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2018-11-14甘泽玲

考试周刊 2018年96期
关键词:渗透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加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不仅仅是语文教学本身的诉求,也是时代对于教学的要求。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出发,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关键词: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学;渗透策略

一、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的意义

(一) 有助于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程改革对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相比以往语文教学中一味重视成绩来说,当前的语文教学更加重视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然而,当前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水平普遍不高。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的教育能够让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内涵和精神深入到小学生的内心,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从而能够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比方说,古诗词背诵讲解教学能够加强小学生的情操陶冶,从而进一步提高其语文素养。

(二) 有助于培养小学生的良好品性

大浪淘沙,随着时间的沉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文化精粹,通过对这些传统文化的学习能够帮助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性。比方说,通过学习囊萤映雪,小学生学会了学习知识的刻苦;通过学习卧冰求鲤,小学生知道了要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通过学习精忠报国,小学生体会到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性。这些积极向上的传统文化对于小学生培养良好的个人品行和操守具有促进作用。

(三) 有助于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五千年历史和文明的积淀和传承,更是我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只有不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够实现民族的不断强大和生生不息。而小学生作为我国社会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只有学习传统文化,了解传统文化,才能够为将来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才能够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不断发扬和壮大。

二、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教学观念的更新,我们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但是这仅仅是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中渗透的第一步而已,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学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第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教学素材有待优化。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材是重要的教学工具,也是语文教师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然而,语文教材中的案例和素材相对来说缺乏新意,不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有待更新。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大多依旧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阶段,没有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学生也只是被动的学习,并不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小学生缺乏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单纯知识性的传统文化知识讲解对于小学生来讲是过于深奥和枯燥的,学生并不能够记住相应的知识点,也无法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

三、 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 优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案例和素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语文教材中的素材选择关系到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对于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有直接的关系。因此,想要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果,就必须要优化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案例和素材,让教材更加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又富有教育意义,能够真正将传统文化根植到小学生的内心中。相對于其他人来讲,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理解能力相对较弱,如果是一些高深的传统文化,可能会超过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范围,对于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可能会造成反作用,因此更加需要通过一些故事来进行传统文化的教学。比方说,在进行爱国教育的章节中,可以选择故事性较强、可读性较高的宋朝抗金英雄岳飞将军的故事作为出发点,让学生在故事中体会爱国精神的重要意义。

(二) 优化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相对来说,小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的集中,在教学的过程中容易受到其他外界事物的影响,而且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较差,因此,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需要迎合小学生的特点和习惯。一直以来,小学的语文教学模式偏向于通过教师的讲解来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即使小学生不能够理解相关的知识点也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进步,小学生的语文教学模式也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多媒体来实现新的飞跃。比方说,在汉字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PPT向小学生展示汉字的演化过程,通过直观形象的图片或者动图来展示汉字的演变,不仅直观具体,而且形象生动,能够加深小学生的印象。再比如,在学习《刘胡兰》一文时,教师可以在课程开始之前通过播放纪录片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刘胡兰,然后再进行课文的学习。这样子可以让小学生在学习课文之前就能够对刘胡兰有一个较为清楚的形象,也有利于学生对课文中传递的情感有具体的理解。

(三) 用具有特色的民族习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民族特色和风俗习惯。民族习俗不仅仅是民族生活、礼仪和文明的积淀,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学习具有民族特色的民族习俗不仅仅能够了解不同的民族风情,还可以通过学习民族风俗来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说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就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活动形式,通过活动传达出蒙古族人们丰收的喜悦之情;傣族的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通过相互泼水来护送吉祥、健康和幸福。这些别具特色的民族特色习俗能够引起小学生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从而提高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让小学生讲述自己所知道的民族习俗和特色习惯,让小学生也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文化教学不仅仅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方式和方法。然而,如何提高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效率,还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思考,努力探索更加高效、更加符合小学生的渗透策略。

参考文献:

[1]张培霞.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文化的方式[N].科学导报,2018-03-16(B02).

[2]张海霞.将传统历史文化教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中[J].中国校外教育,2015(25):100.

[3]刘玉斌.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践行[J].亚太教育,2015(21):32.

作者简介:

甘泽玲,福建省漳州市,龙文区蔡坂小学。

猜你喜欢

渗透策略小学语文教学传统文化
中学音乐教学中德育的渗透策略探析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
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主义的和谐思想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