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动画电影审美趣味研究

2018-11-14

电影文学 2018年4期
关键词:动画影片真人动画电影

朱 芳

(河南大学 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美国动画电影的童话性

对于审美趣味这一问题的研究涉及社会心理、哲学美学、艺术审美等多领域内容,简而言之,审美趣味的研究旨在发掘何种审美客体能够调动审美主体的审美积极性,不同的审美客体能够给审美主体带来何种审美感受。就动画电影的审美趣味来说,观众就是审美主体,而动画电影本身是审美客体,动画电影的题材选择、表现方式、叙事风格都影响着观众的审美感受,对审美趣味的研究也有助于在电影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推动动画电影的发展。对于动画大国美国来说,动画电影已经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内容和形式层面都呈现出繁荣的态势,不同类型的动画电影也为观众带来了不同的审美感受,但总的来说美国动画电影大多都具有童话性、幽默性、奇观性、人文性审美趣味。

众所周知,美国真正意义上的动画电影开端于20世纪30年代,1937年由迪士尼动画创作公司出品的动画影片《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时长40分钟,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彩色有声动画长片,这部影片将家喻户晓的格林童话中的故事搬上大银幕,以动画的方式将人们早已熟知的故事内容和角色形象演绎出来。尽管如此,《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还是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一方面,这部影片得到了超预期的票房收入;另一方面,这部影片也将童话的审美主体由孩童拓展到了成人,并由此开启了美国动画电影对童话故事的改编热潮。在《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之后,公主和王子的故事一度成为美国动画影坛的主宰,讲述灰姑娘与王子的浪漫爱情故事的《仙履奇缘》,叙写美人鱼对王子纯美爱恋的《小美人鱼》以及《睡美人》等影片都屡获佳绩。20世纪下半叶,美国动画电影对童话的改编都采用遵从大众范式、老少皆宜的叙事内容及方式,带给观众以纯美的审美感受。20世纪以来,传统的纯美童话故事已在多年的发展中造成了观众的审美疲劳,公主与王子的纯美爱恋已无法调动观众的审美积极性,打破传统的呼声在美国动画电影的童话表达中日渐高涨。2013年,改编自安徒生童话的动画影片《冰雪奇缘》在经历了漫长的筹备期后上映,相比于白雪公主、睡美人、小美人鱼、灰姑娘的故事来说,这部影片的原著《冰雪皇后》的知名度相对较弱,因为《冰雪皇后》的故事内容较为复杂,并涉及较多黑暗元素,从改编成影的角度来说难度较大。事实上,早在本世纪初,迪士尼动画创作公司就打算将《冰雪皇后》搬上大银幕并进行了多次尝试,始终未能成功,而2013年的《冰雪奇缘》是创作团队投入了大量研究、改编精力后为迪士尼成立90周年献出的鼎力之作。在这部影片中,虽有公主与王子的故事,但王子英勇、潇洒、专一的形象被彻底颠覆,反而成为影片中两位公主生活中的大反派,故事主线也不再设置为爱情故事,而是被两位公主之间互爱互助的故事所取代,整部影片传递出了惩恶扬善、独立自省的价值观,并探讨了关于女性、关于成长的普适性问题,这部叙事创新、寓意深刻的影片一举揽获奥斯卡金像奖、美国金球奖和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中的多个重要奖项,同时也引领了观众对于美国动画电影童话性的审美趣味变迁。

二、美国动画电影的幽默性

从较为宏观的类型划分而言,美国动画电影都可以被称为喜剧片,夸张的角色形象设置、幽默的个性特征成为美国动画电影受到不同年龄、不同阶层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在美国动画电影的形象塑造中,融入丰富想象力的夸张手法无处不在。动画电影本身的超现实特性及电脑绘图的制作方式也为夸张的形象塑造提供了天然的土壤,夸张的形象塑造不仅能够增强整部作品的表现力,还是动画影片直观的幽默感来源。在夸张的动画形象设计中,变大、变小、变胖、变瘦是较为常见的方式,比如在动画影片《小鸡快跑》中,小鸡的身材设计就通过变长脖子和变胖肚子的方式呈现出了一种比例严重失调的夸张形象,古怪的造型在吸引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许多笑声。在夸张外形塑造的同时,美国动画形象夸张的动作设计也十分常见,如在动画影片《马达加斯加》中,长颈鹿能够将自己蜷缩在一个狭小的盒子里;《功夫熊猫》中的阿宝在拜师学艺时能跳跃至丈余高,等等。

相比于夸张的形象塑造和动作设计,美国动画电影更注重角色性格的幽默性提升,简单来说幽默是指人不协调的脾气和古怪的言语,由于动画电影中的形象大多采用拟人化的塑造方式,幽默也成为其普遍适用的性格特征。在动画电影《小鸡快跑》中,鸡长官福罗并不是真正的长官,因为有过在军队里打杂的经历,福罗始终自称为长官并大肆吹嘘自己在军队中的“服役”生涯,还非常喜欢教导训斥鸡群中的其他小鸡,正是这种真实经历和言语行动之间的不协调产生了幽默的审美感觉。换言之,夸夸其谈是福罗的性格缺点,也是被大众认可的一种缺点,这种并不涉及法律和道德的性格缺点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为观众带来笑料。与《小鸡快跑》中的福罗相似的角色设置还出现在《怪物史莱克》的续集中,其中的首要反派角色身材瘦小,经常站在高处发号施令,甚至始终将成为王国的统治者作为口号挂在嘴边,高傲自大的性格和矮小的形象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灵肉矛盾的造型方式也成为幽默感的重要来源。无独有偶,在影片《马达加斯加》中高大威猛的狮子亚力克斯的性格十分懦弱,拥有强大运动天赋和狮子身份优势的他经常表现出胆小的一面;而企鹅矮小、行动有些笨拙,却拥有果敢坚毅的个性,无论是狮子、企鹅自身形象与性格的对比,还是狮子与企鹅之间的对比,都产生了强烈的幽默效果。夸张的形象塑造和动作设计、有缺陷的性格设定以及二者之间强烈而鲜明的对比都充满了后现代主义审美特征。

三、美国动画电影的奇观性

美国动画电影的奇观性主要体现在真人动画电影的创作中,真人动画电影将真人与动画相互融合、共同呈现在银幕之上的基础是动画创作技术的发展。上映于1996年的真人动画影片《空中大灌篮》由著名的NBA球星迈克尔·乔丹出演,影片中的乔丹时而以真实的真人形象出现,时而以动画化的真人形象出现,比如在与动画形象外星人的同框画面中,乔丹的形象就被缩小化处理,科技手段所营造出的超现实画面刷新了观众的审美趣味。21世纪以来,随着动画创作技术的不断发展,美国动画电影开始了由2D到3D的转变,上映于2004年的3D真人动画电影《加菲猫》和上映于2007年的3D真人动画电影《鼠来宝》都在为观众带来笑声的同时呈现出奇观性的审美倾向,虚拟而逼真的动画形象设计也成为美国真人动画电影的新追求。

近年来,CG 技术成为影响美国真人动画电影创作的重要技术。2011年,改编自比利时漫画家沛优同名漫画的动画影片《蓝精灵》上映,这部影片采用“表演捕捉+CG动画”的制作方式将一代人童年的记忆搬上大银幕,影片中的动画形象主要有蓝爸爸、蓝妹妹、笨笨、厌厌、聪聪、勇勇等蓝精灵;人物形象主要有由汉克饰演的格格巫和由尼尔饰演的温斯洛等。在《蓝精灵》中,观众能够看到动画形象蓝精灵们与真人饰演的格格巫之间的斗智斗勇,也能够看到蓝精灵们与温斯洛夫妇的亲密接触,这种动画与真人的无缝融合为观众带来了新鲜的审美感受。2016年上映的《奇幻森林》无疑是CG技术在真人动画电影中成功运用的典范,这部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吉卜林《丛林之书》的影片由小演员尼尔·塞西主演,讲述了一个名为毛克利的人类男孩在森林中的成长故事。《奇幻森林》以“动画形象拟人化+CG动画”的形式演绎了一段关于生存、成长的传奇故事。影片中的小男孩毛克利在狼群中成长,虽然他已经习惯于森林中的生活,但人类的身份和天性依然使他成为森林中的另类。在狼群的庇佑、黑豹的保护、棕熊的鼓励中,毛克利逃过了老虎的追杀、蛇的诱惑和猩猩的威胁,并运用人类制作工具的天赋成为拯救森林的英雄,真正融入森林之中。无论是影片中波澜壮阔的森林景色,还是兼具逼真动物形象、习性和拟人化情感的森林动物,抑或是真人与动画形象之间的频繁互动,都凸显了《奇幻森林》的奇观性,正因如此,该片荣获了奥斯卡金像奖的最佳视觉效果奖。同时,《奇幻森林》还依托“真人+动画”这一独特的优势阐释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影片中的“红色之花”即火为切入点,批判了人类对于动物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小男孩毛克利为载体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深化了影片奇观审美的内涵。

四、美国动画电影的人文性

纵观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美国动画电影,我们都能够从中感受到人文关怀,这与观众对动画电影的审美期待与动画电影本身的审美趣味具有很大关联。上映于2011年的《里约大冒险》的主人公是一只稀有的雄性蓝色金刚鹦鹉布鲁,布鲁的外形在写实的基础上加入了“萌”的元素,在性格情感塑造中则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故事开始于一位鸟类研究博士的到访,这位博士告诉布鲁蓝色金刚鹦鹉濒临灭绝,而在遥远的里约热内卢有一只雌性蓝色金刚鹦鹉。在拯救族群和寻找爱人的一时兴起中,布鲁踏上了冒险之旅。冒险前的布鲁是一个典型的公子哥形象,主人琳达对布鲁百般呵护、无微不至,而布鲁则在稀有动物和高贵血统的身份下沉溺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甚至逐渐忘记了飞行;刚开始冒险时布鲁几度想要退缩,总是希望自己能够回到有琳达照料的鸟笼中,甚至觉得自己没必要去冒着生命危险拯救族群;在冒险历程中,经历了诸多危险和困难的布鲁终于逐渐明白了飞翔的重要性,也开始学会关爱身边的朋友,并决心完成冒险去担负起孕育生命的使命,最终重拾天性的布鲁与雌性蓝色金刚鹦鹉珠儿过上了幸福的生活。《里约大冒险》中的布鲁并不仅仅是一只鹦鹉,在其身上观众能够找到人类的影子,沉浸在溺爱中的人必然会变得自私自利、精神空虚,只有学会“独立飞翔”才能拥有梦想、获得真正的生命意义。从表面上看,影片讲述的是鹦鹉重新飞翔的故事,但实际上影片所映射的是人性的自我救赎,从这一点来说,《里约大冒险》带给观众的人文关怀无疑是其大获好评的关键。

美国动画电影的人文性还集中体现在其对梦想的言说中,2016年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引发观影热潮的美国动画影片《疯狂动物城》就讲述了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影片中的主人公兔朱迪生活在安逸祥和的兔窝镇,小动物的身份使镇上的兔子世代以种植胡萝卜为生。然而朱迪却向往各种动物聚集的大城市疯狂动物城,去实现自己成为警察的梦想。在疯狂动物城中,不仅居住着像兔子一样的小动物,还有大象、牛等大型动物以及狮子、老虎、豹子等食肉动物,食草小动物想成为维护秩序的动物城警察可谓是天方夜谭。然而朱迪却不顾父母的反对坚持训练,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考试,成为动物城的警察。成为警察后的朱迪并没有真正实现自己的梦想,而是经常遭到大型动物的歧视。但朱迪并没有在嘲笑和羞辱中放弃梦想,终于凭借她的勇敢、机智破获了动物城中食肉动物失踪案并破坏了羊副市长的可怕阴谋,维护了动物城的和平与安乐。如果说《疯狂动物城》中兔子拯救世界的故事令观众耳目一新,那么朱迪对不可能实现的梦想的执着则传递出鲜明的励志色彩。影片对梦想的观照和对追梦者的关怀之情温暖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亿万观众。

猜你喜欢

动画影片真人动画电影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实例研究动画影片中国文化新元素的视觉呈现与应用——以《雪人奇缘》中呈现的中国文化元素为例
动画电影
Imaginations and Reimaginations of National Origin—A Case Study of the Two Times that the Gaxian Cave was Discovered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浅析动画电影中“听”语言的特点与功能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构图技法对动画影片观众视觉效果的影响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