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生成让课堂更精彩

2018-11-12李闯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预设情境探究

李闯

近些年来,教师逐渐认识到,应该站在生命的角度,用动态生成的观念去理解数学课堂教学,逐渐培养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观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应该多维度地去思考数学教学过程,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之间的关系,做到预设与生成共精彩,铸就和谐数学课堂。

课堂教学不仅应体现教师的教,更应侧重于学生的学,这样才能实现有效教学。为了让小学数学教学更有效,教师应该做好教学设计:设计科学的教学方案,制定合理的教学流程;预设学生在课堂中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遇到什么困难,然后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预设可以令数学教学有序开展,如果教师课前缺失预设,很容易使课堂低效,使学生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做好课前预设,做好充分的准备。

一、依赖预设进行教学的弊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虽说预设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也不能过分依赖预设。预设只是一种教学设想,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可能完全按照设想来进行教学,因为实际教学中的多种情况往往是预设不了的。比如在教学乘法口诀的时候,教师预设了很多关于乘法的内容,但是如果有学生提到了除法,就是预设的盲点。有的教师会因为缺乏应对,就会打乱正常的教学流程,使得课堂变得混乱;尽管不少教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但面对这种超出预设的情况,往往强行中止学生的发问,影响了学生的情绪,不利于他们数学学习的深入。因此教师应该在讲求预设的同时,充分锻炼自己随机应变的能力,令预设与生成相互弥补,师生彼此促进,共筑和谐高效课堂。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思维

数学教师的思维往往是周密有序的,但往往他们也容易形成思维定式。而学生的思维往往是开放、无序、跳跃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学生的思路有些时候会与教师的预设相左。当教师在课堂中将自己的思维强加在学生身上,那么学生的思维就受到了限制,就无法进行发散性思维,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而教师长期这样教学,也会失去创新的能力,难以实现有效教学。因此教师首先要解放思想,应该创设合适的情境去激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养成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教师不仅自己要多角度思考教学方法,而且要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和想象,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良好的互动,令师生的思维碰撞出美丽的火花。当学生的思维脱离实际时,教师应该耐心倾听学生的说明,然后再给予适当的指引,最终让学生走上正确的思维轨道,进而化解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

三、增加探究让课堂动态生成

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要让学生将接受式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结合在一起,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做”“想”“讲”有机结合。接受式学习是数学教学的基本形式,但学生基本上处在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探究式学习能够让学生更积极地投身数学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而且探究式学习主张学生创新思想和开拓思维,提倡大胆想象和假设。因此,教师要将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扎实地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与解题方法,同时培养良好的思维能力、更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也应该设置更多的探究式教学情境,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能力創造良好的氛围。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积极自主探究,教师就需要预设相应的情境,比如借助长方形纸片和正方形纸片,让学生探究长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还可预设相应的实践练习题,让学生自主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在这种探究和生成中,学生会感受到学习过程的精彩充实,自然也就会令预设与生成共精彩。

总之,一堂好的数学课应该是一节有预设更有生成的课,课堂上,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有效探究来生成和建构知识。教师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必须有预设,但在具体教学时又需要做相应的调整。在教学中,不仅有数学概念与方法的生成,也有学生数学学习体验的生成,有师生之间的情感的交流,还有学习资源与过程状态的生成。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决不能走向任何一个极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是面对着不同个性的生命体,它该是充满活力的生成过程。因此,在日常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教师对各种课堂教学相关因素多关注多预设,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才能使课堂充满活力,也才能让学生的灵性得以真正释放;令数学课堂变得更加和谐,让小学生更加扎实地学习到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泗州学校)

□责任编辑:万永勇

猜你喜欢

预设情境探究
不同情境中的水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