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有效模式

2018-11-14孔宪巍信阳师范学院

长江丛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思政互联网+政治

■孔宪巍/信阳师范学院

面对“互联网+”环境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变的更加开放多元,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陈规定型,也不能盲目推进,而是要抓住机遇,面对来自教育改革真正需求的挑战,让思想政治教育在“互联网+”风口站稳脚跟,不断进步。

一、“互联网 +”环境下思政教育新机遇

(一)思政教育的时空限制被打破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往往在时间、地点、语言等方面受到限制。这是一种面对面的教育。网络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突破限制,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他有一个互联的网络和一个互联网终端,他就可以全天在互联网上发表、检索和交换信息。不同地区教育工作者和学生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分享资源,进行问题咨询和交流。网络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使其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局限。

(二)思政教育内容不断丰富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由教育者根据既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来选择的,但是,有些培养目标和计划是单调和过时的,它们受到传统媒体能力低下和思想政治教育者本身缺乏足够知识储备的限制。如果教育者获得的信息较少或者信息不够丰富、新颖,就不能满足受教育者成长的需要。而互联网上有很多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信息,且由于网络具有较强的兼容性和资源共享性,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信息来源,可以不断提供丰富而动态的信息,跟进时代,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全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和新颖的形式也增强了教学内容的感染力。

(三)思政教育的方法多样化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我说你听”的灌输和汤匙教育。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这种教育效果逐渐减弱。目前,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已在许多高校得到广泛应用,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其多种方法和新颖的教学方式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改变了受教育者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和互动交流的方式。这是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新变化。

二、“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

根据调查,中国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了全国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大学生占近五分之一,非常庞大的数据。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已经分离。在互联网的支持下,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手机支付的引入,当前大学生无论是生活还是学习,都需要手机完成。首先,在一个巨大的信息网络环境下,大学生很可能会因为不良的信息而迷惑自己的眼睛,改变自己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而且互联网不会受时空限制,各国的思想文化冲突都会在这个过程中发生碰撞,在这一过程中,价值观受到外国的影响,被改变甚至扭曲。他们受到资本主义奢侈价值观的影响,盲目追求其生活质量和虚荣心的无限增长。这是思想教育的一个非常不利的进程。

学生的学习生活受到过渡的网络依赖。网络所体现的虚拟化、数字化生活方式,给学生的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使依赖性越来越大。特别是对于移动电话等互联网终端来说,这可能比传统的个人电脑终端网络“瘾”更为严重。移动终端和4G网络的全面开放,智能机器的普及以及低价格都使青年学生的长期在线状态,上网在学习和生活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如果离开互联网,不能专注于学习,甚至疏忽生活本能。沉迷网络世界使得他们对现实世界越来越冷漠,导致人际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不足,严重降低了人际交往能力,最终降低交流能力和处理复杂和现实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之间长期“随意穿梭”,无论何时何地,甚至经常熬夜在互联网上,从长远来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模式

(一)创新理论教学方法,拓展实践教学手段

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互教基础上建立“用户至上”互动思维模式,即树立“以学生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并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和产品,即建立一个全方位的课程共享平台,打破教育障碍,让学生拥有参与的最广泛机会,享受各大顶级大学优质的课程资源。围绕社会热点和时事,以案例为切入点,开展网络评论和线下交流互动式教学,增强教学时代感和现实感,体现教育内容的力度和参与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隐性教育的优势。还有必要走出教室,走下网络。通过积极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另外,实践中适当增加学分和比例,引入绩效激励机制,实现学校课堂和社会课堂的连续性,增强学生的理论学习及实践能力。

(二)根据学生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在“互联网+”环境下,强调思政教育的思想优势与网络传播规律的科学顺应,紧密结合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实际需要,优化学生的体验感,组织和开展以网络为主题的教育活动。传统的教育内容会被新鲜化,以社区为基础的互动方式,吸引学生,用交流的方式传播学习内容。要坚持开放共享的理念,发现和引导学生的新观念、新主张。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开发网络应用,创建网络教育产品,不断吸收意见,更新内容,充分利用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探索和形成自主创新教育教学机制。加强大数据中心和云平台建设,提供学术、宣传、教育、物流等部门的双向通道,为学校提供方便的管理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体的校园服务系统,整合学生各项事务,加强网络思维、政治教育服务、教育适应性。

(三)增强教育人员,创建在线教育领域能力

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队伍。以更开放的思想和跨界的思维,不断加快观念更新,认知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在互动和互信的基础上,将单向和权威的陈规变成对话和交流,转变“大道理”和“征服”,转化成适合学生实际的“小常识”。积极打造互联网思想教育阵地,搭建辅导员和思政教师的沟通学习平台,通过建设微信公众平台、博客、QQ群等主流网络平台,丰富教育渠道。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微观阵地”开展“微观活动”,利用点对点媒体引导,传播积极活力,传递好声音。有必要将教学,学术专家,政府和企业知名专家介绍到网络交流平台,并参与网络文化建设。具备能力和条件的人员还应积极探索符合自身特点和学生特点的自媒体手机应用程序APP。它是量身定制,可管理、可控、可评估、可衡量、可深入发展的,进一步强化互联网的思想政治教育。

(四)完善网络教育体系,共同开展教育工作

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应该有一流的设计和长期的规划。要明确意识形态统一性,规范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人员配置、制度保障、财政支持、技术监督等方面进一步加强整合,协调合作。要不断提高思政教师和辅导员通过多种渠道开展网上思政教育的能力,完善工作考核机制,营造良好惩罚善恶气氛,促进形成充分参与和整合教育的新格局。

四、结语

在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师既要认清“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所带来的机遇,又要面对“互联网+”环境下所带来的挑战,积极加强自身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交流平台,合理安排时间,渗透思想教育到学生生活中,使学生享受到更好、更有效的思政教育。

猜你喜欢

思政互联网+政治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政治攀附”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