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11-12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18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量表社交

崔 倩 许 曲 汪 丹 王 美

广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安康所,广东广州 510430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常见的疾病,临床治疗主要予以抗精神药物治疗,但其对患者精神活动的衰退效果甚微,患者的社会功能往往较差,从而使其生存能力下降,易导致疾病反复发作,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损伤。因此,如何做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康复,使康复疗效提升,降低患者社会功能残疾,使其社会功能提高,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是目前精神卫生工作需要解决的问题。但目前临床上采取的常规社交技能训练往往缺乏针对性,未能结合患者的病情特点,且训练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等,导致临床效果较差。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根据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病情特点,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取得满意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120例于2015年8月~2016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纳入标准:(1)患者年龄18~60岁;(2)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1]≤70分;(3)连续住院时间不低于3个月;(4)无其他器质性疾病;(5)发病前有较好的独立生活能力;(6)受教育年限不低于5年;(7)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分裂障碍;(8)患者能够配合康复训练;(9)精神症状基本症状基本缓解,病情稳定;(10)获得家属及社会支持;(11)病程均不低于1年;(12)患者及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合并有肝肾、心肺等其他躯体疾病患者;(2)合并有脑器质性疾病患者。将入选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60)与观察组(n=60)。观察组中,女28例,男32例,年龄26~65岁,平均(48.5±5.6)岁,病程3~10年,平均(6.85±1.33)年,PANSS评分(60.85±5.63)分,偏执型18例,青春型20例,紧张型10例,单纯型12例;病程2~15年,平均(3.2±0.5)年,;对照组中,女29例,男31例,年龄25~66岁,平均(48.6±4.7)岁,病程3~12年,平均(6.86±1.25)年,PANSS评分(60.89±4.52)分,偏执型17例,青春型21例,紧张型9例,单纯型13例;病程2~16年,平均(3.3±0.4)年。在年龄、性别及PANSS评分等资料比较,两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均予以抗精神病对症治疗,使其相关症状均予以有效缓解。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生活环境护理、心理支持、健康教育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予以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其是通过设置特定情景演示,并开展一系列动态的技能训练,从而逐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激发回归社会的欲望,不断提高患者社交技能的一种训练方式。与以往的社交技能相比,其更具有系统性、全面性,且更贴近实际生活。训练时间为24周,具体训练方法如下:(1)基本生活社交训练:模拟生活场景,激发其内心产生获取外界资源的心理变化,在角色扮演中,要求患者与人交流时,保持适当的社会距离,并保持目光接触,及注意聆听的态度,通过反复的行为演练不断提高患者的社交技能技巧;(2)分享交流社交训练:定期安排不同性别、病区患者之间进行交流及分享活动,可以以茶话会、演讲等形式进行,例如自我介绍,我曾经的辉煌等,体高患者的自信心;并要求患者带上自己的喜爱之物,并予以展示,以锻炼其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体验分享的快乐;(3)运动交友社交训练:每周组织患者一起进行健身活动,例如打羽毛球、打乒乓球等,在健身前先让其主动寻求队友两两结队,并采取礼品奖励的形式,以培养其集体荣誉感和团队精神,体验和训练交友的方式及方法;(4)旅游观光社交训练:每月组织一次,在家属的陪同下体验地方标志性景物,让患者体验到与外界接触的欣喜,激励他们返回社会的欲望,减少其对回归社会的焦虑和恐惧;(5)培养兴趣爱好:根据患者的喜好,定期组织一些趣味活动,例如男性患者多对户外活动有兴趣,每周可安排2~3次户外小花园活动;女性患者多对手工编织、学剪纸、言情类电视剧等感兴趣,每周可组织2~3次;(6)与他人心灵交流:护士可通过多种形式,如倾听、引导等,了解患者心理真实想法,并对其内心想法进行正确引导及良性的干预,多关心、照顾患者,增强患者的安全感、舒适感,使其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1.3 观察指标

(1)采用住院患者护士观察量表(NOSIE 30)[2]对患者恢复状态进行评价,在干预前、干预后24周各评估1次。该量表共有7个维度,即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社会能力、激惹、迟缓和抑郁,采取0~4分5级评分法进行每项的评定,比较两组的总积极分和总消极分,评分越高,患者恢复状态越好。(2)采用PANSS[3]评分对干预前、干预后的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评价,量表包括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各7项,以及一般精神病理量表16项目,3个补充项目评定攻击危险性。采用1~7分7级评分制,其中1分为无,7分为极重度,评分越高,则精神症状越重;(3)采用住院精神病患者康复疗效评定量表(IPROS)量表[4-5]判定患者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能力5个方面。评分等级为5级,分数与社会功能缺陷程度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阴性症状 一般精神病理 阳性症状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16.2±5.3 12.4±2.9* 26.1±5.8 20.4±3.8* 18.1±7.5 12.5±3.5* 60.8±10.5 47.4±5.8*对照组 16.7±5.1 15.1±4.5 26.5±5.6 23.1±3.5* 18.3±7.4 17.9±5.2 60.5±10.2 53.1±9.1*t-0.53 -3.91 -0.38 -4.05 -0.15 -6.67 0.16 -4.0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P观察组组内比较 4.87/0.00 6.37/0.00 5.24/0.00 8.65/0.00 t/P对照组组内比较 1.82/0.07 3.98/0.00 0.34/0.73 4.19/0.00

表2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工疗情况 社交能力 生活能力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3.1±4.2 10.2±5.2* 15.1±2.5 6.1±2.1* 18.5±5.2 12.1±5.2*对照组 23.2±4.1 19.5±3.6* 15.3±-2.7 13.5±3.8* 18.4±4.9 16.5±4.3 t-0.13 -11.39 -0.42 -13.20 0.11 -5.0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P观察组组内比较 14.95/0.00 21.35/0.00 6.74/0.00 t/P对照组组内比较 5.25/0.00 2.99/0.00 2.26/0.03组别 关心和兴趣 讲究卫生能力 总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20.1±3.5 9.5±2.6* 7.9±2.5 3.2±1.1* 83.5±10.8 44.5±11.2*对照组 20.2±2.8 18.1±3.6 7.6±3.8 5.8±1.4 82.9±10.7 72.5±16.8*t-0.17 -15.00 0.51 -11.31 0.31 -10.74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t/P观察组组内比较 18.83/0.00 13.33/0.00 19.42/0.00 t/P对照组组内比较 3.57/0.00 3.44/0.00 4.04/0.00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PANS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PANSS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PANSS量表阳性症状、阴性症状、总分及一般精神病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且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而对照组干预后仅一般精神病理及总分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IPROS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各项IPROS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IPROS量表各项评分及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NOSIE 30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NOISE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总积极分及总消极分与干预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而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NOSIE评分改善程度更明显(P < 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NOSIE 30评分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NOSIE 30评分比较(±s)

注:与干预前比较,*P<0.05

组别 总积极分 总消极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53.6±10.8 75.9±9.3* 59.1±20.5 34.8±10.6*对照组 52.9±15.2 63.7±12.8* 57.5±19.3 44.1±15.6*t 0.29 5.97 0.44 -3.82 P>0.05 <0.05 >0.05 <0.05 t/P观察组组内比较 -12.12/0.00 8.16/0.00 t/P对照组组内比较 -4.21/0.00 4.18/0.00

3 讨论

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常年反复发病,多数患者会出现精神慢性衰退,且常遗留社会功能缺陷。患者常持续存在意志减退、生活兴趣缺乏、社会行为退缩、不会情感表达等症状,而长期与社会隔离又会使这些症状加重,对其社会功能与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而其社会功能受损主要表现为社交缺陷[6-8]。社交功能缺陷使患者社会人际交往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方面受到影响,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病程多迁延。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社交技能训练被广泛应用于改善此类患者社交技能缺陷,且获得较好的干预效果。但在开展该项训练过程中,也存在未与患者病情评估相结合,训练内容与现实生活有一定差距、社交技能训练不系统等问题[9-12]。针对以上问题,本研究采取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使训练内容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使患者在角色扮演中掌握一些如何发起谈话、如何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何维持谈话的技巧方法,不断提升其语言交流能力,并且使患者的认知水平得以提高,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增加患者活动参与度,保持稳定的情绪,增加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度,学会尊重、感谢、宽容,能够正确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参与集体活动的主动性增强,病友间友爱增加,易与医护人员融洽相处,同时使其对自身疾病持有正确的态度,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能够较好地辅助患者改善其精神症状,加快患者的康复进程,对于患者重返社会有较大的推动作用。本研究中,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PANSS总分及阴性症状、阳性症状均显著降低,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PANSS总分为(47.4±5.8)分与文献报道的精神分裂症康复后的PANSS总分(47.6±5.1)分基本一致[13],可见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促进患者心理康复,与文献报道一致[14],同时干预后,观察组在NOSIE 30量表中的社会兴趣、精神病表现、个人整洁、社会能力、激惹、迟缓和抑郁及总消极因素、总积极因素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IPROS量表中工疗情况、社交能力、生活能力、讲究卫生能力、关心和兴趣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社交能力及康复效果,该结论与文献报道相一致[15]。

综上所述,开展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够有效改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使其康复效果及社会功能提高,但文章随访时间较短,仅能显示短期注重对患者进行动态情境社交技能训练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其疗效是否能维持,且其远期疗效如何,仍需延长随访时间进一步明确。且本研究患者数量有限,其推广性如何尚需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量表社交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在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社交距离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CSE阅读量表在高中生自我评价中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