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RDW、NLR与老年人心房颤动发生的关联性研究

2018-11-07孙尧赵悦潘彩飞王凯棣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9期
关键词:病史亚组房颤

孙尧,赵悦,潘彩飞,王凯棣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之一。近年来国内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房颤患病率为0.77%,且随年龄增长显著增高,80岁以上年龄组为7.5%[1]。房颤是一种进行性发展并且自我延续性心律失常,至今为止其发病机制仍不十分明确,研究发现炎症可以通过影响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而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2]。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及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是临床常规检测的炎症指标,可反应机体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讨RDW、NLR两种炎症指标与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与分组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老年病科和心内科住院的年龄≥60岁的房颤患者168例作为房颤组,进一步将其分为阵发性房颤亚组(持续时间≤7 d)97例,持续性(持续时间>7 d)/长程持续性(持续时间≥1年,有转复意愿)/永久性房颤(持续时间>1年,不能终止或终止后又复发,无转复意愿)亚组71例,另选取与房颤组对象同一天住院的且同房颤组对象性别相同、年龄相近的年龄≥60岁的非房颤患者168例作为对照组。房颤的诊断符合2010年欧洲心脏病学会(ESC)房颤指南。房颤组和对照组共同排除标准:1个月内有感染,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心功能不全,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3个月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风湿免疫结缔组织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3个月内有严重手术、外伤、输血史,1个月内用过糖皮质激素,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人工瓣膜修补或置换术的患者。

1.2 资料收集收集并记录房颤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现病史和既往病史(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脑梗死病史等)。入院第2 d空腹采集肘静脉血,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红细胞(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淋巴细胞(L)等血常规结果,并计算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N/L),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血肌酐(Cre)等。所有患者均行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记录左房内径(LAD)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构成比),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判断老年人房颤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基线资料和实验室检测结果比较房颤组与对照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RBC 、WBC、ALT、AST、Cre、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RDW、NLR、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阵发性房颤亚组与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患者性别、年龄、高脂血症、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RBC 、WBC、ALT、AST、Cre、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脑梗死病史、RDW、NLR、LA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2.2 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以是否发生房颤为因变量,以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RDW、NLR、LAD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冠心病病史、脑梗死病史、LAD等混杂因素后,RDW、NLR仍为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表3)。

表1 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表2 阵发性房颤亚组(亚组1)与持续/长程持续/永久性房颤亚组(亚组2)基线资料比较

3 讨论

房颤的发病与年龄的增长有着明确的正相关性,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房颤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有学者预测,未来50年房颤的患病人数将翻一倍[3]。多种复杂的机制参与了房颤的发生与维持,目前大量证据显示炎症与房颤密切相关。 Frustaci[4]和Marrouche[5]对房颤患者心肌活检发现其心肌组织间存在广泛炎症浸润及心肌纤维化,证实炎症与房颤有关。一方面,炎性因子可作用于心房肌细胞钙通道,使得细胞质内钙超载,降低有效不应期及动作电位时程,影响心房电重构,诱发房颤发生[6]。另一方面,炎症反应可促进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异常降解,致使心房肌间质中基质蛋白积聚,心房间质纤维化,造成心房结构重构[6,7]。炎症可以通过影响心房电重构及结构重构来参与房颤的发生和维持。

表3 老年人房颤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

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是反映红细胞体积大小差异性的指标,以往通常和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一起用于贫血病因的诊断,最新研究发现,RDW是体内炎症指标,炎性因子激活可抑制红细胞成熟,促进大量幼稚红细胞进入外周血,使得红细胞大小异质性增加[8,9]。近年RDW作为炎症指标被证实与心力衰竭[10]、冠心病[11]、脑梗死[12]等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及预后密切相关。另有研究发现,RDW也与房颤有关。Gungo等[13]认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与非房颤患者相比RDW 明显升高,并且高水平的RDW 与一年内房颤的高频率发作密切相关。Ertas等[14]指出RDW对于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患者术后新发房颤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NLR是指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的比值,中性粒细胞是体内非特异性炎症反应标志物,而淋巴细胞则参与体内氧化应激反应,NLR整合了两种不同路径的炎症信息,较单一指标更能反映全身的炎症状态[15],对心血管疾病具有更强的预测价值[16]。Shao等[17]研究发现NLR为房颤的危险因素,且与经典的炎症因子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具有良好的相关性。Canpolat等认为高水平NLR是射频消融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国内黄锐等在RDW与老年高血压合并房颤患者的相关性研究中发现,仅RDW为高血压患者出现房颤的强烈预测因子,而NLR并非其危险因素。

本研究结果显示,房颤组与对照组RDW、NLR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NLR水平升高与老年人房颤的发生有关;阵发性房颤亚组RDW、NLR水平均明显低于持续性/长程持续性/永久性房颤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水平的RDW、NLR与老年人房颤的维持有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NLR是老年人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结果同上述的Gungor[13]及Shao[17]研究结论相符,与黄锐等[19]研究结果存一定差异。本研究为小样本单中心的研究,可能存在研究对象的选择性偏倚,此研究结果仍需大量临床研究来证实。

RDW、NLR简单、价廉、可重复性强,可反应机体内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具有广泛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目前有关RDW、NLR与房颤发生关联的研究较少,需要多中心大样本的前瞻性研究来提供进一步临床证据,未来RDW、NLR有望成为辅助评估房颤发生发展的临床指标。

猜你喜欢

病史亚组房颤
超声造影与MRI增强扫描对不确定性盆腔肿块良恶性判断的比较研究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角色扮演法在内科住院医师病史采集教学中的应用
艾灸神阙穴对不同程度力竭运动大鼠海马区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冠心病患者肠道菌群变化的研究 (正文见第45 页)
房颤别不当回事儿
不同年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脑核团ADC值与年龄的相关性
基于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病史结构化研究与实现
超声评分联合病史预测凶险型前置胎盘凶险程度的价值
预防房颤有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