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音乐成为学生通往幸福生活的桥梁
2018-11-09黄海英
黄海英
现实世界中,每个人都想追求幸福的生活,而能够幸福生活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技术。《夜空中最亮的星》中写道:每当我找不到存在的意义,每当我迷失在黑夜里,夜空中最亮的星,请照亮我前行。而音乐就是在夜空中指引人们从黑夜走向光明的那颗最亮的星,是可以帮助人们追求幸福生活的一种技术。
一、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
一是高中生的身心特点。随着学业、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的改变,高中生的内心世界也变成了一个复杂、丰富、动荡的世界。由于处在这个时期的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心理发展处于种种矛盾之中,往往自卑与自负并存、封闭性与开放性并存、自觉性与冲动性并存、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成熟性和幼稚性并存。高中生很容易动感情,情绪变化较大,情感的外部表现常与内心体验不一致,处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很需要教师和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教师和家长只有了解了高中生的心理变化,并予以有效的帮助,才能让他们学会如何进行积极有效的调整。
二是新高考带来的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人工智能的出现将会给学生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2018年9月,贵州省将开始实施新高考改革方案,由以往的文科和理科为主,变成6选3共20种组合,使高考录取变为“两依据一参考”,即先依据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再参考综合素质评价进行多元的高考录取。进行这样的高考改革后,学生在高中阶段的选择将变得更多。这会给学生带来诸多好处,同时也会带来不确定性和焦虑感,使学生产生各种纠结、矛盾的心理,这时就需要一些心理上的适应和调整。
二、音乐与心理的连接
一是音乐的心理调适功能。音乐能够表达人最内在的情绪、情感,使每个人都能感受、体验到它的美。这就是音乐最常见的功能——音乐的审美功能。音乐还有另一个功能,即心理调适功能。当音乐传达出的情感跟一个人内心最深层次的情感产生共鸣时,就会调动人的潜意识,影响人的意識和行为。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对需要心理抚慰的学生进行心理调适,而且整个过程是在美的体验中完成的。
二是融合教学的尝试。自从笔者开始中学音乐教学工作,并开始学习心理学以来,就接受了精神分析、认知行为治疗、音乐治疗、神经音乐治疗、舞动治疗、催眠治疗、职业生涯等培训。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开始把心理学融入音乐教学中,企图让学生更好地学习音乐、喜欢音乐,让音乐更好地温暖他们、陪伴他们。
三、音乐心理调适教学初探
如何让学生从音乐中受益,是中学音乐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笔者学习了音乐治疗,认识到音乐和心理学、医学结合后产生的这门新兴学科对学生多元智能开发、注意力训练、提高学习效率、增强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帮助。所以,音乐教学不仅能让学生受到美的教育,还能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1.在常规音乐教学课堂上调适学生心理
在常规教学中,笔者常用的音乐心理调适方式包括:音乐渐进式放松法、音乐想象法等。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大大小小的考试非常多,而考试常给他们带来焦虑,这种焦虑可能会伴随他们度过整个高中生涯。特别是高三学生,高考对他们来说就是一次“高原应激”,使其心理、生理都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态。而音乐渐进式放松法恰好能够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然后再振奋精神,恢复继续前行的勇气与力量。
音乐渐进式放松法又分主动和被动两种,笔者在教学中常用的是被动渐进式放松法。它的操作流程是:让学生先找到一个舒适的坐姿,再播放音乐,然后利用导语,让学生的心处于一种平和状态。比如,教学中教师可这样引导学生:请你调整一下你的姿势,尽量让自己感到放松、舒适,然后闭上眼睛,开始深呼吸,并让呼吸变得越来越平缓,让身体慢慢地放松下来……接着开始播放音乐,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指导,最后是导出语。如果学生需要克服一些学习或生活上的困难,需要去努力、去坚持的时候,教师再加入音乐想象,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状态下,去想象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感受困难被解决后的情绪体验。当学生们回到现实中的时候,就可以带着成功、愉悦的心情去学习、生活。起到积极暗示的作用。这种方法使学生在美的体验中解决了问题,获得了积极暗示,有助于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2.在选修课程活动中调适学生心理
笔者所在学校开设了各种丰富多彩的校本选修课程,笔者自己也开设了一门音乐和心理学结合的“音乐与心理体验小组”课程,主要是让音乐触碰学生的内心,让他们心随乐舞、心随乐飞。比如,在学生刚认识时让他们唱《名字歌》。大家围成一个圆圈,带领者在中间领着小组成员轮流为每一位学生唱欢迎他的歌曲。这使学生们感到非常温暖,他们在这里自由表达,一起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与遇到的问题,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局面。
3.在个别辅导中调适学生心理
当学生因抑郁、焦虑、自卑等各种烦恼找到笔者时,笔者就会用歌曲讨论、音乐同步等方法来调适学生心理。比如,使用忧郁、悲伤和充满矛盾的音乐与学生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当学生听到这些音乐时,就会因情绪共鸣而将内心的消极情绪疏导出来,内心深处的积极能量慢慢显现出来。这时,再用欢快的音乐来强化学生内心积极的情绪,最终达到帮助学生消极情绪的目的。可见,音乐对个体情绪的影响非常大,当个体情绪好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事物积极的一面——把坏事看成好事;而当情绪不好的时候,往往会看到事物消极的一面——把好事也看成坏事。因此,利用音乐改变情绪,也会改变对问题的看法。
以上对学生心理调适、疏导的音乐,在笔者的教学中都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笔者还把音乐放松等心理辅导技术进行推广,给中小学教师、教科所的教研员、大学辅导员等都做过音乐放松减压,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音乐的情感表达和人的内心联系最直接,音乐的美带给人的心理影响是其他学科在短期之内难以做到的。人往往会在音乐中不知不觉地触动某种潜意识,自发地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缓解生活学习中的压力和焦虑。
总之,作为一线音乐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用音乐去呵护学生的心灵,让他们的心变得更加柔软和富有弹性,让音乐伴随他们幸福生活,伴随他们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 张慧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