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模式在消化科老年患者的应用探讨
2018-11-13张梅
张 梅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2)
本院选取 近两年收治的127 例老年患者,采取风险管理的模式对其进行了研究,我院消化科取得了良好的护理成效,并获得了患者一致的好评。现将临床工作经验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近两年在我院消化科进行治疗的 127 例老年患者,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人数有61例,观察组患者有66例。对照组有女性26 例,男性35 例, 患者年龄均在 60~79 岁之间,经过计算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8.23±3.52)岁;观察组有女性27 例,男性39 例,年龄 均在60~76 岁之间,计算得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67.98±4.1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护理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护理方法,包括体征观察和临床用药。
1.2.2 观察组患者护理方法
①成立风险护理小组
一般情况下,消化科所采用的传统管理模式均为二级管理,指的是以护士长为领导,全科室的护士服从其指导。这种管理模式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由于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人数比例严重失衡,导致监督工作始终无法发挥作用。在开展风险管理时,医院要根据具体风险护理工作的需要,成立相关护理小组,如基础护理小组、急重症护理小组、风险护理小组和抗感染护理小组等,护士长不参与分组,每个小组都要选拔出一名护士作为组长,每位组长服从护士长的调遣,以便于更好的落实管理和监督工作。
②风险管理分析
各风险护理小组首先要进行资料整理,分析患者近一年的资料,找出重点问题,并以此为核心,开展相关风险护理的工作。
③风险管理培训
有上述可知,护理人员在明确了风险护理问题之后,医院就要有针对性的进行各小组培训。以危重症风险护理小组为例,将培训重点放在急性胰腺炎和消化道出血等疾病方面,让护理人员深入思考该疾病的致病因素、前期表现和急救措施,并以此为依据制定风险护理工作章程,为后续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④风险护理工作的实施
护士必须严格按照风险护理工作章程进行操作,老年患者的思想固化、思维僵硬,此时护理人员要加强与他们的沟通交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耐心的向患者解答疑问,帮助他们树立治愈的信心,从而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⑤风险护理工作总结
各风险护理工作小组每月都要进行工作总结,汇总这月的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其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合理的措施解决。其后根据患者的临床资料,围绕新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总结工作。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出院后的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共分为三种情况,分别是非常满意、较满意和不满意,总满意率=非常满意+较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整理完成后, 采用 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比较行 x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可见对照组满意率为 73.77%,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为95.4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不同模式下患者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
3 讨 论
消化内科患者病情复杂,患者治疗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多种药物,对应的治疗护理手段十分繁琐,在患者自身素质和相关并发症的影响下,对于该科室的医护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在第一时间采取措施,帮助患者妥善解决问题。
在临床护理中引入风险管理模式,具有良好的未雨绸缪作用。如果患者出现了突发情况,如消化道出血等,护士通过风险护理能够将病情恶化程度控制在最低范围,这样一来,既不会耽误治疗实践,还能够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在本次研究中,经过调查与计算,我们了解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方面,未开展风险管理的对照组患者满意率未73.77%,而实施了风险管理的观察组患者满意率高达95.45%,两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该管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显著。从另一个角度看,消化科开展了风险管理模式后,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不断在增强,能够针对可能会出现的风险情况进行预防性护理,不仅能够减轻他们的工作压力,还有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该种方法在各大医院得到了广泛应用,临床价值良好。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的护理工作较为繁重,需要护理人员循序渐进,这同时也是一项长期工作,针对老年患者的特殊性,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过硬的专业技术,还要有充足的耐心,对待工作要足够细心,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总结以往优秀经验,以此来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率,帮助患者改善预后,提高上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