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实践与探索

2018-11-07张颖罗志敏武灵芝薛俊俊王伟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37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

张颖 罗志敏 武灵芝 薛俊俊 王伟

【摘要】随着教育国际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使得高校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受到了更加广泛的社会关注。本科生的英语素养越来越成为其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在此背景下,着力开展双语课程教学实践具有显著积极意义。鉴于此,本文将结合时代的宠儿“小组讨论法”,以生物传感器专业为例,探讨高校双语课程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关键词】双语课程教学 小组讨论 生物传感器

【基金项目】南京邮电大学教师发展专项课题(JG03316JX06,JG03216JX60,JG03316JX102);南京邮电大学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指委研究课题(2015-Y3)。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7-0254-01

前言

双语教学是一种专门针对于非英语专业的教学方式,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融入两种语言,并将其运用到教学的课程教授、辅导学习以及期末考核等环节。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致使我国各个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都日益趋向复合化,这不仅要求从业者拥有基础的业务能力,还需要其拥有较高的英语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在就业大潮中脱颖而出。

一、小组讨论式的高校双语课程教学设计

(一)初期工作

生物传感器是我校生物电子学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切实做好双语课程教学设计,首先就需要我们选择适宜的教材与内容。在具体的教材选择阶段,除了选择国外名校的知名教材外,还可以适当挑选一些重要学术期刊上的内容。以国外教材与文献作为教材内容选择,相信能够有效提升学生双语思维能力[1]。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也是双语课程教学的重要一环,这具体的选择中,我们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式”这类已被广大教育者所接纳与好评的优秀教学方法。

(二)小组分配

双语课程教学在建立前,应当作好试点,以学生自愿为前提,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性别习惯等因素进行合理分组,每小组的人员构成为4至6人,并推选一名组长。在教学中,除了依靠教师的课堂授课外,还应当结合小组讨论式的教学方式。

(三)课堂讨论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利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难点,还需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课上教师主动提出问题与任务,交由各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的形式限制于英文交流中。学生经过充足的英文讨论,在选派代表回答,并作总结。例如,当教师教到电化学传感及膜的制作与修饰方法时,就可以提出问题,怎样将碳纳米管修饰到电极表面,制作以碳纳米管为基的电化学传感器。学生根据教师所问问题,展开英语讨论,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英语交流能力与专业知识的掌握度。

(四)成绩评估

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方法立足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对于课程的成绩考核也应当从多方面出发,评估学生的综合能力。鉴于此,我们可以将学生的成绩评估分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两个部分,两者的比例为3:7。其中平时成绩部分应当以小组为评测对象,考核的内容包括小组课堂纪律遵守、课堂讨论情况以及小组成员的协调分析能力等。

二、立足教学实践,对双语课程教学设计的建议

高校双语课程教学实际上还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兴事物,并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笔者在运用双语课程教学的实践中发现,虽然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与知识的透彻掌握度都得到了增强。但是与之同行的不足也有很多,例如教师备课负担大,学生英语阅读与表达能力要求高等,这些都将限制双语课程教学的发展与运用。鉴于此,笔者将结合自身在实践中所发现的不足,提出相关建议,具体如下:

(一)问题设立要具有科学合理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所设给学生讨论的问题,要作细致的分析,使之与课堂教学目标、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相契合,抓住所授内容的重点与难点,迎合社会与时代的需求。设立的问题过难,学生就容易知难而退,从而失去讨论的兴趣;问题过于简单,又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开拓[2]。就生物传感器课程来说,教师就可以以“DNA”传感检测方法为问题设立的内容,这类知识不仅能够被学生讨论出来,有时还能帮助学生进行举一反三,从而帮助学生学习其他相关性的内容。

(二)课堂交还给学生的时间要充足

以往的教学观念追求一种“恬静”的课堂环境,而新课改背景下,更多的是追求活躍、师生充分交流的课堂环境。师生交流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未经思考的课堂喧闹。学生只有通过自身的思考与小组间的讨论才能够谈论出更加深刻的见解。鉴于此,教师应当留给学生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尽量将课程作业推到课后。

(三)充分尊重学生的讨论成果,允许并鼓励出现多样性的讨论结果

学生天生就有着犯错的权利。受制于学生的学识水平、认知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多样性与广泛性,由此同一讨论题目,学生可能得出多种讨论结果,这也正是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所想看见的[3]。教师对于学生讨论结果的评析,应当秉持客观公正民主的观念,给予学生充分认可的同时,指出不足,并与学生展开讨论,营造出和谐自由的学术氛围,从而启迪学生的学术思想火花。

结语

双语课程教学的合理应用,仍然受到诸多方面的制约。例如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因为教师的英语水平高低将直接影响课程的建设与实施。鉴于此,作为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英语水平与专业能力,加强对于学生的英语必要培训,保障整个双语课程教学的有序开展。

参考文献:

[1]王正兴, 贾磊. 《生物医学传感器》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 现代交际, 2017(17):176.

[2]徐胜, 郑璇, 魏寿洪,等. 《特殊教育学》双语课程建设及教学实践的探索与创新[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6):61-67.

[3]张文明. 高校《大跨桥梁结构》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 2017(6):157-158.

作者简介:

张颖(1987-),女,汉族,博士研究生,安徽宿州人,讲师,研究方向:生物传感器。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
分析高中英语教师在阅读课小组讨论中的组织行为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
“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
语文学习小组讨论的纠偏与回归
浅析高职院校英语课堂小组讨论机制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