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薄弱教师发展的小微成长模式构建策略

2018-11-09谢小立

基础教育参考 2018年15期
关键词:教育均衡

谢小立

[摘 要]薄弱教师是掣肘学校教育均衡的重要原因。为此,要解决成长环境“贫瘠”、教育理论“缺钙”、教研方法“虚化”、精准研究“乏力”等薄弱教师的生发因素。可以构建“师德微成长、理论微成长、课堂微成长、科研微成长、技能微成长、管理微成长”的“小微成长”模式,促进薄弱教师积微成著地成长。

[关键词]薄弱教师;小微成长;教育均衡

一、引言

在实现教育均衡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均衡是关键。然而不论地域,每所学校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薄弱教师,他们成为学生排斥、家长非议、学校烦心的“问题教师”。因而,补强与发展薄弱教师成为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教育均衡的重要抓手。薄弱教师虽有长幼勤拙之别,却有以下鲜明的共同特征。

一是成长环境“贫瘠”。学校大环境或年级组、教研组小环境贫瘠,缺少名优教师的引领与示范,导致部分教师缺乏成长的方向性与动力。

二是教育理论“缺钙”。当前理论培训不少,但一些教师缺少运用先进教育理念的策略,缺乏实践后的反思和内化,使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始终缺乏有效理念的支撑。

三是教研方法“虚化”。教研组、备课组是教师成长的第一摇篮,但不少基层教研“走过场”,有形无果的状况依旧普遍,缺少促进教师成长的专业运行机制。

四是精准研究“乏力”。固化或散乱的研修活动导致大量活动无心无力,瞄不准耙,远离教师个体的“最近发展区”,“大”不上去,也“小”不下来,没能真正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素养。

因此,要促进薄弱教师发展,就必须选择一种适合薄弱教师发展的小微成长模式。浙江省嘉善县第二实验小学(以下简称嘉善二实小)从教师发展的大格局出发,将教师的成长发展分解为若干板块,以板块的发展累积成长;同时又将各个板块分解为更细微的步骤,从小处着手,积微成著。具体采用先化整为零、分步提高,再化零为整、系统整合的方法,将教师的成长划分为职业道德、教学理念、课堂、科研能力、管理能力等方面的成长,从细微处开始成长,步子不限大小、行动不分先后,追求“微成长,求变化”的教师发展格局。嘉善二实小薄弱教师小微成长发展模式如图1所示。

二、以职业道德小微成长提高成长原动力

促进薄弱教师成长发展,首先要以师德小微成长提高其成长原动力。嘉善二实小积极营造和谐共进的成长氛围,创建温暖幸福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借助“美丽教师”“师德标兵”评选等正向激励活动,提高教师职业自豪感;以评比“美丽团队”增强教师的团队意识,努力创设“个人发展强群体,群体发展促个体”的向善氛围;以设计“我与二实共成长”“我们携手成长,用微笑开创未来”文集,建立师生“笑脸墙”,组织教工职业发展比赛,制定人性化管理制度,激发教师爱校热情,增强教师凝聚力,提高教师责任感;以打造“善美校园文化”创建和谐人文环境,以评比“绿色办公室”等活动营造温馨工作环境:真正体现了“小处着手培师德,人文着墨创和谐”的职业道德发展精神和原动力。

三、以教育理论小微成长提高课程实施力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仅要有一定的学科专业知识,更要有强壮的教育“骨骼”,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实践,从而有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此,嘉善二实小提出“1+N”理论学习模式,要求教师每学期精学1个小理论,进行N次理论的本土化实践,加深理论与实践关系的认识;并借助“学研论”结合的嘉禾论坛,与同伴交流理论学习与实践的收获及体会,以个体引导整体、整体再促个体提高的形式,提高薄弱教师对理论的理解力、实践力及表达力,从而促进教师个体及教师整体进行深入的理论研习。这种经过教师自身检验并集百家之长的“理论”,以其“小微”的形式与实践的多次融合,以及实践到体悟的多重内化,使不同发展需求、不同能力层次教师的理论素养都得到了提升,最终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成长为具有丰富理论支撑的骨干教师。

四、以现代技术小微成长提高职业推动力

现代教育技术越来越成为教育变革的推动力,也成为教师跟上教育未来发展的推动力。不少薄弱教师因长期面临学校硬件设施薄弱的困境,或者墨守传统教育技术形态,逐渐跟不上教育新形态,滞后感日益强烈。嘉善二实小基于学校现状和教师需求,从三个现代教育技术的小微技能入手,提高薄弱教师职业推动力。

1.信息获取技能

信息获取技能,是薄弱教师首先要提高的现代教育技能。可以采用由微入著的螺旋式学习策略,以及“请进来,坐下来”的措施。一方面,邀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和培训;另一方面,挖掘学校信息检索能力较强的青年教师与大家分享经验,然后通过开展教师信息检索比赛,达到以赛促训的目的,提高全体教师的信息获取技能。

2.媒体使用技能

当下正是学校现代“教学设备媒体化”普及之时,提高薄弱教师现代教育媒体使用技能是提高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亦是提高薄弱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重要标志。因此,学校信息处先组织全体教師开展现代教育媒体使用培训,再在每套教学媒体上贴上教育媒体使用指南,提高教师对教育媒体的使用技能。

3.课件制作技能

在教育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多媒体课件制作成为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必备技能。学校通过开展挖掘校内“本土专家”培训、现场课件制作比赛、建立校园网课件资源库、制定教师上台课件助讲制度、形成多媒体课件积累和共享机制等,提高教师应用课件辅助教学的软实力。

五、以教学能力小微成长提高课堂研究力

课堂研究能力是促进教师成长为优秀教师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改进教学方法。因此,提高薄弱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是提高课堂研究能力。

嘉善二实小提出“化整为零”的策略,把课堂研究的内容分解为几个小微主题,征集教师遇到的典型问题,以校本研修为“过程平台”,采用定时、定点、定员的小微研修活动,系列化地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微成长,提高其课堂研究能力。并且以研读《课堂观察》为指导,从小微视角观察、分析、评论课堂教学,以量化评价作为课堂教学成效的突破口,促进议课主题由“广”走向“微”,由“虚”走向“实”。在评议课小微主题实施之后,再在教学研究内容上开展小微教研。如低段语文教研组以解决学生“说”到“说写结合”能力提升中的困难为小微主题;高段数学教研组从研究“课堂导入”“新知教学”“练习巩固”“课堂总结”四个连续性小微主题系列解决课堂教学环节问题。

六、以科研能力小微成长提高疑难破解力

教育科研是促进职业教师向专业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更是提高薄弱教师疑难问题破解力的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应该是一种“面对真疑难、开展真研究、获得真发展”的行动研究,而适合薄弱教师的研究更应该是一种“面对小微问题、开展小微研究、获得小微发展”的行动研究,是一种小问题切入、小步子推进、小收获积累的小微型课题研究,是一种教师愿接受、能操作、易见效的行动研究,是一种贴近工作、贴近学生、贴近内心需要的田野研究。为此,嘉善二实小提出适合薄弱教师的课题研究是基于教师实际教学问题解决的小微型课题研究,以“微切入、广要求、简研究、活管理、常提升”带动教师参加科研,提高疑难破解力。

1.微切入

在确定小微课题研究之前,学校设计了“我的问题我面对”征集表(见表1),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全面调查。在此基础上,又将问题进行筛选、归类和修改,并将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课题研究的题目,将其罗列出来作为学校小微型课题研究的方向。最后,要求教师们根据研究题目,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确定自己的微型课题研究内容。

2.广要求

即要求35周岁以下的教师人人研究小微问题,35周岁以上教师人人参与一项问题研究,名优骨干教师引领一项专题研究,带领教师亲近教育科研。

3.简研究

即简化了课题申报方案,设计了“小微型课题申报表”(见表2)。

4.活管理

即要求科研与教研一体化,使课题研究教研化、教学研究课题化。学校制定了《小微型课题研究管理实施细则》,对小微型课题研究进行细化指导和管理。微研究课题的产生一般包含以下步骤:发现问题—提炼课题—课题立项—研究交流—课题结题(教科室确认)—成果展示。微研究申报门槛低,实行“三不限”:一是研究主题不限,可以追踪教育教学前沿热点,可以立足自身兴趣爱好,可以聚焦自己的教育教学问题;二是研究时间不限,可以随时申报,获得了研究成果就可以申请结题;三是研究形式不限,独立研究、小组合作、集体共研均可。

5.常提升

为适应薄弱教师成长发展步伐,学校先要求人人参与研究,再要求人人主持一项小微型课题研究,然后要求围绕指定主题“导学课堂”并结合自身教育教学现状做一项研究。同时,学校还采取科研论坛的形式,使薄弱教师的疑难破解力在科研、反思、交流、整理中不断提升。对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的小微课题,教科室邀请专家进行论证与打磨,将其上升为县市级研究课题,以期产生更广和更深的研究效益。

七、以管理能力小微成长提高团队创新力

无论是中层领导管理学校还是一线教师管理班级,管理能力都是其工作质量的重要标志。管理能力小微成长以班级管理能力提升为主要立足点,以行政人员管理能力提升为重要内容,最终以提高团队创新力为核心目标,使教师学习管理、研究管理,交流管理,锤炼科学、灵动、精致管理的能力。

1.“齐学共谈”为班级管理小微成长奠基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鳥儿没有翅膀。”为使教师能够在管理成长的路上走得扎实、走得长远,学校要求全体教师精读教育名著,从书中读懂作者,读出自己,思考哪些可以为己所用以及哪些需要改进。“齐学”后开设班级管理“共谈”会,交流读书心得。

2.“专题研习”让班级管理小微成长坚实

教师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研讨的收获,只有落实到实践中,才能真正为教师所内化。内化需要研习、认同,并最终形成习惯。例如,为探索主题班会的课堂教育模式,提高全校班主任主题班会开展的积极性和实效性,学校每学期推出一次主题班会研习活动,教导处与少先队指定一个主题,由一位班主任教师执教,课后全校班主任一起评课、研讨。这不仅为班主任提供了展示思想与方法的舞台,还能够以老带新,促进教师间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提升学校德育工作主力军的整体业务能力和教育水平。

3.“学术论坛”促教师管理小微成长创新

学校组织教师开展“班级管理”学术论坛,挖掘系列化的小微专题,设计每学期推进式的层次与目标。如“关注教育细节”,从“表扬学生的细节”“批评学生的细节”“日常管理的细节”“教师言语的细节”“教师仪表的细节”“思想教育的细节”等方面开展论述。学校还组织行政人员学习借鉴兄弟学校的管理经验,考察省内外优秀学校管理工作,结合个体管理设想及经验开展“学校管理论坛”,努力与本校管理文化融合起来,提升学校中层领导管理能力。

教师的成长是伴随着教师职业生涯的个体社会化过程进行的,具有一定的基本规律。学校实施小微成长模式,将教师的职业理想与道德修养作为教师成长的动力要素,将理论学习、课堂教学、教育研究、信息技能、教育管理五个方面的能力提升作为教师成长的技术要素,不断坚定教师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充实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人文涵养,满足不同时期不同层次教师的需求。这一模式尊重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经实践验证,其符合教师的成长与发展规律,有效促进了薄弱教师专业成长,并使他们体会到专业成长的快乐。

参考文献(编者略)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教育均衡
教师交流轮岗制实施困境管窥
让教师流动不“被动”
义务教育学校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理论价值与现实困境
改善农村初中英语教育现状的思考
县域义务教育均衡的质性策略探寻
强抓学校管理,提升农村中小学教育均衡发展
教育均衡发展: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于教育均衡发展大环境下的高中语文“平等”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