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波消融联合经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和全身化疗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2018-11-09璇,张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8年6期
关键词:消融术生存期消融

叶 璇,张 鹏

在临床上,结直肠癌患者多容易出现肝转移,多数情况下不能采用手术切除治疗,而经全身化疗治疗的患者,其生存期并不能得到延长[1,2]。经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在辅助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但仍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3,4]。微波消融术或射频消融术具有可重复操作、创伤小、消融肿瘤快等特点,能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5,6]。我们采用微波消融联合TACE或全身化疗治疗了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现将临床疗效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90例,男47例,女43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53.8±7.3)岁。彩超诊断肝内肿瘤个数为(3.0±1.2)个,直径为(3.2±1.0)cm。纳入患者为在进行结直肠癌手术后发生的肝转移、无法再次进行手术、肝功能Child-Pugh B级或A级、肝内肿瘤少于6个、无其他部位肿瘤转移者。Child-Pugh B级66例和A级24例。将患者分成两组,两组在性别和年龄及肿瘤数目、肿瘤大小、肝功能Child-Pugh分级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患者给出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在对照组,实施全身化疗,其化疗方案为应用奥沙利铂130 mg/m2,溶于0.5%葡萄糖溶液500 mL中,静脉滴注,d1/q3w,卡培他滨1.5 g口服,bid,d1~14/q3w。共进行6个周期;在观察组,采用微波消融术联合TACE治疗。在实施TACE时,选择药物主要有奥沙利铂50 mg/m2、氟尿嘧啶500 mg/m2、表阿霉素20 mg/m2和碘化油乳化剂。在实施TACE后2 d,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微波消融治疗,使用南京亿高微波系统工程有限公司生产的ECO-100C冷循环微波刀,微波发射频率为(2450±50)mHz,输出功率为0~100 w,微波天线有效长度为100~180 mm,外径为14~20 G,尖端为长圆锥形,采用水循环冷却系统降低天线表面温度。在超声引导下,行原位经皮微波消融术,消融区为超过肿瘤周边0.5~1.0 cm。在行微波消融治疗3个月后,根据肝内肿瘤和患者全身情况确定是否再行微波消融治疗。在治疗6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分为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

1.3 观察指标 使用流式细胞仪(美国Beckman Coulter公司)检测患者外周血CD8+、CD4+和CD3+细胞百分比,计算CD4+/CD8+细胞比值。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在治疗6个月末,行影像学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临床应答率(%)比较

2.2 典型患者腹部MRI表现 见图1、图2。

2.3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外周血 CD8+、CD4+和 CD3+细胞及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外周血CD8+、CD4+和CD3+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的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表 2)。

2.4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对照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6.0±5.2)个月,显著短于观察组的(29.1±8.4)个月(t=8.895,P<0.001)。

3 讨论

结直肠癌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我国肿瘤研究统计显示,在过去十年里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其死亡率和发病率达到我国恶性肿瘤的第三位[7]。在临床上,手术治疗是治疗结直肠癌的首选手段,而辅助化疗能够提高手术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8]。结直肠患者在接受结直肠癌切除手术后肝转移发生率较高,甚至存在结直肠癌复发的风险。临床上,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方法主要包括全身化疗、手术切除治疗、经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射频消融术以及微波消融术等不同方案[9]。

图1 转移性肝癌患者腹部MRI表现 治疗前,BBEPI显示肝右叶转移瘤,T1 in-phase示转移瘤周边可见较高环状信号影,ART显示病变周围片状强化

图2 转移性肝癌患者腹部MRI表现 治疗后,BBEPI显示转移瘤几乎消失,T1同相位显示肿瘤与周围水肿区分界不清,ART显示动脉期肿瘤及周围区域轻微强化

表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s)变化比较

表2 两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s)变化比较

与对照组比,①P<0.01

例数 CD8+ CD4+ CD3+ CD4+/CD8+比值对照组 治疗前 45 18.8±2.6 32.9±5.2 45.3±7.5 1.8±0.4治疗后 18.9±2.5 33.2±5.3 45.9±7.8 1.7±0.3观察组 治疗前 45 19.0±2.7 33.0±5.3 45.2±7.2 1.7±0.4治疗后 15.3±2.1① 40.0±5.6① 60.1±9.6① 2.6±0.7①

临床上,早期也有应用全身化疗治疗直结肠癌肝转移患者的尝试[10]。本研究采用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XELOX)治疗。奥沙利铂为第三代铂化合物,能够有效抗癌细胞增殖,对氟尿嘧啶耐药的结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治疗后,仍有着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11]。卡培他滨是新型5-氟尿嘧啶前体类药物,能够被肿瘤细胞选择性激活,对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形成干扰,进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分裂增殖,最大程度地发挥抗肿瘤活性。相关研究表明,在服用卡培他滨后,74%结直肠癌患者出现肿瘤部分或全部缓解,而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少[12,13]。但有资料显示,XELOX化疗方案不会对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的肝功能造成损害,但是在治疗过程中毒副反应的总是存在的,由于治疗时间较长等因素的影响,一些患者往往会放弃化疗,造成整体生存期不长[14]。近年来,介入栓塞化疗以及微波消融术在肝转移患者的治疗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其中,介入栓塞化疗主要是通过肝动脉将化疗药物灌注到病灶部位,同时辅以栓塞剂注射,能够造成肿瘤血管栓塞,使化疗药物得到延缓释放,促进局部抗肿瘤效果的提高[15]。但是,介入栓塞化疗受到门静脉及肝动脉双重血供的影响,单纯的介入栓塞化疗效果并不理想,且多次进行介入栓塞化疗可能会造成患者肾功能损害[16]。对此,需要增加其他治疗方法进行干预。微波消融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精确消融、可重复操作以及创伤小等特点,但由于肝组织拥有丰富血管,实施单纯的微波消融治疗会带走热量,对临床治疗效果造成不良的影响[17,18]。鉴于这两种治疗方法存在各自的优势和不足,有人建议将两种治疗方法进行联合,可提高疗效。相关研究证实,介入栓塞化疗联合微波消融治疗能够有效抑制肝癌的进展和转移,促进患者生存质量的提高,同时延长患者生存期[19]。我们采取在经肝动脉介入栓塞化疗的基础上,联合微波消融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研究结果发现,联合治疗相比单纯的全身化疗患者,其临床治疗有效率更高,与宗迎迎等[20]的研究结果相似。我们认为介入化疗能够减少肿瘤组织的血液供应,同时通过微波消融可以将热量在肿瘤组织处集中,促进肿瘤细胞死亡,提高了治疗效果。人体的免疫功能对肿瘤的发生、生长和转移等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1]。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发现,在介入化疗的基础上进行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外周血的CD3+、CD4+细胞百分比和CD4+/CD8+比值有显著的上升,而CD8+细胞百分比有明显下降,表明患者在治疗后其免疫功能得到了改善,能够促进疾病向好的方面转归。同时,本研究发现相对于单纯全身化疗而言,在介入化疗的基础上实施微波消融治疗,患者具有良好的预后,能够延长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生存期,与艾冬梅等[22]观察的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采取介入栓塞化疗和微波消融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具有一定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促进了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期。但本研究纳入患者缺乏临床分期和病理学分型资料,可能带来选择偏倚。未进行介入栓塞化疗和微波消融术治疗的患者也可能存在一些疾病以外的因素,可能影响了疗效的评估。

猜你喜欢

消融术生存期消融
派姆单抗作为二线可有效治疗晚期肝癌
消融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治疗会厌囊肿的效果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疗效与安全性分析
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血管瘤
超声引导微波消融治疗老年肝癌及并发症防范
肝肿瘤的微波消融治疗
健脾散结法联合化疗对56例大肠癌Ⅲ、Ⅳ期患者生存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