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效心理课堂
2018-11-10李蓓
摘 要:心理课是学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渠道。从营造良好师生关系、构思良好教学设计、重视学生体验、强调课堂现场生成四个方面构建高效心理课堂。
关键词:高效心理课堂;心理教师;反思
一、什么是高效心理课堂
一堂好的心理课,应该是: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学生积极性高、参与度广;课堂氛围良好;能使学生获得心理支持和经验,增进心理健康;学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教师也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二、如何打造高效心理课堂
1.融洽师生、生生关系是高效心理课堂的基础
如何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真诚、信任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有亲和力,善于微笑、善解人意、自信大方,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理解、尊重。
其次,教师需要良好的专业教学能力,吸引学生对心理课的兴趣,这样学生才能信服教师。在课堂上,辅导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暴露自己的问题,更要学会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有时甚至要一定程度地进行“自我暴露”,让学生感觉到老师是值得信任的。学生一旦感受到老师或同学们的关注和认可时,他们就会抛开顾虑,敞开心扉,情感的体验也更强烈。同时,当学生在表述中有些观点存在争议时,教师不应立即指出或作出正确错误的评价。例如,去年我有一节青春期恋爱辅导课,设计的男孩、女孩最终二人迫于各种压力分手,有同学提出:“老师你说的就是不让我们谈恋爱嘛!”老师如果直接说是或者举出更多青春期恋爱的负面案例,会强化学生逆反心理,其实,如果将这个故事结局设计得不明确,学生自主续写这个故事效果会更好。
最后,设计较贴切的暖身活动。好的暖身活动能激发学生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消除心理阻抗,让学生愿意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观点。当然我们要避免那种表面热闹,要为学生塑造一个真正能产生思维碰撞的课堂。
2.良好教学设计是高效课堂的保障
设计一堂好课,这是心理教师在上课前必备的一项工作。首先,选择主题。中学心理健康课的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符合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深刻感悟。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前深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了解学生在不同阶段的需求和困扰,比如高考前一两个月很多学生会心烦意乱,想要放弃,缺乏自信,面对这一现状,教师设计就要以调节考前焦虑情绪为主题。选择主题的方法还有问卷调查、心理测验、社会热点、学校班级刚发生的事件。其次,确定每节课要达到的目标,并为实现目标搜集需要的素材和理论依据。最后,有逻辑层次的设计,每个环节之间自然层层递进,教学设计便会鲜活、立体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3.重视学生的体验是高效课堂的必由之路
心理课的课堂实效主要取决于学生是否能产生真切的体验以及体验的程度。而活动是产生体验的载体,学生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活动是为效果而服务的。活动只有经历学生主体的心路历程,并使学生在情感交流和思维碰撞中发生深刻的情绪体验才能促进学生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的发展。
例如,本学期设计的《我的五样》就是典型的体验式课堂,这节课产生良好效果主要依托于学生的深刻体验。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生命中的五样挚爱,思考失去五样后的影响从而得以取舍,用纸笔涂抹的方式一样一样埋葬自己的挚爱,真正触动了学生的内心,获取了珍惜挚爱的内在动力。
所以,我们在设计活动体验式课堂时要考虑几个问题。活动中学生的参与度高吗?学生到底获得了什么?问题得到解决了吗?这种活动形式是否恰当?例如,本学期的心理课有个活动:让学生用画画的方式画下自己的困惑,让其他同学充当心理咨询师分析这幅画,又请作画者自己评价。这种形式一方面学生感到很有趣,但同时又让作画同学比较尴尬,感觉自己的隐私被别人评价,这种形式不恰当。其实老师只要不暴露作画者,现场气氛也不至于尴尬。
4.强调课堂现场生成是促进高效心理课堂的必要条件
心理课更强调课堂现场生成,教师围绕自己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不能过分追求自己的预设想法,学生的反应不符合预设可以引导,不能作出正确與否的评价,遵循价值中立原则。比如,上学期课堂上有个学生分享了自己的经历“我的好友背叛了我,我恨他”,我的反应是“恨一个人对吗?”这就是明显的价值判断。有时学生还会出现与课堂引导方向相反的想法,比如这学期一堂有关意志力教学的课堂上,有个学生说:“老师,我觉得我班王××就挺有意志力的,每天做到了坚持迟到。”此时全班哄堂大笑,作为教师不能批评这位回答问题的学生,教师可以进行巧妙引导:“刚才我们探讨意志力是需要努力的,并且具有积极意义,迟到具有积极意义吗?”由此可见,作为心理教师教学机智显得尤为重要。
心理健康教育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实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心灵层面的对话。好的结果一般都需要完美的过程,讲究细节、追求完美的做法才是打造高效心理课堂的必由之路。高效心理课堂是每个学生自我探索、自我了解、自我更新的历程,其实更是教师获得成长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杨胜丽.曲径通幽,让有效参与深入课堂[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23):21-22.
[2]陈薇薇.心理健康教育常态课设计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36):19-21.
作者简介:李蓓(1985—),女,汉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专业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