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激励实施方法
2018-11-09王亚
王亚
[摘 要] 目标激励機制的手段是教师进行班级管理和督促时较为常见的手段,也是增强班级凝聚力,提升发展学生个人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中可以通过小组的形式,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组内活动中展现,并将学生潜在能力激发出来,这种目标激励机制是我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人才的举措,对教师更好地实行班级管理大有裨益。
[关键词] 小组学习;初中班级;目标激励
教师在课堂教学和课业指导时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学习,通过教师的小组内部明确分工,并进行目标激励让这个小组中每位同学不单单要注意自己学习能力的提升,保证最基本的“个体学习”,还要注意明确自己在这个小组中也有自己的团体责任,要通过组内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合作才能达成教师设定的目标。同学们可以共同对学习知识进行讨论和研究,从而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在小组中进步。另外小组合作学习也是一个情感融合的过程,教师设立的组内成员的目标在实施过程中,不仅能发挥学生们的学习合作精神,也能促进同学或师生之间的融洽相处,最终达成师生之间的和谐情感交流。
一、学习小组的组建方式
合理的学习小组的人员构成,是学生成功完成合作学习这一目标的决定性因素。教师在学习小组建设的前期,应该对学生个人能力和学习情况有一个充分的了解,每位同学的学习方法、智力、动机都是不一样的,这也是导致学生成绩高低之分的综合因素。将组内成员按照不同条件合理组建,有针对性地对组内成员课堂教学和习题任务进行安排。这样才能保证学习小组建成之后,学习能力和成绩较差的同学得到帮扶,条件较好的同学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组建方式主要分为以下三种。
(一)小组的“混合编制”方法
通常班级小组的人数都是控制在4—5人,教师在对学生的基本情况考量之后按照组内成员性格、性别、能力、学习情况的差异将班级分成若干小组。借由“合作学习理论”的基本概念,可以让组一的两位同学帮助组二的一位同学,看看能否通过较快的时间把二组的同学拉入到一组。这样的模式可以让同学之间有互帮互助的概念,成绩较好的学生帮扶较差的学生,促进该同学良好学习行为作风的养成,从而让整个组都充满积极向上的冲劲和活力,学生自觉,教师管理起来也会更加得心应手。
(二)成员的动态组合
小组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教师可以依据组内成员近期学习状况,将组内成员进行调整。由于组内成员经常调整,成绩较好的同学和成绩较差的同学在组内鼓励机制的促进作用之下,前者会进行帮扶,后者也知跟进。这样小组的合作学习效果将会更加明显,学生的积极性变高,整个班级能共同学习发展。
(三)小组的人人负责制度
在进行组内成员流动之后,组长的分工就是监督组内的每位成员。因为小组有共同的学习目标,所以每位成员都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并及时完成,小组成员们一起将小组整体水平提升起来。
在小组建成之后,教师应该首先把握在一整节课当中学生应该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主线。因为一堂课中教师通常只有一位,小组的情况各有不同,教师可以在给组一进行讲解和检查时,让组二组三自主练习。组二组三的练习内容在课前应该合理设置好,将习题的量控制好,这样在一组讲解完毕之后可以再对二、三组进行讲解。通常一组讲解的时间较短,这组组员成绩较好,互相讨论也能解决大部分的知识问题,二组和三组题目数量设置合理化能有效地将班级整体的学习分化减小,对班级大部分组别都反映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从而提高整个课堂的教学效率。
二、目标激励的实施方法
(一)制定合理的班级目标
教师在制定课堂目标时可以将目标根据不同的标准设置短期、长期、中期三个阶段。这其中细化起来还分为个人、集体两个方面。给学生进行个人目标设置不仅仅是学习方面,还要包括学生个人的思想品德、体育等。其中穿插着近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远目标。这样就会让学生对自己整体分发展有一个很清晰细致的认识,在提升自己的个人目标之后,通过与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完成集体目标,直至班级整体达成目标,教师的目标激励方法也由此实施完成。
目标激励在初中班级管理当中应该充分体现“参与管理、自我控制”,按照期望理论来讲,只有在预期行动中达到目标之后,学生的行动才能得到适度的激励。教师合理设置目标,目标的价值高,学生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就会努力。在这种机制的驱使之下,教师对班级同学统一指导,这样每位学生都会为班级的整体进步而更加努力,学生能够达到被激励的效果。
(二)目标的实施过程
班级管理目标制定之后,必须通过具体实施才能真正落到实处,并且在班级的整体提升方面发挥到作用。教师个人作为整个班级管理的领导者,应该注意目标的可行性,而不是一味地将目标理想化和美化,让学生沉浸在自己的想象中,从而导致班级目标的失效。在初中班级管理中之所以会出现目标设定,那是因为班级、学校、科目的培养都是为了让学生的整体素养都能够提升,教师通过小组学习的建立主要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合作能力,给学生提供了班级综合目标达成的一个基本条件。在这个基础之上,合理加入班级建设目标,将学生潜力进行激发和拓展,从而为学生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同学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同学之间在学习方面可以取长补短或是直接向教师寻求帮助。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品德的培养,教师在其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平时应该重视每位同学的个性和想法,给学生足够的尊重,针对不同的同学采取不同的激励办法。2.注意学生在目标进行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对有消极想法的同学及时开导,使学生逐步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3.小组学习跟进也要开展课下的丰富活动,将过程的重要性表述给学生,让学生实现自我教育和反思。4.在阶段目标完成后的评价部分,教师应该展现包容,采取积极措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5.班级管理实现对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综合目标达成,从而形成整个班级的良好班风。
(三)目标达成结果
班级目标实现首先是抓紧学生根据确定性目标实施。在整个班级管理的目标激励体制之中,教师的主要指导地位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目标最终能否完成,学生在个人发展的道路上期待产生怎样的结果,这都与教师的指导密不可分。
阶段性目标达成之后,教师要对目标进行指导,这是目标评价的一个重要依据。这项举措的实施,是对学生进行督促和激励的必要行为。也能对学生目标完成的具体情况有所了解,在发现学生明显进步时可以适当改进阶段性目标,这样能将学生的潜力和主动意识都调动出来,真实感受到自己因为实施目标,个人发展越来越好。
教师在对班级管理目标的结果进行反馈时,通过对达成目标的同学进行表扬,让学生能充分肯定自己的努力过程,从而激励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标准,坚定学生努力向前发展的决心。
初中生从整个接受学习和教育的阶段来看年纪较小,通过对学生进行目标激励的管理策略,并且通过小组学习更快地提升自己的成绩,可以有效促进学生整体优秀水平的形成。教师通过不断探索和总结,加强对自己所在班级的整体管理目标的改进和完善,从而激励学生日后成为一个拥有责任感、懂得合作分享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晓明.初中班级目标管理策略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 2012.
[2]李艳美,苑海燕.人性化管理策略在初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教师, 2016(S2).
[3]庄玲.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初中班级管理的目标激励策略[J].考试周刊,2013(75):186-187.
责任编辑 满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