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之间的相关研究

2018-11-15刘洪芳梁鑫浩

精神医学杂志 2018年3期
关键词:精神科层级弹性

刘洪芳 梁鑫浩

职业紧张是指个体在担任某些职位的情况下,职位的要求与个体的能力和拥有的资源之间的失衡,该状态呈持续性而引发生理和心理的反应[1]。适度的职业紧张可以有效地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及个体成就感的满足,过度并持续的职业紧张将会引发身心的一系列不适,如焦虑、抑郁,工作效率降低,更严重者会引发职业倦怠[2],过劳死等疾病。相较于职业危害如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和化学物质类等,职业紧张不会导致特定的职业病,却会引发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的紊乱,导致高血压、心脏病、胃溃疡[3]和抑郁症状[4,5]等。已有的研究多是关注职业紧张的风险因素[6]以及与抑郁症状[5]、离职[7]等负性因素之间的关系,忽视个体的积极主动。心理弹性作为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新视角,为职业紧张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心理弹性是指个体在面对逆境、创伤、灾难威胁及其他生活重大压力时能够成功适应和良好发展的一种能力或特质[8]。已有的研究证实,良好的心理弹性能够较好地应对职场压力,缓解个体的不良情绪,促使个体维持身心的平衡[9]。精神科护士作为医疗系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从事临床一线工作,常年面对的是一群特殊的服务对象,长期过重负荷的工作是导致职业紧张的高危因素,有关该群体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的关系的报道比较罕见。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弹性对职业紧张的影响,以期减轻精神科护士职业紧张情况,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心理健康;为临床护理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省级精神卫生中心在岗护士170名,纳入标准:(1)注册护士;(2)入职工作≥1年;(3)知情同意。本研究共调查170名护士,其中男38名,女132名;年龄22~58岁,平均(33.03±6.62)岁;婚姻状况:已婚132名,未婚38名;学历状况:大专及以下26名,本科及以上144名;护士层级状况:N1层级46名,N2层级62名,N3层级40名,N4层级22名。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1.2.1.1 自编一般情况问卷 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自行编制,包括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目前的护士层级等。

1.2.1.2 心理弹性量表简表(The Resilience Scale,RS) 该量表是由 Wagnild GM等[10]编制,后由倪倩钰等[11]引进。该量表包括14个条目,得分越高,心理弹性越好。量表的Cronbach’sα为0.93。

1.2.1.3 职业任务量表(Occupational Role Questionnaire,ORQ) 本研究所用量表是由Osipow等研制及修订而成的职业紧张量表(Occupational Stress Inventory Revised Edition,OSI-R),后由李健等[12]进行信、效度验证中文版中的一个子量表。该量表用于评估职业紧张的因素,包括任务过重、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任务冲突、责任感、工作环境6个维度,共60个条目,采用Likert5点评分法,从“从未如此”到“经常如此”分别计为1~5分,得分越高,职业紧张因素水平越高。

1.2.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对计量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法;采用Pearson相关和回归分析进行关联分析。检验标准采用α=0.05。

2 结果

2.1 精神科护士一般资料RS、OSI-R评分比较 男性护士OSI-R总分及任务不适、任务冲突、责任感维度评分高于女性护士(P<0.05)。受试护士目前所处的护理等级OSI-R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2层级护士OSI-R总分高于N3层级和N4层级护士(P<0.05)。见表1。

表1 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及其各维度评分比较()

表1 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及其各维度评分比较()

注:与N2层级比较,*P<0.05

变量 RS OSI-R任务过重 任务不适 任务模糊 任务冲突 责任感 工作环境 总分性别男49.50±7.35 28.00±4.06 32.58±4.89 27.16±5.88 28.34±3.98 27.82±6.33 25.23±8.02 166.71±19.33女47.32±5.47 26.89±4.96 30.37±4.35 26.27±4.89 24.70±4.71 23.02±5.52 23.13±7.48 156.59±18.53 t值 1.699 1.266 2.516 0.938 4.330 4.559 1.355 2.938 P值 0.096 0.207 0.013 0.350 0.000 0.000 0.177 0.004年龄(岁)≤30 48.07±6.07 26.54±5.06 31.15±4.39 26.77±5.06 25.65±5.09 23.96±6.73 24.80±7.23 158.87±20.63 31~40 47.86±6.19 28.01±4.49 32.86±5.12 26.39±5.24 25.75±4.70 24.29±5.69 22.68±8.00 159.99±18.63≥41 46.65±4.93 25.80±4.49 32.30±4.49 25.70±5.05 24.15±4.04 23.80±4.91 22.55±7.16 154.30±15.26 F值 0.442 2.719 2.384 0.358 0.929 0.083 1.653 0.703 P值 0.644 0.069 0.095 0.700 0.397 0.920 0.195 0.496婚姻状况已婚 48.04±6.36 27.38±4.58 32.02±4.80 26.62±5.18 25.66±4.63 24.41±5.97 23.27±7.84 159.14±18.70未婚 47.00±4.48 26.29±5.43 32.32±5.03 26.66±4.99 25.03±5.36 23.00±6.21 24.55±6.82 157.84±20.76 t值 0.941 1.238 -0.337 -0.255 0.716 1.270 -0.917 0.369 P值 0.348 0.217 0.737 0.799 0.475 0.206 0.361 0.713学历本科及以上 48.11±6.01 27.38±4.69 32.27±4.89 26.27±5.01 25.54±4.63 24.17±6.04 23.33±7.67 158.97±18.79大专及以下 46.12±5.69 25.77±5.16 31.04±4.52 27.58±5.67 25.38±5.76 23.65±6.12 24.77±7.39 158.19±21.29 t值 1.570 1.589 1.196 -1.198 0.153 0.403 -0.883 0.191 P值 0.118 0.114 0.233 0.233 0.878 0.687 0.378 0.849护士层级N1 47.20±4.75 26.17±5.10 31.43±4.70 27.17±4.96 25.41±5.08 23.15±6.26 24.22±7.47 157.57±21.22 N2 48.23±7.19 27.85±5.07 32.84±4.95 27.16±5.61 26.53±4.36 24.74±6.05 24.90±7.71 164.03±19.79 N3 47.88±5.92 27.65±4.00 31.93±5.30 25.00±4.86 24.78±5.23 24.03±6.17 22.20±7.60 155.58±15.70*N4 47.77±4.90 26.18±4.36 31.59±3.87 25.73±4.00 24.23±4.22 24.36±5.39 20.82±7.11 152.91±15.59*F值 0.259 1.546 0.867 1.950 1.808 0.624 2.172 2.769 P值 0.855 0.204 0.460 0.124 0.148 0.601 0.093 0.043

2.2 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分析

RS与OSI-R总分及任务不适、任务模糊维度评分呈负相关(P<0.01)。见表2。

表2 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的相关性分析(r)

2.3 精神科护士职业紧张的回归分析 分别以OSIR总分及任务不适、任务模糊为因变量,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学历、护士层级和RS作为预测变量,以进入的方式拟合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性别、年龄、学历、护士层级和RS可预测精神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的任务不适,其中与性别、年龄和学历呈正相关,与护士层级和 RS呈负相关(adjR2=0.128,F=3.970,P<0.05);RS负向预测任务模糊(adjR2=0.161,F=5.199,P<0.01);性别和心理弹性是 OSI-R总分的影响因素(adjR2=0.113,F=3.476,P<0.01)。见表3。

表3 精神科护士心理弹性与职业紧张各维度的回归分析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更容易表现出职业紧张,该研究结果与宁丽等[6]研究相一致。这可能与精神科的临床护理工作繁琐、工作内容枯燥乏味,需要足够的耐心,使男性护士承受更多本能的压抑有关;精神科男护士多在男性患者的封闭病房,由于患者的病情原因,突发暴力冲动行为的频次较高,男护士要时时面对潜在的攻击行为,在被患者攻击的同时还要保护患者免受伤害,因而要承受较大的身心伤害;人们对于“精神科”和“护士”的刻板印象,精神科男护士还要承受来自大众的歧视,因而,所承受的心理压力和挑战要甚于女护士。此外,本调查发现,N2层级护士相较于其他层级的护士更容易表现出职业紧张。该结果与王超等[13]的研究结果一致。这可能是因为该层级护士平均工作年限在5年左右,能力和工作经验已有积累,事业处于上升阶段,对自我的要求不断提升,在工作中不断寻找机会,满足自己的成就感,故要承受自我的压力;该群体是整个临床工作的主力军,各级领导对该群体寄予厚望又提出要求,要接受大量的医学前沿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及考核,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另外,该群体工作年限较少,面临组建家庭等众多重大事件,不仅要承担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承受各种贷款的经济负担和生活负担,该群体面对着双重压力,更容易引发职业紧张。

另外,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在精神科临床护理中呈现出任务不适,这可能是因为女性除了要面对临床工作的压力,同时还要面临家庭压力,因个人精力限制在工作中表现出任务不适;伴随年龄的增长,学历的提高,对于临床工作的单一性、繁复性,易出现职业上的倦怠,表现出任务不适;再者,随着年龄和学历的增长,个体的职业发展进入瓶颈期,职业发展停滞,个人出现职业压力,更容易表现出任务不适;护理层级越低,在临床工作中表现出任务不适的可能性越大,这可能与护士刚刚从事精神科工作,对于患者的刻板印象,表现出恐惧,无法深入接触、了解患者,无法适应工作有关;精神科理论知识艰涩难懂,需要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理论学习掌握相关知识,刚刚从事临床工作的年轻护士因理论知识欠缺,因而在工作中出现任务不适。

本研究调查还发现,心理弹性与任务不适、任务模糊和职业任务总分呈现相关,心理弹性是个体应对职业紧张的保护因素。国内学者[14,15]的研究证实,心理弹性能够帮助个体有效应对压力,缓解个体的负性情绪。心理弹性作为自我防护机制,可以帮助护理人员通过自我的心理调适,维持个体的心理健康平衡,合理应对工作中的压力,缓解职业紧张,减少因职业紧张引发的身心的负性体验。护理人员根据自身能力确立合理的期望值,面对压力及时自我调适,适当地寻求他人的帮助,缓解职业紧张。该研究结果为临床护理管理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论支持。同时进一步说明,管理者可以采取积极的措施提高护士的心理弹性,减少护士的职业紧张,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然而,本研究仍存在诸多不足,样本量较少,仅说明该群体存在一定的职业紧张,对于结果的推广需要扩大样本量;本研究采用横断面研究,存在时间的局限性,未来的研究需要采用纵向研究进一步验证。

猜你喜欢

精神科层级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为什么橡胶有弹性?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注重低频的细节与弹性 KEF KF92
弹性夹箍折弯模的改进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精神科医院安全隐患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