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可行性分析
2018-11-12陈文盛申连成龙厚才方晓婷
陈文盛 申连成 龙厚才 方晓婷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新容奇医院外一科,广东佛山 528303
股骨转子间骨折通常是指在股骨颈基底到股骨的小转子水平之间出现骨折,发病率占全部髋骨骨折的65%,并且患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1]。由于股骨转子处多为松质骨,而老年人一般患有骨质疏松,极其容易发生股骨转子间骨折[2]。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若采用保守治疗,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不利于患者后期的恢复。临床上除了保守治疗外,手术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首选,常用的方法有锁定钢板内固定术以及半髋关节置换术[3]。但是对于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哪一种方案效果较好,医学界持有不同的意见[5]。本研究将分别采用锁定钢板内固定和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分析方案的可行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2年1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77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参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参照组33例,男18例,女15例;年龄71~86岁,平均(77.0±2.2)岁;患病原因:直接暴力11例,间接暴力22例。实验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70~85岁,平均(75.2±2.0)岁;患病原因:直接暴力13例,间接暴力2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原因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患者与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本方案已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且获得批准实施。纳入标准:(1)年龄≥70岁的老年患者;(2)由于外力导致的闭合性骨折患者;(3)手术前X线、CT检测均确诊为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4)伴有髋关节发育不良或者患骨关节炎症的患者除外;(5)伴有心脏病、糖尿病以及肾脏等相关疾病的患者除外;(6)伴有精神病相关疾病的患者除外。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锁定钢板固定治疗,操作步骤如下:(1)让患者呈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选择大转子上向下部位作为手术切口,将皮肤切开到阔筋膜处。(2)选择股外侧肌的股间隙作为手术入路,促使股骨转子间充分暴露,通过C型臂透视仪将骨折处进行牵引复位处理。(3)在直视股骨转子间骨折处时,将锁定钢板放置进股骨近端的外侧,通过导管的引导实施钻孔,待测深后将三枚螺丝钉从股骨颈部位置入,患者的骨折远端根据骨折的情况实施3枚或者以上的锁定螺丝进行固定;如果发生大转子粉碎性骨折,可先将固定碎骨块,通过拉力螺钉或者可吸收线进行相关操作;如果发生骨折处缺损严重,可在确保骨折处的稳定前提下进行植骨处理。(4)待骨折处固定完成后,对髋部活动情况进行细心检测,确保活动满意后将引流管置入,逐层缝合切口处。
实验组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操作步骤如下:(1)让患者呈仰卧位,进行全身麻醉,手术切口选择髋关节后外侧,实施纵向切开阔筋膜,接着切断一部分梨状肌腱和外旋肌群,将关节囊切开,促使髋关节暴露充分。(2)将患肢进行内旋处理,在转子上1.5cm处切开股骨颈,将股骨头取出,进行相关测量;手术过程中尽量保留股骨矩。(3)充分暴露髋臼后,将内部残留的软组织清除,接着使用钢丝捆扎对小转子以及大转子进行复位和固定处理,待固定完成后进行扩髓;对于累及小转子骨折的部位,可以将骨水泥注入髓腔中,然后把加长股骨柄假体插入,安装双极头。(4)C型臂透视以及复位情况都满意后,把引流管置入,逐层缝合切口。
手术后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以及抗凝等常规治疗,引流管待术后48~72h后可进行拔除处理;两组患者术后均随访6个月,可根据患者骨折康复情况,引导患者进行下肢相关活动的训练,实验组患者一般7~10d后可进行拄拐下地行走,参照组需根据X线片情况逐步进行负重行走。
1.3 评价指标
(1)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引流情况以及手术后下地负重时间。(2)髋关节功能:记录比较患者手术前、手术后6个月的髋关节功能评分(Harris评分)[6]情况,评分内容包含功能、疼痛、畸形以及关节活动;分数≥90分为优,分数80~89分为良,分数70~79分为一般,分数≤69分为差;评分越高表示髋关节康复越好。(3)记录两组患者手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的比较
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以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情况比较
手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 评分为(88.73±5.42)分,显著高于参照组(82.39±5.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手术出血量(mL) 术后引流情况(mL) 下地负重时间(d)实验组 34 67.13±10.49 351.28±48.37 174.36±20.61 9.87±1.93参照组 33 78.49±12.54 388.91±51.34 198.65±19.77 89.36±8.49 t 4.027 3.089 4.921 53.207 P 0.000 0.003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Harris 评分情况比较(±s)
组别 n 手术前 手术后6个月 t P实验组 34 27.31±7.11 88.73±5.42 40.059 0.000参照组 33 27.59±6.98 82.39±5.17 36.242 0.000 t 0.163 4.897 P 0.871 0.000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共有1例切口感染,1例必泌系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5.88%;参照组患者共有3例切口感染,1例静脉血栓,4例髋关节疼痛,2例必尿系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为30.3%,显著高于实验组(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转子间骨折属骨科常见疾病,随着人口老年化患病机率逐年升高,主要发病人群为老年人,这与老年人的骨质疏松息息相关[7]。临床上一般会选择保守治疗,但长时间的卧床牵引,无法进行有效的锻炼,加上长期护理负担重,并容易引发并发症,严重的甚至导致死亡[8-10]。有研究报道,手术逐渐应用于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治疗中,并且对于术后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11-12]。所以股骨转子间骨折首选手术治疗,尤其是粉碎性骨折(A2型)。A2型骨折主要是受到较大的创伤暴力导致的,外加老人的骨质疏松,会出现严重的骨质移位和破碎,保守治疗容易产生畸形愈合,增加并发症发生率,不利于患者的康复[13-14]。目前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案较多,本研究针对A2型骨折相应选择半髋关节置换和锁定钢板内固定进行分析对比。
本研究中,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情况以及下地负重时间均显著优于参照组(均P<0.05)。手术前两组患者Harris评分无显著差异(P>0.05);手术后6个月,实验组患者Harris评分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88%,显著低于参照组的30.3%(P<0.05)。研究结果与韩以杰[15]研究结论相似,说明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能优化手术相关指标,显著改善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主要因为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手术操作较为复杂,手术时间较长,术后恢复较缓慢;而半髋关节置换术操作较为容易、手术时间短以及创伤小,进而促使术中出血量少。半髋关节置换术过程中的股骨近端内固定术钉力臂短,操作比较方便,单个螺钉承载的应力减少;并且与能提供稳定的髋关节功能有关,患者能够较早进行下床负重锻炼,缩短卧床时间,进而促进髋关节功能的快速恢复,同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特别是对于患有较多疾病,且体质较差的老年人群,半髋关节置换术在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卧床时间等方面优点显得更为重要。锁定钢板内固定卧床时间较长,静脉血栓等一系列的并发症较容易发生,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综上所述,对老年A2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半髋关节置换治疗,能显著改善手术相关指标以及髋关节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