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保护膜在神经内科监护室心电监护中的应用
2018-11-13张丽华姚凯锋薛海丽
张丽华,姚凯锋,薛海丽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江苏 南通 226001)
心电监护是临床监测病情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实用、准确、无创、安全的特点[1]。在神经内科监护室,使用率100%。而在心电监护使用中必须使用电极片,虽然电极片已经采用了皮肤低敏型的医用压敏胶,但仍含有一定的化学物质,在临床使用中,如大量出汗,凝胶与汗液长时间接触,导致皮肤过敏,或者产生电极松动或脱落,影响监护效果;再加上脑卒中病人年龄偏大,老年人皮肤,松弛干燥,对外界各种刺激抵抗力下降[2],甚至出现皮肤的损伤。为了保证心电监护的准确性,同时减少病人的皮肤损伤,减轻病人的痛苦,我们对神经内科监护室心电监护的病人使用造口皮肤保护膜擦拭,然后再黏贴心电电极,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神经内科监护室共住院患者91名,纳入标准:(1)心电监护的病人;(2)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原有皮肤疾病的患者;(2)心电监护时间小于48小时的患者。纳入80名患者入组,其中男51例,女29例;将80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72.6±3.1)岁,对照组平均年龄(73.2±3.2)岁,使用心电监护仪的时间为(9.1±2.4)天。
1.2 方法
1.2.1 患者平卧,将患者胸前皮肤暴露,先用温水擦洗皮肤待干,贴电极部位有胸毛的剃去胸毛,以保证电极片与皮肤的紧密接触,减少在更换电极片时黏贴胸毛引起疼痛。观察组使用康乐宝皮肤保护膜(Barrier Film Comfeel),擦拭黏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胸前5个点),待干后黏贴电极,对照组用75%酒精棉球擦拭黏贴电极片部位的皮肤,达到去脂及降低皮肤静电的作用[3],然后黏贴电极。两组都是48小时更换一次电极片。
1.2.2 每8小时(交接班时)观察两组患者皮肤情况。皮肤情况按接触性皮炎临床表现分级:0级皮肤完整,无红斑、丘疹;1级皮肤完整,有红斑、丘疹,无水疱;2级皮肤完整性受损,有红斑、丘疹、破溃、水疱[4]。
1.2.3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0.0进行统计分析,P < 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肤情况的比较采用秩和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
2 结 果
观察组40例病人2例为接触性皮炎1级,38例0级;对照组40例病人2例为接触性皮炎2级,12例1级,26例0级,两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皮肤情况比较
3 讨 论
3.1 神经内科监护室以收治的都是神经内科的危重病人,因为神经内科病人大多有烦躁现象或者卒中后存在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在疾病过程中会有大量的出汗,汗液的主要成分都是体内的代谢产物,呈酸性或碱性,这些酸碱成分的过多堆积会直接腐蚀皮肤,破坏皮肤的正常组织细胞,导致皮肤的老化,减少皮肤的抵抗力。再加上电极片的黏胶存在化学物质,汗液与化学物质长时间作用于皮肤上,更容易引起皮肤的过敏。在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关注重要脏器的功能成为监护室护士重要的工作。心电监护可以24小时动态监测病人的心电变化,预测疾病的发展趋势及治疗效果[1]。所以在心电监护使用中,我们更关注监测的结果,对于监护中的皮肤观察方面,往往关注比较少。皮肤出现问题,不仅给病人带来痛苦,增加医疗费用,而且也容易出现医疗纠纷。因此防止患者皮肤的损伤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3.2 康乐宝皮肤保护膜的主要成分是聚乙烯甲基丙烯酸丁脂和异丙醇,使用后能在皮肤形成保护膜,该膜具有透气性,虽然不能直接抑制汗液的分泌,但可以隔离汗液直接与电极片接触,引起接触性皮炎。同时因为含有一些醇的成分,在涂抹前不需要再使用酒精清洁皮肤,可以省去用酒精去除皮脂的步骤,但对于皮肤已经有损伤的为了减少刺激,不建议再使用。并且康乐宝皮肤保护膜是一片包装,使用时一片可以擦拭5个点,不会造成浪费。皮肤保护膜具有一定的粘性,能使电极与皮肤之间黏贴的更牢固,不会因为汗液的浸渍而使黏胶松脱,影响心电监护的监测效果,同时黏贴牢固了并不会带来撕除电极的困难。因为神经内科监护室病人大多有意识障碍,不能准确描述出疼痛的程度,所以本实验中未把撕除电极时的疼痛感作为观察指标,但在40例的患者中,并没有出现更换电极时撕除电极困难,或因为电极难撕带来皮肤损伤。因此在心电监护黏贴电极前,先用皮肤保护膜拭擦胸前黏贴电极区,操作简单方便,还可以预防心电监护患者使用电极片后引起的接触性皮炎的发生,值得在监护室长期进行监护的病人中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