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社会实践研究
2018-11-14于惠舒沈阳工业大学
■姜 丹 于惠舒/沈阳工业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分析和探索基于思想政治教育视角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对如何培养人这一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
一、博大精深: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中国进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实践使学生接触各种社会现象,获得的亲身体会,通过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透过现象看到本质,才能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反过来指导实践。
(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实践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指导下,在校大学生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参与社会生活和社会建设,不断培养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进而促进自身的成长。
(三)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党的教育方针对高校实现立德树人任务提供指导。纵观我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教育方针的变革随着历史的变化而变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了,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学生社会实践正是对党提出的新的教育方针的贯彻和落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同向同行:大学生社会实践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首先,如何树人?就是要让大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成长,树立正确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他们培养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靠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此意义上,社会实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其次,学生教育,包括政治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两个方面。实践活动能够可以加深理论教育的印象,通过社会实践,学生能够内化理论知识,树立远大理想,增强社会责任感,增强家国情怀,更好的了解社会、国情和世情,促进自身全面发展。因此,社会实践也是一种载体。
三、与时俱进:新形势下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有益的摸索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养成相结合,教育引导师生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实践能力、树立家国情怀。”[1]在新形势下,社会实践也要与时俱进,探索其发展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选择。
(一)坚持实践育人,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高等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展开,必须把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相结合,通过制度建设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中国高等教育迈入新境界。
首先,各高校应在实践育人的前提下,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其次,坚持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成才,构思、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再次,根据学生实际,例如专业特点、个人职业规划等方面,找到学生最关心、最感兴趣的方向入手,达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二)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指导,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发展。因此,可以说理论联系实际,是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基本原则。
首先,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政治实践、道德实践、生产实践等,以稳定的实践基地为依托,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为丰富和具体;其次,加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联合教育。学校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实习锻炼和开设第二课堂等方面可以下功夫;家庭教育中多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社会上高度重视高等教育的各种形式,为其提供环境保障。
(三)坚持与时俱进,建立学生社会实践的监督指导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大学生社会实践也应该随着新时代的来临而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潮流,进而取得长效机制。 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是大学社会实践的动力所在。
首先,增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整个过程的监督,形成管理机制,保障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可持续发展;其次,加深对社会实践的专业指导和鼓励,并对社会实践做的好的团队或个人进行奖励,以促进其不断进步; 再次,高校应规范大学生社会实践,制定一系列保障制度性文件或考核制度文件等,以保证大学生社会实践正常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