物的起点、发生发展变化过程、典型事例、转折点和终结效果,展开记述。(3)不越境而书。村志只记述本村发生的事物、事件、事实,但与之相关的事物,如产品销售、与哪些地方进行技术、文化、学术交流,可如实记述。

五、村志记述的内容要注重突出特色

一是总体部类内容必不可少。村屯虽然管理范围较小,事项未必齐全,但编修村志总体上内容上也要按照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的规定,记述村域内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五大部类情况。自然包括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建置沿革,村屯由来,基本村情等;政治包括村级党政组织、群团组织、产业协会等;经济包括以农业为主的村域经济、农村经营体制改革、村办企业及农副产品加工业,商贸网点、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文化包括群众文化、教育、体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包括人口、民族、风俗、习俗、村风、村规等。二是突出特色。村屯由于地域小,范围窄,村志记述的门类与县(市)区以上地方志不同,如村级一般没有金融、税务、工商、审计、统计、国企、铁路、水运、航空等行业、产业、门类。因此村志不必求其全。村志的生命力,不在于面面俱到,而在于突出地方特色,重在各村的“名”“特”“新”“奇”“优”上下功夫,从而达到执简驭繁、文约事丰的目的。三是远简近繁,繁简得当。无论是总体内容还是地方特色的记述,都应该以当代资料和微观资料为主,内容记述的繁简,一定从实际出发,不必拘谨,灵活宽松,详则多记,略则少记,无则不记,不必齐全划一。从而做到要项不缺,分类科学,主线明晰,特色鲜明。

六、村志应图文并茂

图文并茂是当代新方志形式上的一种创新,给读者以真实感、形象感,受人青睐。同时,图片、照片也起志书记述事物的见证作用,读之有味,见之有形。村志的图文并茂,也要区别于《图志》,以文为主,以图为辅,相得益彰。入志的图片要精心选择,将最说明问题的代表性精品图照选择入志,全志以一节一图或图照与文字比例以1:5为好,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七、解决好村志编修的组织协调

既然村志的编修不亚于一部县(市)区志,一般来讲,从村屯里很难选用到合适的编修人才。要编修一部精品村志,在组织协调上应侧重解决好三个问题。一是牵头机构。应由县级地方志工作机构牵头组织编纂,由村级配合提供各项资料。二是选好主编。多年的地方志工作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持、编委组织、志办专职、专家主编、群众参与、部门配合、社会支持”的工作体制,实行村志编纂委员会领导下的主编负责制,选择具有较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且文字功底较强的专家做主编。负责制定村志编纂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设计篇目、框架、大纲;组织收集、整理资料;主编资料长编;负责落实撰稿人员;负责起草概述、序言、后记和承担有关章节纲目的撰稿、统稿、评稿和修改志稿,及时发现和解决编修工作中遇到的业务和技术问题。三是抓好典型示范作用。以县(市)、区为单位,应集中力量选择一、二个符合编纂条件的村屯优先编修村志,作为典型示范样板,以点带面,带动助推各村村志的编修,以求少走弯路、事倍功半的效果。

八、探讨村志编修的创新

目前,村志的编修还处于探讨、尝试的阶段,没有固定模式,需要用创新精神推动工作发展。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创新。修志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入了新时代。中共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时代发展,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是“十四条坚持”。编修新村志就要完整、系统地切实掌握并灵活运用这一指导思想,融会贯通地体现到志书的全过程,作为村志的时代精神展示出来。二是在体例规范上创新。不仅做到述、记、志、传、图、表、录七体并用,还应根据实际情况,突破范式,采用附记、专记、杂记、调查报告等新体裁,主旨是把村屯特色的内涵挖掘出来,用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表现。三是在篇目设置上创新。村志篇目设置不求划一,不同村志应有根据本村屯特点的篇目设置,要灵活反映不断变化的自然与社会状况。如少数民族的村志就可以设置族源、姓氏等篇目或条目,汉族村志就不一定设置族源、姓氏等篇目。四是在资料收集上创新。有档案资料更好,没有档案资料的村屯,要研究收集对象的扩大和收集手段的变化,如网络、年鉴、史书记载、调查报告,尤其是口述历史、回忆录中形成的音像资料,这些都是资料收集的新手段。五是在编纂方法上创新。编修村志,为保证和提升质量,不一定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担任主编,他们主要是从事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可采取聘请修志专家担任主编,实行主编负责制、课题制等方法。六是在修志队伍组织和培训方法上创新。针对村志编修难度大的实际情况,组织精干的修志队伍不可少。以知情和热心、专致为前提,组织队伍时适当吸收社会力量和聘请老同志、老专家。培训方式上除办修志培训班外,还可采取“传、帮、带”、“师傅带徒弟”的方法,边修志边培训边提高。

九、需要注意和规范的几个问题

一是强化研究探索意识,在吃透村情和反映特色上下功夫。为把村志编修成精品志书,先不要盲目动笔,切勿“开 就打”。主编和参加编修人员一定要先就基本村情和地域特色、工作特色等进行研究、提炼、打磨,通过深思熟虑从而精准“定位”。以村情为主线,再进行系统的篇目设置,围绕编修内容进行资料收集、组织编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以写实的方法存真求实地记述。在编修村志中,通篇贯彻不推理、不分析、不形容、不修饰、不夸张、不评论,一定体现真实性。更不能为凑篇幅和文字量加以臆造、想象、虚构。主要记述干了什么,怎么做的,取得什么效果,一件事物完整地发生、发展、变化过程。某种意义上讲,村志既是一部地情书、业绩书,又是村屯的一座丰碑。三是贯彻“生不立传”的原则。编修村志,记述发生的事物、事件时,要以事系人。记述人物章、节或作为附录时,已故已逝的名人或为村屯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带头人,可做传略记载,主体记述为村屯发展做出的事迹。现职或健在者,可列名录而不能立传。四是执行国家规范化文字法规和标准。多年来,国家制定了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国家技术监督局1995年12月13日发布《标点符号的标准用法》、新闻出版署和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联合于1992年7月7日发布的《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国务院颁发的《地名管理条例》等等,编修村志一定要遵守国家统一规范的标准化规定。比如:“粗具规模”不能写成初具规模;“综合征”不能写成综合症;“慢坡”不能写成漫坡等等。语言要朴实、流畅,不用生涩字。

十、把好终审关

要把村志编修成基层资料性文献、地情书,针对编修村志难度,为防止出现资料“大拼盘”、回忆录汇编、“流水账”,把好终审关至为重要。应由县(市)区级地方志机构负责村志终审,实行村级负责一审、乡镇负责二审(复审)、县(市)区负责三审(终审)并召开专家评议的“一评三审”制度。村志评议会和终审要聘请县(市)区级以上修志专家帮助把关定向,从村志篇目设置、体例、体裁、结构、章节等方面严把质量关,以达到修成精品村志的目的。

猜你喜欢

村屯修志志书
村屯绿化建设实践思考
试论地方志书质量与市场的关系
吉林省整村屯美化创建标准(试行)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广西田林:完成21个村屯绿化 多植经济树种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的村屯绿化浅谈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