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方证辨证之茵陈四逆汤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阴黄患者临床观察*

2018-11-09梁泳李苗周诗澜黄古叶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方证茵陈干姜

梁泳,李苗,周诗澜,黄古叶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我国常见病,慢性HBV感染是病毒、肝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动态过程[1,2]。据世界卫生组织报道,全球约20亿人曾感染过HBV,其中2.4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3]。每年死于HBV感染性疾病人数约有65万人[4]。2006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率为7.18%[5,6]。据此估算,我国HBV感染者约为9300万人,其中CHB占21.5%,约2000万人[7]。本研究应用茵陈四逆汤治疗CHB且在中医上被诊断为阴黄证的患者,观察了临床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 2016年12月~2017年6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病科住院的CHB患者60例,女26例,男34例;年龄为40~65岁,平均年龄(52.5±12.5)岁。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感染病学分会联合修订的《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的标准[8],血清HBeAg阳性37例,血清HBeAg阳性23例。中医诊断参照《中医十大类方》[9]中四逆汤的方证,主证:(1)身目黄染,黄色晦暗;(2)畏寒,四肢厥冷;(3)精神萎靡,倦卧欲寐。次证:(1)纳少脘闷;(2)腹胀便溏;(3)口淡不渴。舌脉:舌质淡或暗淡,苔白腻或白滑,脉微弱或细弱。证候诊断具备主症(1)、舌脉象和其他主症1项,次症2项。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嗜肝病毒感染的胆汁淤积者;(2)由药物、酒精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胆汁淤积者;(3)合并精神病或心、脑、肺、肾和血液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者;(4)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不宜接受中药治疗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肝功能指标和血清HBV DNA水平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所涉及的人体标本研究内容,经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符合国家及广西中医药大学医学伦理有关章程。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避免劳累,忌酒。在对照组,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和恩替卡韦治疗;在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茵陈四逆汤:茵陈15 g,黑顺片10 g,干姜10 g,炙甘草10 g,食欲不振者加用白豆蔻10 g,砂仁10 g,恶心欲吐者加用生姜10 g,恶寒甚者倍用附子,便溏者倍用干姜。浓煎50 ml,分两次温服。两组均观察8 w。

1.3 中医症候疗效指数计算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10]中关于尼莫地平法症候疗效评定标准,即(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症候积分减少≥90%;(2)显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症候积分减少≥70%;(3)有效:症状、体征均好转,症候积分减少≥30%;(4)无效: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症候积分减少<30%(表1)。

表1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参照表

1.4 检测 使用MODULP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德国罗氏公司)测定生化指标。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被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改善情况比较 在治疗8 w末,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 2)。

表2 两组中医临床症候改善情况(%)比较

2.2 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s)比较

表3 两组肝功能指标(±s)比较

与对照组比,②P<0.05

例数 ALT(U/L) AST(U/L) TBIL(μmol/L)观察组 治疗前 30 99.4±8.7 104.3±11.5 166.1±7.0治疗后 30 24.0±9.3② 21.4±8.3② 26.9±7.8②对照组 治疗前 30 96.0±10.2 100.9±9.1 164.0±7.5治疗后 30 39.5±8.8 33.3±8.5 60.6±5.0

3 讨论

茵陈四逆汤由茵陈、炙甘草、干姜、附子四味药组成。四逆汤可以调节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肠黏膜的修复[9]。茵陈在《神农本草经》中味苦平,主风湿寒热,邪气,热解黄疸,能利湿退黄。茵陈蒿,又称茵陈,属于紫草科毛毛虫或东方草属,是一种中药。茵陈蒿首次被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传统上被用来治疗肝脏和胆热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茵陈能改善小鼠肝功能[10]。附子味辛温,入心、肾、脾,主寒温,温中,能补火助阳散寒,以助水湿运化;干姜味辛温,入脾、胃、肾、心、肺,能温中散寒、回阳通脉。干姜、附子等这些具有热特性的中药,通过影响糖、脂、氨基酸的代谢过程,可改善大鼠的能量代谢。还可通过调节与代谢相关的基因表达来促进能量的产生、储存和利用。根据中医理论,这些可能是温阳解寒治疗寒证的主要机制。阴黄正是属于寒证这一范畴,通过温阳法能促进黄疸消退[11]。炙甘草味甘平,既能补益中气,又能缓解附、姜峻猛之性,还能调和诸药,使药力能够长久持续。甘草甜素是从甘草根获得的主要活性成分,可用于治疗肝脏疾病。该植物能抗炎、解痉、止泻、抗抑郁、抗溃疡和治疗糖尿病[12]。四味药相互作用,散寒与利湿并重,黄疸自退[13]。

通过本次临床观察,我们发现选择符合茵陈四逆汤类方阴黄证患者进行中医中药治疗,需要明确此方证的三点要素:(1)身目黄染,黄色晦暗;(2)畏寒,四肢厥冷;(3)精神萎靡,倦卧欲寐。将方证应用于慢性肝病的治疗,可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经典。

猜你喜欢

方证茵陈干姜
基于胡希恕教授下利治验探溃疡性结肠炎六经方证
不负春天
《新方八阵·热阵》中干姜应用特色探析
《伤寒论》“方证辨证”思想探讨
UPLC-TQD-MS法探讨关木通配伍干姜减毒存效机制
绵茵陈养肝祛湿
小陇山林区茵陈菜开发前景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干姜粉能散寒止咳
绵茵陈与花茵陈的现代药理对比及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