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的运用
2018-11-16钱红娟
钱红娟
[摘 要]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教师要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必须掌握好语言的艺术,使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具有政治性,极富感染力,同时还要简约有效。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教学语言;政治性;感染力;简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8)28-0057-02
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如若不能叩开学生心灵,没有师生心与心的沟通与碰撞,会让学生觉得食之无味,甚至会使思想政治课变成一种无谓的说教。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語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马卡连柯说:“用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这表明了教学语言的运用是何等重要。语言不仅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媒介,师生沟通的桥梁,更是教师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叩开学生心灵之窗的密钥。运用什么样的教学语言,才能提高教学效果,实现教育目标呢?作为思想政治课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言要有政治性
语言要有政治性,即思想政治课的教学语言要能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政治认同,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学习过程中产生情感上的归属感,具体表现为国家认同、制度认同、文化认同、政党认同等。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提出,高中思想政治课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目的,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引导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课程的性质和目标,决定了政治课堂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正确方向的指导。青少年的政治认同是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追求。发展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才能帮助他们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使他们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思想政治课堂语言要有政治性,即政治教师不仅要有准确的措辞,严格的逻辑,更要有强烈的政治认同,坚定的政治立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要旗帜鲜明地用语言和行动表明自己的态度,绝不可以含糊其辞,模棱两可。比如,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题第一目“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这一目主要是研究“文化复兴,路在何方”这个问题。教师不仅要以时间线索展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古代辉煌——近代衰微——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重振——现在中华文化复兴),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语言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对中华文化发展的重要意义,并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历经千辛万苦,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让学生从心底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识到奉行“全盘西化论”或“文化复古主义”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上复兴之路,进而认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才能使悠久的中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是中华文化复兴的必然选择。
二、语言要有感染力
感染力是指启迪智慧或激励情感的能力。教学语言要有感染力,通俗地说就是语言要能打动人心,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共鸣,进而启迪学生智慧。
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应该是有一定温度的,是温暖的,而不是寡淡冷漠的。教师有时可以像一位长者循循善诱,有时也可以像一位友人娓娓而谈,这样的语言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应该是风趣幽默、抑扬顿挫的,过于严肃、缺乏动感的语言,极易让学生产生听视觉疲劳,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堵塞学生的思路。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不应该只是嘴巴的单一活动,而应该是全身的综合运动,教师要综合运用口头语言、面部语言、手势语言、体态语言等带领学生及早进入教学意境。在教学意境中,教师要毫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并以此来渲染课堂氛围,用真情打动学生,促成师生情感的共鸣,实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当然,教师在运用语言的时候也要把握好“火候”,要特别真诚,要发自内心,切不可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三、语言要简约
简约不是简单,更不是简陋肤浅,简约是一种美,一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简洁、精致之美。语言简约要求教师改变过去那种让学生厌烦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应该是少而精的课堂语言。
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绳是长的好,话是短的好。”一般来说,每堂政治课的时间总是一定的,如果教师的课堂语言烦琐,反而会加重政治课堂的说教色彩,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到枯燥厌倦。所以,一方面教师要用最少的语言符号,表达出最丰富的内容,呈现准确、清晰、优美、耐人寻味的语言之美。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上要坚持“三不”原则,给学生留足思考与讨论的时间:①凡是可以通过学生自学或讨论自行解决的问题,教师绝不先说; ②凡是学生已经搞清楚的问题,教师绝不再说;③凡是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的问题,教师绝不多说。构建简约化的课堂要求教师给足学生时间,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讨论,这样有利于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当然,语言简约并不意味着教师在课堂上无所事事,相反它要求教师要审时度势,把握好时机,“该出口时要出口”,多用启发性和激励性的语言,能一语中的,切中要害。
下面就以我自己的教学实践为例,粗浅地谈谈我具体是怎样做的。
【教学案例】教学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十二课第一框《价值与价值观》时,通过设置学生感兴趣的热点时政素材探究人的价值。
世界因他无限美好:他拥有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2011);其公司开发的电子产品有iPod、iPhone和iPad 等;这些电子产品改变人们生活方式,使人类步入新的阶段。
他因世界无限满足:他的个人财富有83亿美元;他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是美国最佳行政总裁(2009年)。
情境探究:①为什么说“世界因他无限美好”, “他因世界无限满足”?并据此讨论人的价值体现在哪两个方面。②有人说“乔布斯拥有83亿美元的个人财富,还拥有很多的荣誉,所以他的人生价值很大”,对此,你怎么看?③“中学生现在就是享受价值,等以后工作了再去创造价值,为社会做贡献”,谈谈你对此观点的看法。
在此情境中,教师通过非常简约的语言概括了“世界因乔布斯无限美好”和“乔布斯因世界无限满足”的原因,学生在此情境中通过小组讨论体验到:人的价值=贡献(社会价值)+索取(自我价值),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不是看他有多少财富和荣誉,主要是看他的贡献。此时,教师表明自己坚定的政治立场,用毋庸置疑的语言强调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所以我们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为社会、他人做贡献。紧接着用得体的面部语言、体态语言加之简洁明了的口头语言适时提出问题:我们中学生能为他人、社会做些什么呢?学生通过回忆、思考和讨论,惊喜地发现他们能为社会做的事情还真不少!此时,教师用惊喜和赞赏的语言说道:“是的,同学们能做的事情可多了!看!其实你们一直在行动!”在给学生一个大大的“赞”的同时,展示一组学生曾经为班级、他人、社会服务的图片。很多学生看到自己也在图片之中,顿时自豪感油然而生,觉得自己还真不错,暗下决心以后要做得更多、更好。最后,教师继续用赞赏、饱含真情的语言说到:“同学们,让我们继续前行!相信,世界会因为我们的贡献更加美好,我们也会因为世界而更加满足。”此时,相信每个学生的心里都聚集了满满的正能量,他们随时准备着多为社会做贡献!
总之,语言是世界赐予人类表达思想、传递情感的工具。要叩开学生的心灵之窗,让学生在思想政治课堂上如沐春风、如饮甘泉,教师必须掌握好语言的艺术。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