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美国中小学教育
2018-11-09彭晓晴
彭晓晴
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提到: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无论哪种教育,都贯穿着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杜威强调把“学生中心”作为课程与教育的核心,主张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笔者在美国考察期间,从以下几方面领略了美国中小学所践行的教育思想。
一、重视体育
美国的中小学每天都有体育课,课程的形式和内容也非常丰富,学校的教师和学生都很看重体育课程。笔者所考察的学校位于美国西部的洛杉矶地区,是世界上的地震多发区之一,因此学校建筑普遍为较低的平房,整个校园里,提供给学生锻炼的操场所占面积较大。学生的体育课很注重营造氛围。例如,在鹰谷小学(Eagle Canyon Elementary School),笔者看到教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展开一场足球赛,比赛过程中还会播放音乐。在蓝天白云下,在绿树成荫的大操场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尽情玩耍。学校根据学生的需要,从课程出发,统筹安排体育课时。例如在汤森初级中学(Townsend Junior High School),七年级学生的体育课都安排在上午的第一节。
二、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是阅读资源很丰富。每所学校都有资源丰富的图书馆,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图书。学校从小学阶段开始就非常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并通过实施分级阅读,让每一种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获得成长。分级阅读是美国儿童教育研究的重要成果,有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阅读发展评价体系(Developmental Reading Assessment)、兰斯分级评价体系(Lexile)等。
二是网络学习资源非常丰富,并且反馈非常及时。假如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可以通过学校的网站提问并迅速得到回应,或者进入可汗学院等教育资源网站搜索所需要的内容。各种丰富的在线资源和资源共享技术的成熟,使学生可以非常便捷地通过互联网获取知识。
三是中小学生可选择的课程非常丰富。每所学校都有大量可供选择的课程,学生可以从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出发自主选择喜欢的课程进行学习。例如,在汤森初级中学就有“木头车间”课、乐队音乐学习课、电脑编程课、艺术创作课等。这些课程不分主科和副科,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学习空间和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
三、学校的品牌特色
以赛达格鲁夫小学(CedargroveElementary School)为例。这所学校坐落于康涅狄格州查特奥克(charter oak)联合学区的中心地带,是附近五所学区中最大的一所学校,为幼儿园到六年级大约725名儿童提供教育。学校倡导美国国家核心标准,为所有学生提供必要的工具,以实现学术提高,以及为学生未来的大学和职业生涯做准备。
学校力求培养每个学生21世纪所需要的协作与沟通能力、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注重培养与这些素质相关的基本学习技能。为此,学校将信息技术的应用打造成一大特色,使学生在学校中的电脑配备比例达到1:1。也就是说,从幼儿园至六年级的学生,每人都能有一台电脑供学习使用。这意味着不仅一个学生可以有一台电脑,更意味着一个学生可以面对一个世界。学生虽然身处教室,但视野却不限于四面墙内,他们可以在课堂上使用电脑收集来自全世界的信息,并与更多人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
赛达格鲁夫小学为学生提供严谨细致而兼顾平衡的分层教育,并为分层教育中的优秀学生提供完整的GATE课程(相当于精英教育),推行一个全面的、在校园内得到广泛积极实施的“Be Golden!”计划,“Be Golden”是学生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或获得的称号。
四、对特殊儿童的教育关怀
在与赛达格鲁夫小学校长的交流中得知,这所学校有近12%的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一起就读。在美国小学,这样的特殊教育形式十分普遍,学生在班导师之外,往往还专门配有阅读老师、数学老师、资深的特殊教育老师。特殊学生在数学课或科学课上,常会留在原班级上课(即不会轻易更换教室),由志愿者家长或者专门的特殊教育老师在旁边辅导,因此会形成多名教師在同一个教室上课的现象。也有另外一种做法是将特殊学生带离原班级到特定教室中上课。
管窥美国的特殊教育可以发现,美国政府在资金支持方面给予特殊儿童与正常儿童同等的待遇,不会因为某一所学校的特殊儿童数量多,就多拨一些教育经费。特殊儿童在3岁以后就会由公立的教育系统接管,每个孩子都会有一份“独立教育计划”,学校根据这一计划对他们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这个教育计划需要教育机构的负责人、专家、教师和家长共同签属后才能开始执行。进入学龄的特殊儿童,由所在学区安排他们进入特殊学校或普通学校的特殊班级就读。如果有些儿童一直需要“特殊教育”,那么,这份“独立教育计划”就会一直伴随他直到高中毕业。这一计划中产生的教育费用,都由政府提供。
五、家长和学校的联系
美国的家长与学校的联系非常紧密,这使学校和家长都能更好地认识学生、关注学生、关爱学生。
一是使用便利的互联网设备与互动应用程序进行家校联系。如每一位教师的手机和电脑上都有与家长互动的应用程序,教师会上传学生的学习情况,如作业的正确率等,家长会在其中反馈学生在家的学习状态;家长和教师也可以通过此类互动应用程序交流学生的各种情况。
二是提供多种“家长—学校”联络课程。如鹰谷小学的一堂科学课上,主题是认识并了解一些植物和动物。学校会提前与家长取得联系,家长教师联合会(Parent Teacher Association)就会安排部分家长跟团学习,和学生一起去大自然中开展实地考察,通过亲自感受、多感官协作学习,达到课程目标。
三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组织节日活动。美国是一个非常注重节日文化的国家。比如万圣节所在的那个月,学校从月初就开始营造一种万圣节的氛围。家长会参与学校节日活动的装扮、布置、策划等各个环节,与教师一起为学生打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节日环境,把教育渗透在节日中,也把节日文化渗透在教育中。
教育无国界,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教育都应具有一些共同点,即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关心学生,关爱学生。
(责任编辑 郭向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