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西他滨治疗孤立性髓系肉瘤1例报告

2018-11-15陈菲菲季丽莉

中国临床医学 2018年5期
关键词:珠蛋白髓系肉瘤

陈菲菲,季丽莉,刘 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上海 200032

髓系肉瘤是髓系不成熟细胞在骨髓外形成的实体肿瘤,又名粒细胞肉瘤、髓外髓系肿瘤或绿色瘤。Burns在1811年最早报道,2002年WHO正式命名为髓系肉瘤。相关疾病可分为孤立性(骨髓未累及)或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s, MDS)、MDS/骨髓增殖性肿瘤(myeloproliferative neoplasms,MPN)、慢性髓系白血病急变期伴髓系肉瘤。孤立性髓系肉瘤一般采用经典AML诱导方案,但治疗毒副反应往往较大。本研究报道1例地西他滨治疗髓系肉瘤的成功案例。

1 病例资料

1.1 入院情况 患者,女性,28岁,因“后腹膜肿块”起病,于2017年9月15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可,无贫血貌,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无压痛。心率76次/min,律齐,两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腹平软,肝脾未及,全腹未及包块,带入左侧肾盂造瘘引流管1根。双下肢无水肿。血常规示:血红蛋白(HB)110 g/L,平均红细胞体积(MCV) 60.9 fL,平均血红蛋白量(MCH) 18.1 pg,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 297 g/L,血小板(Plt) 210×109/L,白细胞(WBC) 6.72×109/L,中性粒细胞(N)70.5%。腹盆CT示:左侧后腹膜、盆壁及骶前见不规则软组织影,边界不清,局部盆腔肌肉受累,增强后明显强化,包绕局部髂血管,累及范围自髂总动脉分叉处下方约3 cm至盆底,左侧输尿管下段受累,其上方输尿管肾盂扩张积水;左肾强化程度明显减低;左侧盆腔见多发肿大淋巴结影(图1A)。腹膜后肿块穿刺示:镜下脂肪及横纹肌束间见弥漫生长小圆和短梭形细胞。免疫组化Vim(-),SMA(-),Des(-),MyoD1(-),Myogenin(-),CD34(),Ki-67(3%+),S-100(-),Bcl-2(+),EMA(-),CK(pan)(-),LCA(),CD20(-),CD3(少量+),CD79a(少量+),MPO(),CD56(-),Syn(-),CgA(-),CD99(),CD117(),Lysozyme(部分+)(图2)。骨髓穿刺及骨髓活检未见累及,骨髓红系增生明显活跃,部分有轻度核小浆少表现(图3)。染色体示: 46,XX。因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状态,检查铁代谢排除缺铁,与患者沟通后进一步行地中海贫血相关基因检查示:β地中海贫血CD41-42突变。诊断为髓系肉瘤和β地中海贫血携带状态。

1.2 治疗方案 入院后2017年9月15日予IA方案治疗(具体方案为:IDA 20 mg d1,10 mg d2~3;Ara-C 100 mg q12 h d1~7)。化疗后患者出现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持续16 d,无发热,HB最低59 g/L,血小板最低1×109/L,予输红细胞1个单位和血小板2个单位。

化疗后46 d,复查血常规:HB 57 g/L,MCV 64.3 fL,MCH 18.3 pg,MCHC 285 g/L,Plt 176×109/L,WBC 2.98×109/L,N 55.4%。骨髓涂片提示红系无效造血,未见粒系、巨核系病态造血,未见异常原始细胞。随访腹盆腔CT提示后腹膜肿块明显缩小(图1B),考虑患者β地中海贫血携带状态对化疗耐受性差,在髓系肉瘤治疗有效的前提下延长化疗间隔,继续回家休养21 d。

图1 治疗前后患者病灶改变

A:治疗前;B:第1疗程IA方案后;C:第2疗程IA方案后;D:第4疗程地西他滨后

图2 后腹膜肿块穿刺病理

图3 治疗前骨髓常规(A)及骨髓活检(B)

2017年11月21日,随访血常规:HB 83 g/L,MCV 65.4 fL,MCH 18.9 pg,MCHC 289 g/L,Plt 76×109/L,WBC 5.44×109/L,N 55.3%。给予第2疗程予减量IA方案治疗(具体方案为:IDA 10 mg d1~3;Ara-C 100 mg q12 h d1~7),患者粒细胞缺乏持续14d,HB最低49g/L,血小板最低2×109/L,予输红细胞5个单位及血小板3个单位,病程中伴有严重感染,出现感染性休克,经治疗后好转。

患者IA方案2次化疗后随访CT提示髓系肉瘤治疗有效(图1C),但2018年1月16日随访血常规:HB 74 g/L,MCV 75.7 fL,MCH 22.8 pg,MCHC 301 g/L,Plt 80×109/L,WBC 3.18×109/L,N 50.1%。结合患者病史,继续IA方案化疗耐受性差,风险大。遂于2018年1月17日、2018年3月10日第3、4疗程改予地西他滨治疗,具体方案为20mg/m2×5 d,共治疗2个疗程。患者耐受性好,未发生粒细胞缺乏,不需要输血支持治疗。复查腹盆腔CT提示治疗有效(图1D),4疗程后血常规:HB 76 g/L,MCV 75.0 fL,MCH 22.4 pg,MCHC 298 g/L,Plt 52×109/L,WBC 3.13×109/L,N 55.0%。因该患者同时为β地中海贫血携带状态,建议患者后续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2 讨 论

髓系肉瘤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疾病,发病率在2/1000000。MD Anderson统计了1990~2002年髓系相关肿瘤患者,AML共1 520例,其中1.4%伴髓系肉瘤;高危MDS共402例,1.1%伴髓系肉瘤;孤立性髓系肉瘤(不伴骨髓累及)共21例[1]。髓系肉瘤较常见累及部位为淋巴结、皮肤及软组织、纵隔、睾丸等[2]。

孤立性髓系肉瘤进展为AML的时间一般为5~12个月。因此,目前孤立性髓系肉瘤的治疗主张系统性治疗,往往采用经典AML诱导方案,后续行放疗巩固,干细胞移植在髓系肉瘤巩固治疗中的作用尚待研究[3]。但经典的AML诱导方案往往有明显的骨髓抑制,患者耐受性差。

髓系肿瘤,如AML或MDS往往存在异常的甲基化。地西他滨,作为一种去甲基化药物,目前主要用于MDS、老年或复发难治AML的治疗,获得了很好的疗效,且毒副反应可耐受。本例患者为髓系肉瘤,虽为年轻女性,但由于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化疗后出现无效造血,贫血持续不能缓解,不能耐受IA方案的治疗,故采用了地西他滨单药的治疗。目前地西他滨治疗髓系肉瘤仅有数个个案报道,主要用于老年患者,疗效和安全性均较好。如73岁男性,MDS伴髓系肉瘤,4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13个疗程后复发;93岁女性,AML伴髓系肉瘤,2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获得完全缓解,6个疗程后复发;68岁女性,孤立性髓系肉瘤予经典AML治疗后复发伴骨髓累及,2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完全缓解,目前已完成3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68岁女性,孤立性髓系肉瘤,4个疗程地西他滨治疗后部分缓解,拟治疗至完全缓解[4-5]。

β地中海贫血主要是β珠蛋白合成障碍,使α珠蛋白/非α珠蛋白比例异常引起的红系无效造血。目前研究发现地西他滨可通过作用于DNA去甲基转移酶1,激活γ珠蛋白基因的表达(非α珠蛋白),来平衡α珠蛋白/非α珠蛋白比例,从而治疗β地中海贫血。最近的一项研究[6]报道小剂量地西他滨(0.2 mg/kg 皮下注射,每周2次,持续12周)治疗5例β地中海贫血,患者平均血红蛋白水平提升1 g/dL,显著改善了溶血性贫血及红细胞畸形。本例患者使用地西他滨主要目的是治疗髓系肉瘤,因此,采用20 mg/m2×5 d的剂量,同时考察在此剂量下是否对地中海贫血有治疗作用。治疗后,患者血红蛋白没有明显升高,但治疗期间不需要红细胞输注支持治疗,提示地西他滨耐受性好。

综上所述,地西他滨是治疗髓系肉瘤的一种有效药物,且患者耐受性好。对于无法耐受传统AML化疗方案的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珠蛋白髓系肉瘤
3 151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清远区儿童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发生情况及基因检测的结果分析
肺原发未分化高级别多形性肉瘤1例
伊达比星治疗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价值探究
小剂量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效果研究
微小RNA对β-地中海贫血中γ-珠蛋白基因的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地西他滨联合预激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四川攀枝花地区人群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基因突变类型分析
米托蒽醌与地西他滨药物联合CAG方案综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安全性分析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