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课外阅读:“宏·中文分级阅读系统”的创建与实践

2018-11-09陈海东邵宏锋余贵泉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5期
关键词:分级阅读互联网

陈海东 邵宏锋 余贵泉

[摘 要]“宏·中文分级阅读系统”的主体是“宏·中文分级阅读网站”,一个“导—读—互动—测评”精准对接的师生课外阅读网络交互平台。与网站配套的还有线下课外阅读指导课程,家庭、班级、年级、学校等阅读组织结构。在建设好网站的基础上,还要调动各方面资源的支持,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科学化、专业化,并真正实现个性化。

[关键词]互联网+;中文;分级阅读;宏

一、研究背景

1.课外阅读是国内外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阅读是学生发展语言能力的需要,也是学生认识世界的需要。197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4月23日定为“世界图书和版权日”,又在1996年更名为“世界读书日”。自“世界读书日”宣布以来,已有超过100个国家和地区参与此项活动,并将少儿阅读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政策加以实施。

2.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痛点

要为不同年龄阶段和不同兴趣指向的儿童群体推荐怎样的课外书?每本书的阅读方法都是一样的吗?如何检测课外阅读的质量?……这些问题在传统教学中也有解决方案,但普遍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3.中文分级阅读需要进一步发展

分级阅读起源于发达国家,其概念产生于对少年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的科学分析。进入21世纪后,分级阅读逐渐得到国内出版界和专家、学者的重视,并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但目前中文分级阅读主要停留在对少儿课外读物分级的层面。

4.“互联网+”为少儿课外阅读提供了更大空间

“互联网+阅读”进入教育领域,以其阅读形式多样、更新速度快、可在线搜索、反馈迅捷、不受时空限制等特点,迅速吸引了广大小读者、家长和教师,极大地提升了对学生的指导范围与成效,提高了阅读效率与品质。

基于以上背景,我们成立了课题组,对少儿课外阅读教育中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思考,构建了四支核心团队:技术团队、资源建设团队、应用开发团队和知识产权法律保护团队,由专人负责组建并统一管理。课题组借助互联网技术手段,设计了课外读物的分级思路、课外阅读测评系统和用于阅读交流与学习的网络社区,以期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有效的驱动、恰当的指导和积极向上的阅读氛围。

二、研究定位

1.系统简述

“宏·中文分级阅读系统”是基于指导课程与阅读网站(www.hongzhongwen.com),针对适龄少儿开展图书分级推荐、整本书阅读指导以及阅读能力分类测评,并持续推进师生课外阅读品质的教学系统。特别是作为其主体的网站,在很大程度上摆脱了时空局限,是一个“导—读—互动—测评”精准对接的课外阅读网络互动平台。以“宏”命名该系统的想法来自于鲁迅先生的名言:“不先泛览群书,则会无所适从或失之偏好,广然后深,博然后专。”强調在阅读启蒙阶段,着意培养儿童广博、宏阔的视野与胸襟,宏大的格局与情怀,宏伟的志向与理想。

2.概念界定

课外阅读,是指学校语文课内篇章阅读及训练之外产生的整本书的阅读行为。在阅读形式上,主张阅读线下的纸质书籍。

分级阅读,是对选定的课外读物进行分级。分级标准主要包括:字数、句数、高低频词占比,以及时代性、亲切度等。此外,通过读者与网站的互动,对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运算,显示读者的阅读特征与阅读倾向性。

系统,是指基于“宏·中文分级阅读”网站为儿童的课外阅读提供指导、交流、学习、展示、测评等功能的平台与资源,可结合线下阅读指导课程,在家庭、班级、学校等组织机构开展丰富多样的学习活动。力图从多点发力,形成合力,全面立体地推动课外阅读品质的提升。

三、系统设计

1.系统构建的依据

课外阅读书目选择与阅读指导参考了以下依据。一是中国古代传统的阅读观点。我国关于阅读的论述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古人的阅读研究中特别需要重视的是“自博而约”的观点。二是国内各级权威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文件,如《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2—2020年)》及各学科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等。三是国内名家名师通过宣传平台向大众普及和推荐的众多书目。

对课外读物进行分类、分级的依据。一是《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五版。二是A-Z分级法(Guided Reading Level)。三是蓝思(Lexile也译作“莱克赛尔”)分级法。四是DRA(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阅读发展评价体系。

2.阅读系统组成

一是资源,即线下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程。指导课程含必读书目108本,诵读篇目12篇(本),诗词背诵篇目120首。以上内容分解在小学阶段的12个学期加以实施。在阅读篇目的选择上,要凸显读者与读物之间的匹配度。如以“爱”为例,可推荐阅读《爱的教育》,也可推荐《窗边的小豆豆》《兔之眼》等。同一主题下所推荐的书目,同为高质量的图书,但阅读量会不同,这是由阅读者年龄、阅历、兴趣点的匹配不同造成的。在指导课程教学实施的过程中,要凸显整本书阅读指导的特点。努力做到教学环节设计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创新构建课堂组织形式,确保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良好体验。

二是主体,即“宏·中文分级阅读”网站。基于网站目前能够实现的功能,模拟了一些相关应用的场景。包括: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外书阅读推荐,指导阅读测评,及借助测评题目开展阅读知识竞赛;师生根据班级、学科、兴趣等构建课外阅读教与学的网络成长社区,进行观点碰撞与交流;举行“网络阅读征文”“课外阅读考级”活动以及与读书相关的投票类活动;父母可以借助网站资源与孩子进行课外阅读交流与对话,检测孩子的阅读质量;进行有声听读,鼓励孩子朗读录音,通过网站与大家分享交流等。

三是助力,即各级阅读组织结构,包括家庭、班级与学校。组织结构的倡导与推崇对个体而言是一种导向和目标,具有提醒和帮助的作用。氛围、习惯、文化……往往需要依靠组织来形成,而这些一旦形成,便拥有了“灵魂”,组织结构也就更具“存在感”,能够为个体交流与切磋、碰撞与合作提供更多便利。

四、系统运用

1.探索并创新阅读书目分级标准

“宏·中文分级阅读”借鉴了国内外主要分级系统的一些指标,也根据中文阅读的实际情况创新了一些指标,如时代系数、亲切系数、专业性系数和表达难易系数。通过对读物分级维度的创新,以及对学生阅读能力水平的测评,为教师提供依据与建议,为家长提供指导与帮助。

2.理解并呵护学生阅读兴趣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具有从低到高的层次性。同样,学生在阅读上的需求也有阶梯性表征。如“阅读摘抄”应坚持从儿童需要的视角进行,而不是从成人的角度去强制要求。呵护儿童的阅读兴趣是构建“宏·中文分级阅读系统”的一条重要标准,并为此采取了以下策略。

一是在阅读书目的选择上,优中选优,与时俱进。实际上,学生的阅读时间很有限。为此,课题组精心挑选了一批呈阶梯分布的书目,把“汪洋大海”缩小成“池塘”,但生态完整:文学、数理、常识、科技、天文、地理……一样也不少。

二是在阅读能力的排序上,由听到读、由读而写,从低级到高级发展。研究表明,学生的阅读能力直到初中毕业才能与听力达到同等水平。所以,系统设计了上传朗读音频的平台,以便在朗读上有困难的家长、爱听有声书的孩子、具有强烈发表欲望的家长与师生们使用。

三是课题组梳理了与阅读相关的21种思维品质,结合多位资深阅读指导教师丰厚的实践经验,分成一般思维和高阶思维两大类。一般思维包括注意、接受、记忆、观察、比较、理解、判断、联想、想象、阅读速度、表达;高阶思维包括整合、抽象、逻辑、概括、分析、推理、质疑、批判、创新、阅读视野。系统在这些思维品质的名称后面分别加了一个“力”字,成为21种“阅读子能力”。根据不同的读者和读物,在测评倾向上针对这些“阅读子能力”有意识地进行了规划与分布。

四是在阅读方式的设计上,从有声到默读,从他律到自律。儿童形成阅读意识和能力的过程大致如下:起初听别人读,继而自己试着读;读到需要凝神静思的书,会从有声朗读转变为无声默读;同时,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越来越稳定,逐渐摆脱他律而进入自律阶段。为此,系统给出了多种阅读方式的建议。

3.设计与配置学生阅读活动

小学课外阅读指导“无活动不欢”,为此,依托网站系统设计了很多阅读活动。

一是观点争鸣。读书贵在“不唯书”,其目的在于使自己不断发展。观点争鸣是鼓励儿童发起、参与不同的读后观点讨论,鼓励他们勇敢亮出自己的观点,并坦然接受大家的评点。

二是读后感发表。学生对待读后感的态度存在差异,但通常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十分在意同伴的看法。因此,系统在读后感区域设置了评价功能。

三是阅读竞赛。学生乐于参与规则清晰简明、执行公平公正的竞赛活动。借助网站测评系统,可以很方便地满足这些要求。

四是“朗读者”与“聆听者”。系统使学生能够尽情发表自己的朗读作品,同时也聚集并培养了一众“聆听者”。

五是“我要提问”与“我来回答”。学贵有疑。利用网站平台,可构建围绕一本书进行交互问答的空间,也提供了优秀教师参与阅读指导的平台。

4.细分和推动学生阅读能力

21项“阅读子能力”的细分,使教学的设计与实施更如鱼得水。比如,在《孤岛上的红毛猩猩》一书的课外阅读指导课上,教师让学生分组合作画一画“孤岛上有什么”。从作品中发现,学生不但对书中的内容做了较全面的梳理,关注了容易被忽略的细节,还想象出各种“孤岛”的形象,以及发生在人物之间的一系列故事……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分析力、逻辑力、表达力等在饶有趣味的教学活动中得到了提升。

5.精研并改善学生阅读评价

网站系统的阅读评价除了告知结果,还提供对阅读能力的评价报告。报告形成的要点在于精研每一道阅读测评题目的有效性、指向性与精确度。报告的作用在于使学生在阅读进阶中有效地扬长补短,不断进步。

6.深研并突破亲子阅读瓶颈

在亲子阅读活动中,年轻家长普遍感到力不从心。为此,系统开发、收集了各类优质的音频和视频资源;提供了较完整的关于某一本课外书的互動话题资源和阅读检测题;开发了课外书的阅读重点和难点提示……更重要的是,还能集聚阅读教学方面的名师资源提供在线答疑与指导。

7.增强阅读竞赛的信度与效度

传统评价往往呈现出半封闭的单向运行逻辑:从提出问题到回答问题、批阅,再到将结果反馈给答题者。这种运行逻辑往往忽略了一个问题:测评题目的质量。在“宏·中文分级阅读”的测评系统中,专门设计了关于测评题的计算、回馈、优化、迭代功能,以确保每一道题目在引用频率上的均衡,实现对难度与正确率的全覆盖监控。同时,系统中的各种数据一旦达到某个数量级,只需通过后台的关联程序,便可以建立基于用户的数据分析、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主观判断的智能测评和书目推荐系统。

8.自主构建阅读社区

系统设计了“阅读社区”模块,使学生能够突破班级局限,建立起基于网站互动空间的“阅读朋友圈”。利用后台的大数据分析,系统还能智能推荐好友与相关社区。

五、实施效果

目前应用阅读系统的教师和家长已经对于读什么、怎么读,特别是对于“阅读能力”有了更进一步的认知与把握;依托21项阅读子能力的测评功能,对学生的阅读质量有了更为精细的确证。特别是在阅读测评上,极大地减轻了教师们的工作量。当然,系统建设的最终受益者是学生。课题组对深度参与“宏·中文分级阅读系统”应用的545名学生和家长进行了前后两次问卷调查,从中可见其效果显著(见表1、表2)。

六、建议与展望

目前,小学阶段对于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性规定还需要加以完善,如:明确每学年学生需要接受指导的课时数和完成的阅读量;将以“整本书阅读”为特征的课外阅读指导课纳入语文教学体系。此外,应以教育行政的力量鼓励和推动中小幼教师开展儿童书的阅读、研究与创作活动。

依托“宏·中文分级阅读”网站,课题组将进一步研究与实践,不断完善,使“分级”“系统”两个关键词更加名符其实;进一步探索“汉字学习”与“古诗词积累”的儿童化学习、巩固与测评方式,实现从识字、经典诵读、古诗词积累,到整本书分级课外阅读的完整的中文阅读学习链。

(责任编辑 郭向和)

猜你喜欢

分级阅读互联网
高中英语文学分级阅读选材研究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的实践与研究
高中英语分级阅读教学策略之研究
大数据时代对儿童文学观念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