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有效性讨论及策略

2018-11-14吴中区木渎南行中学

长江丛刊 2018年25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语文课堂习惯

■汪 洁/吴中区木渎南行中学

课堂讨论,是一种多向信息的交流活动,是探究式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策略。他能培养学生的表达、思维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因此,探究讨论式的学习方法被越来越多的老师运用到课堂中来,但是由于受到语文学科特点的限制,导致了很多语文老师重形式轻效果的机械运用,成了语文课堂上的“鸡肋”。所以,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是当前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堂改革提出的要求,也是目前语文课堂亟待解决的问题。而本文也正是从如何提高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讨论,提出的若干意见及策略。

一、设置明确而多角度的问题,是开展有效讨论的前提

在课堂上,学生是“带着问题来,又带着新的问题走”,知识和能力在不断地解决问题中得到积累和锻炼。因此在讨论时设置明确而多层面的问题是保证有效性讨论的前提。

那么如何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呢?现就将新授课的教学过程为例作简单介绍。

(一)在预习自学时,问题趣味式

在学生的预习任务中,设置一些有趣味的问题。 例如:在《安恩和奶牛》一课的课前预习中,我布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请用一个名词来形容一下安恩和奶牛的关系,并说说你的理由”,一个看似比较简单的问题,却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引起激烈的争论,学生各执己见,理由充分。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学生对文本的熟悉度,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在课堂探究时,问题发散式

在课堂上,设置的话题要有发散性,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特别是那些有争议的问题。同样在《安恩和奶牛》的新授课上,学生们很容易地将文本解读为尊重生命,关爱动物。但小说的主题通常是多元而复杂的,为了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我设置了这样一个问题探究“有人认为:从反映生活关照现实的角度来看,这篇小说也可以理解为讽喻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人与物之间很大程度上已经缺乏了情感,只剩下交易关系了,对此,你是如何理解的?”问题一出,学生探究积极,既利于全面理解小说主题,又有利于把握小说阅读的一般规律,从而使学生获得有效的阅读指导。

(三)在总结反馈时,问题规律式

在课堂总结与反馈的时候,可设置一些规律性或对比性较强的话题,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有助学生区分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总结规律和本质 。例如在《安恩和奶牛》的课堂总结单元,我让学生讨论的问题乃是所有小说教学都会涉及的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使学生掌握小说塑造人物的一般方法,这样不仅提高了阅读小说的能力,对他们的写作也是有一定的启发影响作用的。

二、组织讨论成果的展示交流,是提升有效讨论的途径

在讨论后及时地进行展示交流,是提升课堂讨论质量的有效途径。展示交流可以小组为单位,具体操作可如下:

一般情况下,讨论的问题是中等难度的,可选择有代表性的小组进行总结发言或者有针对性地请两、三个小组做交流总结,引导学生对比和思考,达到小组间的共识,起到互相学习、促进和完善的目的即可,这样不仅提高了小组讨论的质量,同时也促进了各小组讨论的提升发展。

对于一些争议比较大的问题,不同小组讨论的结果会有较大差异。这时,在组间可进行一下类似于辩论形式的展示交流。对立的双方各自陈述观点理由,并由其他各组做点评。一般来说,证据、论点充足又科学的小组常常在“辩论”中取胜。通过这样的讨论,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会更全面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也能渐渐得到提高,而这些素养无疑又能促使下一次讨论的升级。

而对于那些趣味性较强的问题,本身就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激发他们想象力,那么这种问题的交流展示尽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展示交流方式。例如:给文本配画、手抄报、演讲朗诵等多种形式。

三、培养有序守时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保障

现有的课堂讨论出现诸多问题,统观原因,都是不良的讨论习惯造成的,比如,讨论时间过长,影响了正常的教学进度;个别学生在讨论时占据“主角”地位,缺乏倾听他人的习惯,导致观点片面极端;另外,部分同学怀着 “听众”的心态参与讨论,缺乏研讨的精神,导致学习的惰怠和被动。这些都影响着课堂讨论的质量。 那么,我们需要在讨论中培养学生哪些习惯的养成呢?

(一)培养“说”的习惯

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曾说过“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可见,说话是人生存的权利,说话能力其实是一种综合能力。讨论正是建立在这种能力之上的,因此,培养“说”的习惯,才能保证讨论的开展。

培养学生“说”的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敢说。只要敢说,说错也没有关系。不会说的鼓励他们从字到词,再到整句; 其次,就是让学生爱说,可以创设各种情境,来激发他们说的欲望;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会说。能够根据个人观点,旁征博引,有计划有条理地说,可以从给说话的范例,补充句式开始训练,让学生逐步形成说话的逻辑和艺术。

(二)培养“听”的习惯

讨论探究式学习方式要求从被动的学习转向自主的学习,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是学生学会求知的重要途径。可见,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是何其重要。因此,我们要告诉学生倾听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能听”、“会听”。例如,告诉学生,当有同学发言时,要做到眼耳心到。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时,应积极表示赞同;若有分歧则需做好记录,并等待同学发言完毕后,再发表个人的不同见解。另外,还要让学生明白听别人讲话,不是只听“热闹”,而是带着问题去听。 当思维跟不上发言同学时,还可采取选择式地听,并且带有目的性地听,引导学生学会抓取关键词和关键句来听。在课堂上,还可以采取激励评价的方式来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

(三)培养合作的习惯

要想培养学生合作的习惯,就要让学生具备分工的意识,合作不是个人的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语文课上有许多可分工合作的活动,比如,分角色朗读。在具体角色的分工朗读时,需要讨论的氛围和牺牲谦让的精神,有了这样的氛围和精神,合作才能实现。

具体操作时,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组为单位,每人完成自己负责内容的资料查找和整理分析,再由各个组长进行汇总,老师和同学根据各组的合作情况给与评价。

(四)培养合理分配时间的习惯

刚开始接触讨论的同学容易进入一种放羊式的状态中,这容易使教学进程出现滞后,直接影响课堂效率。这时,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调整好学生的心态,帮助学生理解讨论学习的意义,意识到这是教学活动的一个环节,而非自由和放松。

教师可以给在小组讨论活动前明确讨论的时间,一般以3-5分钟为宜。另外,还可以通过比赛的形式提高学生讨论的时效性。告诉学生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发掘出最多的宝藏”,给学生一种要抓紧时间讨论的心理暗示,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带着任务进入到讨论的,这是学生必须养成的也是最基本的讨论习惯。

实践证明,上述策略对实现有效讨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而有效的讨论学习对实现学生的思维转变和优化,提高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提高语文课堂有效讨论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这也向我们语文老师改变授课方法,转换课堂角色提出了较高要求。相信,通过课堂有效讨论的开展,初中语文课堂必能焕发新的生机。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语文课堂习惯
有效整合 “妙”“趣”横生——语文课堂学生情趣激发策略的实践和思考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师生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的实践
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技巧
上课好习惯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