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模式探究
2018-11-14李艳东长春师范大学
■李艳东/长春师范大学
一、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现状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突飞猛进,高校图书馆在提供传统服务的同时,更多的是将服务向网络空间延伸。目前,信息的检索、信息的参考和咨询、文献的传递等服务已在高校图书馆中步入正轨。更多的人通过网络进行图书馆图书信息的查询。通过互联网,查阅图书信息的速度快,也非常便捷。
二、高校图书馆传统信息服务存在的不足
(1)服务内容单一。尽快图书馆已经接入了互联网,但是目前传统的图书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图书馆的服务没有将读者所需要的知识提炼出来,推送给读者,用来满足读者对于知识的需求。(2)忽视读者的体验。现在高校的图书管理系统,基本实现了全部读书资料的全覆盖,也就是说全部实现了信息化。通过系统可以实现文献的检索。但是各大高校的各个图书馆都有自己的一套图书管理系统。因此,目前仍然无法做到对图书文献的统一检索。面对汹涌澎湃的“互联网+”大潮的冲击,高校图书馆应当思考新的服务模式,如何将目前的信息系统和服务模式升级,比如使用统一的全国高校图书管理服务系统,利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将全国的图书用一个系统管理起来,同时对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根据不同读者的口感和需求,进行有效的知识推送,提供智慧服务,这是非常必要的。
三、“互联网+” 与高校图书馆智慧化服务探究
(一)建构开放性大数据知识服务平台
(1)全方位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互联网+”智慧化的服务模式。首先要建立大数据处理层,将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全方位的整合。利用物联网技术,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将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建立完整的信息资源库,在信息化的今天,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首先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对所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加工,对信息资源进行加工,对文献载体进行加工,对数据库的元数据进行加工。将元数据和数据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形成完整的数字化资源库。(2)创建“图书馆云” 存储平台。高校可创建特色的“图书馆云”存储平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分布式的托管,将文献资料和知识存入“信息银行”。其实就是将信息资料存入“网盘”,实现基于云端的数据存储和访问服务。可以采取读者的管理方式,为每个读者分配一个ID。读者可以将信息存入互联网给这个读者分配的网盘里。这样无论是一段文字,还是一张照片,一段视屏,课程和科研课题,都可以存储在运端。不仅读取非常方便。更重要的是,将海量的知识汇聚
(二)打造读者参与的互通互联的空间
(1)对学科专业信息库进行建设和维护。建立各专业学科的信息库,是一个繁杂的工程。首先,是信息资料的收集。各大学的应动员所有的图书馆员进行资料的收集。收集的内容可以是所在院系的出版的书籍,发表的论文等。由于每年各大高校都在产生专著和论文,所以档案信息库不应该是固定不变的,而应该是逐渐扩大的。(2)利用“互联网+”,为读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环境。每个读者在学习的过程中,由于查阅文献资料,总会在互联网上留下一些痕迹,更确切地说是他们的浏览记录。利用“互联网+”能够自动识别读者的偏好,从而发挥互联网的记忆功能,将读者的这些偏好完全记住,这样就建立了读者档案。读者档案是高校开展智慧化服务的基础。是个性化分析的数据来源。也是建立大数据的基础。有了这些大数据,可以为不同的读者提供不同的个性化的服务。(3)搭建物理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互通互联。在“互联网+”的形态下,各种资源通过不同终端,不同的路径,以不同的内容推送。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了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的互通互联,这样就形成了线上与线下,物理和虚拟信息的交互,进入数字时代,建立数字化的生活,这是未来图书信息发展的必由之路。
四、“互联网+”对服务提出的新挑战
(一)关于信息安全的问题
目前每个行业的高度互通互联,必然就带来了数据隐私的问题。数据的安全已经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由此带来的安全问题是不可避免的,关注网络安全,保障读者信息的安全,已经成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应加大技术设备的投入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的应用。必将需要大量的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将用于设备的升级和更新换代。保障这些经费的支出,不要让资源,尤其是资金缺乏是高校图书馆建设服务中必须考虑的事项。
(三)图书管理员的素质需大力提升
目前在“互联网+”的智慧化的服务模式中,图书馆员不再是单纯的机械的借还文献,他们更多的是将精力投入到文献信息资料的深入加工,为读者提供信息咨询的工作。这样就对图书管理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大力提升管理员的素质,已经成了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五、结语
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如何发掘和利用互联网的资源,抓住基于,迎难而上,探索新的服务模式,让高校图书馆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成为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相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信息服务必将越来越完善,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