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12李媛

江西教育C 2018年7期
关键词:直方图信息技术数学

李媛

数学是小学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影响重大,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利于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小学数学教学现状有了很大改善。但依然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阻碍了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升,对学生的发展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建更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一、存在的问题

不可否认,绝大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转变,现代化的教学观念也逐步应用于教学中,对课堂教学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仍旧有一部分教师难以摆脱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传统教学观念在课堂教学上依然常見。

很多教师不愿利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仍旧沿用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然而在多数时候传统教学模式并不适用当前教学的实际情况,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部分教师在教学期间,尝试应用新的教学方式,可是因为缺乏经验,难以把控好,导致应用效果不太理想。

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中不难看出,兴趣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学生的学习都是凭兴趣进行。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往往表现得不太理想,而那些对数学学习感兴趣的学生通常表现得非常认真和努力。

比如,在讲解第十章“数据收集、整理与描述”时,这一章节的知识是关于统计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对统计调查和直方图进行了解。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挑选10名学生,让每名学生从65~85之间随机说出一组数据。10组数据收集之后,教师将每组数据视为一名老年人的年龄,然后利用计算机画出直方图,用于显示各组年龄。学生在看到直方图之后,恍然大悟:喔,这就是老师让我们说出数据的原因。然后教师可以让几名学生就直方图呈现出的内容进行描述,不同的学生对直方图的内容有着不同的理解,从各个角度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随后教师进行点评。整个过程下来波澜不惊,无形之中就完成了一堂数据统计课,从数据收集,到数据整理,再到数据的描述丝毫不落,顺利完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运用信息技术更容易突破教学难点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其实难度并不高,但是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未能形成抽象思维,在理解部分知识内容的时候仍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而言,刚进入小学阶段,遇到难度稍大的知识点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一味地灌输,那么就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要想提升学生对相关重点和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教师可尝试运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东西形象化,将复杂的东西简单化,将所要讲解的内容直观地呈现在屏幕中,促进学生对难点知识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讲解第四章“几何图形初步”时,由于图形的抽象性较强,没有实物辅助教学的话,一些知识点难以讲解。具体以几何体的截取为例,在开始截取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师生共同完成这一截取任务。随着问题的难度加大,学生操作的难度也随之增加,很多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截取成功。此时,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进行教学,通过信息技术进行演示。这样学生在观看演示之后纷纷表现非常惊讶,加深了对几何截取相关内容的印象。整堂数学课下来,教学非常轻松,不仅节约了时间,还让学生很好地掌握了几何截取的知识点,实现了教学的目的。

(三)运用信息技术更方便解决动态几何问题

几何知识因为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因而学习难度比较大,学生在短时间内难以对知识形成正确的理解。动态几何问题运用变化的观点,创设一个由静止的定态到按某一规则运动的动态背景,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够将几何的“运动”情况用课件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就可以了解其变化特征,抓住其临界状态,寻找问题的突破口。信息技术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理解难的问题,消除学生对动态几何学习的恐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使学生能更加直观形象地进行动态几何知识的学习。

总而言之,数学教学是小学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学习情况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有选择性地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数学知识,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城关小学)

□责任编辑:王锋旗

猜你喜欢

直方图信息技术数学
符合差分隐私的流数据统计直方图发布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用直方图控制画面影调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空间变换和直方图均衡的彩色图像增强方法
基于直方图平移和互补嵌入的可逆水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