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阅读模式在教学中的运用
2018-11-12谢明
谢明
问题阅读模式是针对阅读教学而言的课堂模式。这种课堂模式,以问题为中心的阅读教学,通过问题的设计、提出和探讨,组织阅读教学,促使学生参与到文本中,推动学生自主构建、主动探究和思考,使阅读课堂充满活力,课堂生动精彩。
一、用问题激发学生阅读的好奇心
阅读教学中,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巧妙设计问题,引发阅读的兴趣和欲望。
如《狐狸和乌鸦》童话故事的阅读,教师先呈现树上的乌鸦嘴里含着一片肉,狐狸看见了,让学生想一想此时的狐狸最想做的事是什么?说说怎样才能骗到肉?《狐狸和乌鸦》的故事是不是我们猜想的这样,阅读这个童话故事后就明白了,请打开课文阅读吧。如此的情境引导,以问题引导,以说、猜为引领,以阅读验证为主线,逐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阅读的好奇心,产生阅读的兴趣。
再如阅读《轮椅上的霍金》时,先利用情境进行导读,给孩子们呈现霍金呲牙咧嘴、口齿不清、手臂和手畸形、两臂一侧高一侧低,被众多记者采访的情境。在这个真实的情境下,设计问题:“你认为霍金是个怎样的人?外貌不扬且身体高度残疾的这么一个人,怎么还会有如此多的记者采访他?他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们看到的霍金身上有著怎样的故事和秘密?你想揭开这个秘密吗?想的话,咱们一起走进《轮椅上的霍金》吧!”如此的问题引领,笔者采用先抑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激发阅读的欲望。
二、用问题引发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
问题的作用是“引思”。阅读教学时,巧妙设计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中,引发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思考和探究。
如《雪儿》的阅读教学时,在带领学生扫除了阅读障碍——生字词之后,引导学生阅读,在阅读中不断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和思考。如让学生阅读1~2自然段时,笔者设计了下面的问题:1.爸爸为“我”带回了一只白鸽,“我”的心情怎么样?2.“我”又是怎样对待这只白鸽的?在阅读第三自然段时,笔者又提出问题:“我”对“雪儿”有了哪些了解,“我”对“雪儿”的情感发生了哪些变化?在阅读的过程中,问题串引领学生逐渐深入文本,引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为阅读理解埋下伏笔。
三、用问题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问题教学模式主要体现在问题为“导读”的层面上,不论是阅读的导入,还是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都具有不可小觑的作用。教师应巧妙设计问题,促使学生讨论、思考和探究,加深对文本的理解。但此时的问题,应具体和细化,针对某一个词语、某一个细节、某一个段落而设计,通过对字词、句、段的理解,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
如《雪儿》的阅读时,针对“我的腿跌伤了,爸妈每一天都去上班,家里就只剩下我一个人。冬天过去了,我多么向往外面明媚的春光呀!”而设计问题:从这句话里,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得出来?引导学生从“只”“剩下我一个人”“多么向往”等,体会到小作者的“孤单”“寂寞”。根据“身子很脏,眼睛里充满哀伤”而设计问题并和同学交流:哀伤是什么意思?雪儿的眼睛里怎么会有哀伤?“我”为什么能感觉得到?对于“我”精心照顾雪儿的一段,教师不妨设计问题:“我”是如何照顾雪儿的?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我”对雪儿照顾得细心周到?对于第4~5自然段的阅读,教师可以设计活动:用笔画出来描写雪儿和“我”的动作的描写,分别用△△和○○标注出来,并和同桌说说你有哪些体会。
如此的问题引领,学生从浏览课文到逐字逐句深入理解,主动探讨。不仅培养了良好的阅读习惯,也训练了阅读技巧,落实阅读教学的总体目标。
四、用问题引领开展阅读拓展活动
传统阅读教学,局限于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局限于段落划分、主题归纳、修辞运用和基础知识层面,忽略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忽视拓展阅读的运用。阅读教学中,除了问题激发求知欲、好奇心,加深对文本的阅读理解等外,还应该通过拓展活动,深化阅读教学,实现读写说综合能力的提升目标。
如《乌鸦和狐狸》的阅读后,教师可以提出拓展性问题:数年过去了,狐狸和乌鸦都有了自己的宝宝,二人都把自己的故事说给宝宝听,要他们增长知识、吸取教训和经验,尤其是乌鸦对小乌鸦说“以后不要上当”。一天,小乌鸦和小狐狸又相见了,小乌鸦的嘴里也含着一片肉,此时,小狐狸会怎么做?小乌鸦还会上当受骗吗?讲一讲小狐狸和小乌鸦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吧。这个问题活动的提出,显然基于教材,但也高于教材,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理解力。
再如“阅读了《日月潭的传说》后,你还了解哪些神话故事?把你知道的故事讲出来,和我们一起分享吧”。从而开展阅读后“讲”故事的活动。“嫦娥奔月”“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精卫填海”“女娲造人”等故事的讲述,将阅读课堂再次推向高潮。
(作者单位:江苏省睢宁县岚山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邓 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