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土化视野下的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

2018-11-10龙庆华

设计 2018年5期
关键词:本土化

摘要:文章以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为例,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并从本土化视角对课程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索。

关键词:旅游商品设计 教学内容改革 本土化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8)03-0064-02

引言

铜仁学院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设置是立足于本土丰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坚持教育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按照本土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为实现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设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需要。在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中,以学校所在地贵州铜仁特有的地域文化作为切入点,把旅游商品设计与本土地域文化研究联系起来进行设计实践,凸显本土地域文化特色,是旅游商品设计教学的新思路。如何通过教学内容与创新实践,使学生掌握旅游商品设计的方法与规律,同时增加人文素养内容的培养,是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目标。

一、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一)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现状

2009你那10月,由文章作者主持申报的省级重点教改课题项目《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教学改革的思考》立项,2010年7月修订09级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把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作为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阶段课程。从2010年8月起,我院以发展的、具生命力的设计视角,对本土特色旅游商品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近1年的田野考察工作,足迹遍及铜仁各县乡,行程近千里,全面考察了各地民间工艺文化,最后选择本土具有代表性的3种特色旅游商品松桃苗绣、德江傩面具雕刻、玉屏萧笛制作技艺等进行详细的调研。2012年8月项目主持人组织课题组编著出版了《旅游商品设计》特色教材,成为铜仁学院的特色教材,受同行专家好评,同时填补了贵州特色旅游商品设计教材的空白。多年来,旅游商品课程就是用该教材进行的教学。

1.课程设置及内容

铜仁学院旅游商品设计课程的设置具体是,2010年7月修订了2019级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二年级下学期开设旅游商品设计阶段课程,教材使用是由龙庆华老师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旅游商品设计》教材。教学课程理论体系已基本构建,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完善课程教学大纲与考试大纲。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德江傩面具雕刻及苗族刺绣等传统手工技艺教学。课程总课时为84学时,每周12学时,其中14学时用于设计理论教学及企业参观学习,72学时用于传统技艺的实训学习。

2.教学与学习方式

教学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集中教学方式,课时为12课时。实践教学采取分班的教学方式,我院采取学生自愿及指导教师选择的双向选择的方式,分了傩面具雕刻技艺和苗族刺绣技艺两个教学班级,两个班的教学课时都是72个课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自行选择课程内容学习,实践课教学分校内实训工作室学习和校外实训基地(企业)学习,具体是校内实训时间为5周60學时,校外实训时间为1周12学时,课程结束两个班举办旅游商品交流展。

3.师资配备

师资的配备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我院向校外及企业聘请了一名傩面具雕刻非遗传承人和一名苗族刺绣的民间工艺大师来我校上课,专门负责傩面具雕刻和苗族刺绣的实践课程教学。由于这些非遗传承人文化水平较低,教学内容理论水平欠缺,学院又每个班搭配一名专业老师,专业老师负责理论和设计创新教学,外聘教师负责传统手工技艺的制作教学。该课程我院做到了一课多师教学模式,符合我校应用转型的人才培养模式。

4.实训基地建设

目前我院在校内建有木雕实训室1个、苗绣实训室1个、织锦实训室1个,计算机辅助设计工作室2个,还有中央财政资助地方高校120万资金项目“梵净山旅游商品创意实验实训中心”在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5个,分别是贵州丹寨宁航蜡染有限公司、贵州省雷山县西江干户苗寨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贵州省松桃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政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贵州傩文化博物馆、德江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铜仁市万山区经济开发区等,目前我院有黔东民族手工艺保护传承实训基地、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训计划学校等省级教学平台,2016年12月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省级综合试点改革项目立项,基本满足课程开设条件。

(二)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存在问题分析

1.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单一

多年来,我院由于学校领导不重视该专业建设,校内实训工作室建设严重滞后,实训室设备局限,目前该课程设置没有拓展,只停留在傩面具雕刻教学、苗绣教学、织锦教学内容。

2.课程教学内容的学时和时间分配不合理

目前该课程是站在铜仁市的视角,目标是将铜仁市旅游文化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视角较窄,导致课程教学内容的学时和时间分配不合理。现课程教学内容的学B,~84学时,84学时的教学是无法完成不了这一目标,比如教学内容中学生职业素养和创新设计方面培养就没有时间完成。

3.课程教学内容与企业生产不同步

由于课程设置单一与教学学时较少,也没有与企业共同来制订教学内容,沿用单一的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学会部分传统技艺,谈不上创新设计。学生做出的作品只是传统技艺的复制品,没有创新设计的产品,与企业的创新研发的产品不同步,就不会被企业、消费者、市场接受。

4.课程教学内容没有完成由传统工艺到现代工艺的转化

课程的教学内容只停留在传统工艺传承的层面,基本上是作坊式的纯手工制作。现代机床的应用、批量生产的现代工艺还没有在课堂中实现,就很难解决传统工艺到现代工艺的转化。课堂教学没有解决好“工学结合”的关系,学生的培养就不能适应企业发展需求。

二、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内容改革的策略

(一)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内容改革的目标

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内容改革应站在全省的高度进行课程设计,对当前本土旅游商品现状的调查、分析、研究,通过对民族特色文化元素的解读,融入现代的设计开发理念,构建立足本土文化视野下、具有区域特色的视觉传达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根据对地方企业的调研和本地区旅游资源融入科学的旅游商品开发思路,并且强调满足、引导市场需求,有限制的目标产品为课程设计作业,使教学要求、过程、结果都与现实需要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设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让该专业的学生今后能有效地促进本土旅游商品设计向高层面及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改革的内容

1.课程设计改革。教师团队首先应站在全省的视角对全省特色旅游产品资源进行田野调研,将“活态化”的民族民间手工技艺引入课堂,让学生感知本土民族民间技艺的魅力,使本土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资源优势,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设计课程教学体系。在此前提下教学团队教师重新审视整个课程设计,让学生从传统的本土特色民间工艺入手,学习传统并用现代设计知识理念去解析民间工艺的艺术精髓,为后续的专业设计学习奠定基础。

2.课程内容改革。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和市场的需要,与合作企业共同修订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增设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方向,修订旅游商品设计方向课程的教学大纲、考试大纲,根据专业方向的培养目标要求调整教学内容的学时和时间分配。把旅游商品设计方向课程内容模块化,具体调整如下:

旅游商品设计方向课程模块总课时为320课时,12学分,周学时为12课时,分为三大子模块的知识模块:一、民族手工艺设计与制作模块(96学时,实践性教学环节,学生任选一个民族手工艺(如木雕、石雕、刺绣、染织等学习)。二、旅游商品创新设计模块(120学时,理论讲授、互动教学,实践性教学环节,集中学习)。三、职业素养模块(104学时,分别有贵州民族艺术鉴赏、民俗学、市场营销学等方面的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改革。更新陈旧教学方法,利用现代教学的各种媒体手段,提高设计表现能力的培养。如:课程模块一重视体验,外聘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和民间工艺大师进课堂教学,让学生亲睹民间工艺的“活态特征”,通过工艺大师们的示范和自己的实践体验,感知民间技艺的魅力。课程模块二重视实践,安排有两周的田野考察与资料收集时间。为加强实践课程的实效性,正式授课前要求同學对将要进行社会实践的目的地进行背景资料查询工作,并提出自己对调研地的特色民间旅游工艺品现状分析见解。课程模块三重视理论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4.完善“项目课程”教学体系。以企业开发的产品为和大赛为题,利用校企合作资源完成设计课题,形成完善“项目化课程”的教学体系。旅游商品设计项目课程实践模块分6个学分,204个学时全部放在企业完成,企业按照市场化的运作模式,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作环境及条件,指导老师与学生利用高校文化资源为企业实现产品的研发,实现校企共赢,推动与企业产、学、研深度合作。

5.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旅游商品课程从以前的阶段课程调整为专业方向课程模块,需要庞大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尤其重要。根据本校的具体情况,可采用外校和企业聘任,本校老师选送名校进修培养、个别教师下企业锻炼,重点引进高学历及专业技能娴熟的高级技工,强化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互相兼职。按照“走出去,请进来,专兼结合”的原则,建设一支有设计师行业背景,应用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爱岗敬业有创新意识的课程教学团队。

6.建设完善校内和校外实训实践基地。学校应加快应用转型的步伐,加大校内实训室经费投入,建设完善校内实训室,加强学院产、学、研合作及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前期我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与相关领域的企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的产、学、研合作伙伴关系。首创校企产学研模式,与德江县傩缘旅游文化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梵净山苗族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公司、贵州丹寨蜡染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订单培养、合作办学、设计咨询等多种类型的合作。后期还要继续加强学校与企业行业无缝对接,以较强的科研团队促进教学的专业建设,建立通过产学研促进专业建设的良性运行机制。与多家企业行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展开了校企之间的良好互动,努力建设完善校内外实训实践基地,为课程教学提供必备条件。

结语

总之,文章从本土化视角出发,以铜仁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设计课程为例,对其教学内容改革进行探索,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创新研究,一方面对旅游商品设计课程内容模块化改革研究;第二方面课程内容“项目化”改革研究;第三方面产、学、研战略联盟研究。希望这些创新研究能对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旅游商品课程教学改革带来启示,为现在各地方应用转型改革的院校提供策略分析。

猜你喜欢

本土化
基于“主题语境”的高中英语阅读本土化研究
慕课及翻转课堂与大学英语教育本土化融合对策
论鲁迅小说中黑色幽默的灰色化呈现
小议中国油画的本土化
中国油画本土化的发展情况刍议
“小妞电影”在国内的类型化发展
“毒树之果”证据排除规则本土化的必要性分析
泰国神话与印度神话中神祗形象的对比研究
国内少儿音乐教育发展的困境与思考
法律移植视阈下英、德民事诉讼制度在山东租借地的“本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