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018-11-14孟磊
摘 要: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非智力因素和智力因素相互激发和推进的过程。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意识,小学语文创新教育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创新性人格。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教育;运用
目前新課改的目的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日常实践活动能力。而语文作为一门最基础的课程,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就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冲破传统语文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创新,从而让整体的语文教学模式更加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
一、 创新教育的实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创新就是在学生充分掌握所学语文知识的基础上,重新组合知识并创造出新的事物。对小学生实施创新教育比较倾向的是学生思维模式的创新。对于创新教育来说,一般情况下是指要积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精神的教育体系。创新教育不仅能够调动起学生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还能在积累经验的前提下产生一种新的体验。在创新教育中只有让学生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掌握正确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为我国培养出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在目前提倡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创新教育已经从最初的基础教育逐渐普及到高等教育。因此,在小学语文的实际教学中一定要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引导小学生学习知识;在语文的听说读写训练过程中,不断提高他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让学生把自己所积累的语文知识灵活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教育的运用
(一) 营造和谐和敢于争辩的学习氛围,充分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要想促进学生的创造力就需要提供一个友善的环境,使学生能够在这个环境中更好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和敢于争辩的学习氛围,积极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对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微小的创造力给予肯定和赞赏。学生探求知识的开始就是他们创新意识的萌芽,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大多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思想上会对教师产生较多的依赖性,使得学生的创造个性受到控制。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质疑的机会,让学生来主动探索语文知识,让学生来独立认识事物和思考问题,这将有助于推动学生思维的发展。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正确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有些看似比较矛盾的地方,抓住这些矛盾引导学生质疑。
(二) 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在阅读时通常会借助语文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加工来不断扩展自己形象思维的范围。因此,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具体情境中,根据教材中的语言材料来合理设置疑点,科学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在课堂中不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创造性,鼓励学生从各个角度进行思维。例如,在教学《桂花雨》时,可以提问学生到底学的是桂花还是雨,让学生意识到因为桂花数量比较多,像雨一样飘落下来,所以成为桂花雨,再接着问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还把什么比作雨,这样学生的思维种子就一下子发散了。想象是促使学生进入到课外描述的具体情境中,但又超越了教材本身让他们的思维向深处拓展,从而呈现出多元化并养成纵横思考的习惯。
(三) 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指针对一个有多种答案的问题面向各种可能解决的方向,来探究这个问题的各种正确答案的思维。发散性思维能够让学生在思考过程中,不受自身心理定势作用的影响,并迅速地举一反三。例如,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个故事时,教师不要把这个故事的寓意直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问学生为什么狐狸要先夸赞乌鸦漂亮,说它唱歌好听,它这么说的用意是什么,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发散性思维来解答教师的提问。教师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探究能力和发散性思维的共同发展,让他们冲破固定模式的局限,转换角度从另一个角度来思考问题,从而获得正确的答案。
(四) 在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中结合问题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小学生遇到问题就会主动转动大脑,他们希望能从以前所学的语文知识中找到和这个问题相关的知识,从而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就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要为学生设置出能够激发他们主动思考的问题,设置的问题要从简单逐渐到难,语文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能够高度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树立面对难题的自信心,激发出他们探索知识的潜能。例如,在教学《乌鸦喝水》的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在平常生活中有遇到过哪些困难,当面对这些困难都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鼓励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的看法,把自己解决问题的办法分享给大家。通过把一只乌鸦喝水的故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互结合,并通过问题的方式让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充分明白当自己遇到困难时要运用智慧,认真思考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
三、 结束语
语文课堂是小学生学习语文的主要场所,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要想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设计语文教学环节时,语文教师就要根据教学内容来不断创新,要用新颖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在实施创新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应用新颖的教学方式,还要用创新思想来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只有把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创造探索的过程,才能真正敞开学生的心扉和放飞学生的思想。
参考文献:
[1]赵甜,邓轶瑞.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中外交流,2016(33):00253.
作者简介:
孟磊,山东省济宁市,山东省金乡县马庙镇明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