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学习成为美的享受
2018-11-12刘丹丹
刘丹丹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特教生同其他学生一样,具有欣赏美、享受美的权利。笔者作为一名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师,能够在语文教学中加强审美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引领他们在字里行间发现美、感悟美、享受美,促使他们形成健康高尚的审美观。
一、丰富阅读形式,感受语言美
语文中的美无处不在,语文课堂是学生接受美的熏陶的重要场所。语言美是语文的显著特征,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精选的优秀作品,语言生动优美,灵动的文字富有诗情画意,朗朗上口的音韵富有节奏美,字里行间流淌着作者的美好情感。这正是汉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优美的语言文字是孕育学生审美情趣的沃土。语言文字的美不是用眼睛观察所能直接感知的,而要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感受到。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是理解和领会语言文字内涵的重要方法,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方式,也是学生发现语言艺术美的重要途径。特教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能力较弱,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让他们在自主朗读中慢慢感受。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时空,让他们快乐阅读,细细品味。
例如,在教学《番茄太阳》一课中,笔者根据特教生的学习心理,组织他们小组共读、全班共读,营造一种集体阅读氛围。在合作阅读的基础上,笔者再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让他们分别扮演课文中的各个人物,模仿文中人物的语气,表达他们的情感。角色朗读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让学生的内心情感得到抒发,更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语言的优美。在朗读中,学生读出了“爱”的味道,读出了纯真美好的心灵,读出了父母的疼爱之情,读出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心,学生品味到“番茄太阳”的深刻内涵。语言的美在于有情感、有温度,丰富的阅读让学生感受到温情,使学生得到浸润,让他们发现其中的美,感受语文的独特魅力,从而更加热爱中国语言文化。
二、丰润想象空间,感知画面美
语文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语文中还有一种美叫“画面美”,即所谓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种画面不在纸上,而融于美妙的文字中,这种视觉上的美不是靠眼睛去捕捉,而是在想象中勾勒出来的,在人的脑海中。这种美给人一种心旷神怡、身临其境的感觉,给人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茹贝尔说:“想象是灵魂的眼睛。”想象可以让人再现美好画面,想象可以将人带入意境,想象为学生插上思维的翅膀,使语文学习变得不平凡,让学生感知到文字中的画面美。有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忽视特教生的想象力培养,只关注知识的教学,很少为学生搭建想象的平台,因而学生很难有效感知其中的画面美。笔者在语文教学中,以想象为切入口,丰润学生的想象空间,引导学生用想象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生命的壮歌》讲述了动人心魄的动物逃生故事,讴歌了生命的精彩与伟大。在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安排了想象环节,引导学生根据文章的描述展开想象:草丛突发大火,一群蚂蚁面对熊熊大火,急中生智抱成一团,集体向河岸边滚去,外层的蚂蚁被大火炙烤也毫不松动,誓死保护内层的蚂蚁逃出生天。有的学生還展开了拓展想象:滚入河中的蚂蚁都活了下来,他们有的欢呼,庆幸自己没被大火烧死;有的心怀感恩,放声痛哭,为失去同伴而伤心难过。想象使文字变活了,想象让画面更加丰满,使学生对故事有了深入的理解,画面是生命的画卷,让学生为之伤感又为其感动,画面震撼着学生的心灵,他们感受到蚂蚁的大无畏精神与合作生存的智慧。
三、丰厚体验经历,感悟人格美
语文教材中塑造出许多情操高尚、理想崇高的美好人物形象,我们要挖掘这些德育素材,引导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感悟这些人物的人格美,用他们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和完善学生的人格,让他们学做真人、好人,为他们筑起坚固的道德长城。
“纸上得来终觉浅”,审美情趣的培养不能仅仅靠说教,更要靠学生在行动中去体验与感悟,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刻体会到文本中主人翁的人格魅力,笔者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表演,引导他们在表演中进行角色模仿,换位思考,在亲身实践中感悟人物的人格美,展现自身的美好。
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中,为了能够使学生深刻感悟到刘备尊重人才、真诚求贤的人格美,笔者为学生安排了课本剧表演活动,邀请学生分别扮演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童子等人物。在表演中,学生或模仿人物的语言,或创造角色的动作,根据自己的诠释自由发挥,将不同人物的个性特征展现得淋漓尽致。角色扮演给了学生互动交往的机会,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使学生有了真切的体验、丰厚的体验经历,让学生对刘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他身上品悟到求贤若渴、待人真诚的人格美。表演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他们在表演中无形地提升了自身的品格。
语文是一门焕发美的魅力的学科,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丰富阅读形式,丰润想象空间,丰厚体验经历,引领特教生感受语言美,感知画面美,感悟人格美,使语文成为特教生的审美天地,让语文学习成为一种美的享受。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特殊教育学校)
□责任编辑: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