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谈舞台上的灯光

2018-11-14

剧影月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大禹舞台灯光灯光

灯光是舞台的灵魂,是戏剧艺术中的“血液”。在舞台这一综合艺术中灯光最活跃、最具表现力。戏剧诞生之初是没有灯光这一行的。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戏剧在演出时是在露天剧场。最早在宫廷里演出,是用火把作为光源。这种原始光源的局限性,很难把灯光艺术运用到戏剧情节中。十八世纪是“大演员”时期,名角辈出,当时布景是虚拟的,对灯光的要求也只是把演员照亮。这一时期有两种光源,即油灯和蜡烛。因为照度低,看不清演员表演。直到1820年前后,爱迪生发明了电,舞台上开始使用白炽灯。这种电光源明亮、光辐射远、富丽而柔和。灯光还可以通过机械开关来加以控制,外加滤色片,这就可以产生色彩、明暗变化,给舞台灯光师的活动创造了用武之地。这一时期布景逐步走向写实,要求在舞台上模拟自然,如雷雨闪电、风花雪月、四季变幻等效果,此时均可以体现。灯光积极参与戏剧的发展,“血液”“灵魂”之说由此萌生。进入新时期后,科技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使得灯光艺术的发展也日新月异。各种灯具以及激光出现,令人眼花缭乱。这时的舞台变得更加神奇和多彩。如今的灯光,通过电脑程序控制,其光色、形态、照度可任意变化,做到灯随人意,直接参与戏剧情节的表现与发展。

舞台灯光是运用光的手段,通过舞台灯具和控制设备,为舞台演出进行照明和造型的艺术。现代化的舞台灯光设备不断研制出来并推广使用,它带来新颖独特的艺术效果,丰富了我们的文艺舞台,满足了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需求。在观赏一台舞台表演时,我们稍加留心就会发现,科技的发展进步,使得光与色在舞台中的运用愈发显得重要,光和色的奇异效果也越来越被灯光设计者们所重视。比如现代的歌舞晚会,具有独特的综合性和高度灵活性。它有歌有舞,有戏有曲,有最传统的,也有最现代的;有通俗的,也有严肃的,像散文一样之所以散而神不散,主要是利用高科技手段的声、光、电化为一体,才能使舞台空间极具魅力和动感。杂技节目中舞台灯光的运用,更是让人耳目一新。观众看到的是有着“舞蹈演员的身段、杂技演员的技巧和变幻莫测、美轮美奂的灯光效果”。我国杂技《女子排椅》是在世界获奖金的节目。舞台上,那有如一轮秋月般凄美的定点光斜斜地洒下,仿佛把观众带入仙境,而当八个演员全部倒立的时侯,从她们的顶上直直下来的八道光束,有如森林中的阳光,透过树顶的缝隙金子般地洒在她们的身上,美得让人屏住呼吸,真有“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的感觉。

舞台上光与色的运用,要考虑多种因素,不但要满足戏剧舞蹈千变万化的艺术要求,同时还要注意人们对色彩不同的感受和爱好。不同的剧种及剧目,不同的剧场,不同的灯光设备,不同的灯光设计,在光与色的运用方法上都会有区别。然而万变不离其宗,这就是舞台上光与色的设计使用,必须服从于舞台上表演的节目,就是要切合、配合、乃至强化突出节目的主题、人物、性格、情感、并与音乐相铺相成,帮助提示和深化节目的精神内含,烘托气氛,使台上台下产生共鸣。

灯光在舞台上的实际效果及运用十分重要。灯光和剧情的结合,灯光和人物的结合以及灯光的切换与场景的变化等,体现出戏剧舞台的独特魅力。比如神话舞剧《大禹的传说》开场,高空悬垂的两束粗壮的古藤上坐着对对情人和怀抱婴儿的母亲,既有现代千秋飘逸的美感,更有原始人类生息繁衍的生活气息。淡黄、橙红、深蓝等强烈的側逆光色充分表现了耀眼夺目的夕照、篝火以及欢腾的气氛。原始部落的人们身上仅几片遮盖的服饰,几乎“赤身裸体”地抬着野兽在熊熊烈火中烘烤,人类伊始的古朴野性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描写。大禹新婚之夜的双人舞,全场皆暗,仅一束追光特写,红、蓝、紫、绿、橙等光色交替变化,集中而生动地表达了如云如雨的新婚之欢。十三年之后,在大禹欲救涂山女的舞段中,再度出现上述的灯光处理,形象地表达了大禹对于新婚的追忆和对涂山女的怀念。大禹率壮士探索水性,来到女娇巢穴,投影表现的竹帘般瀑布哩哩啦啦,神奇而隐秘,同时透过森林缝隙撒下的斑斑光影也有几分毛骨悚然的鬼鬼嵬嵬之感,这瀑布及光影的表现正是鬼仙们喜怒无常和兴风作浪的内心写照。逼真而惊心动魄的洪水强有力地衬托了大禹的雄心和胆略,把戏推向了高潮。这场洪水的表现手法新颖且效果如此动人,这是舞台灯光特殊技巧的一大创举。

一台戏的灯光处理,应该以戏为主,以剧情为主,紧扣主题,用灯光特有的语言和表现方式塑造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灵魂,用好每一束光,用好每一种色彩,灯光的魅力才能融化于剧情之中。

猜你喜欢

大禹舞台灯光灯光
生态环境我们改变了什么?
舞台灯光在舞蹈表演中的作用
天下为家
大禹除去水怪无支祁
映照
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舞台灯光系统工程通过验收
试析舞蹈创作中舞台灯光的应用
万家灯火之百变灯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