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阳新出土汉代画像砖墓

2018-11-07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黄河·黄土·黄种人(华夏文明) 2018年10期
关键词:柿蒂墓主画像砖

□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为配合基本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南阳卫校、南阳市十九中,陆续清理发掘了两座汉画像砖墓,出土了一批画像砖。这两座画像砖墓的发掘,为我们研究南阳地区早期画像砖墓的形制结构、葬制葬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将这两座画像砖墓简报如下。

一、南阳卫校画像砖墓

南阳卫校画像砖墓,位于南阳市卧龙区车站路与中州西路交叉口东南角,东临三里河。2011年6月,为配合南阳卫校办公楼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发掘了一座汉代画像砖墓,编号M1。(图1)

图1 南阳市区汉画像砖墓位置示意图

1.墓葬形制。该墓为一座小型砖室墓,盗扰严重,墓室顶部已不存在。墓口距地表0.90米,南北长3.20米,东西宽2.40米,方向10°。该墓平面为长方形,由墓道、东西并列两室及封门组成。坐南向北,北侧墓道位置有障碍,未清理,情况不详。

墓门位于封门与墓道之间。东西两室外墙为两侧门柱,中门柱为1块宽0.37米,高1.18米,厚0.16米的空心砖。墓门宽240厘米,残高112厘米。其中东门内宽0.86米,西门内宽0.88米,均无门扉。墓门外为封门砖,由大型空心砖侧放叠压而成,现存空心砖6块,东西墓门外各3块,空心砖长1.18米,宽0.37米,厚0.16米。墓室位于封门南部,紧贴封门,由南北向的隔墙把墓室分为东、西两室。东、西两室墓壁均为单顺砖错缝平砌而成,隔墙为双砖错缝平砌。东室内宽0.86米,西室内宽0.88米,东西墓室内长均为2.88米。墓壁所用长方形小砖的规格为长0.32米,宽0.16米,厚0.05米。(图2)

2.随葬器物、画像砖位置及内容。该墓盗扰严重,填土中散见少量的陶片,可辨器型有博山炉盖、陶罐等,均为灰陶。该墓共用空心砖7块,其中封门6块,中门柱1块,空心砖尺寸大小、画像内容基本相同。

双阙云气纹 位于空心砖的正面。双阙位于画面的两侧,阙内饰云气纹。阙是汉代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一般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以及城门的两旁,以显示权力的威严、门第的高贵。(图3)

方格纹、圆点纹、窝纹 位于空心砖的背面,模印而成,画面中心布满数组方格纹、窝纹等,四周为圆点纹组成的平行短斜线。(图4)

变形柿蒂纹 位于空心砖的两侧面,模印而成,中心为数组由一个方格变形柿蒂纹、两个窝纹组成的图案,外周为圆点纹组成的平行短斜线。(图5)

二、南阳十九中汉代画像砖墓

2012年8月,为配合南阳第十九中学新教学楼建设,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此处发掘了一座汉画像砖墓。该墓位于独山大道与建设路交叉口东南角,编号M1。

图2 墓葬平面图和封门正视图

1.墓葬形制。该墓由墓道、墓门、主室及侧室组成。方向215°。填土为黄褐色五花土,含沙量大,结构疏松。因建筑物阻挡,墓道只清理了北部靠近墓门的一部分。

墓道呈长方形,南北长1.14米,宽2.64米~2.82米,斜底,较光滑,坡度10°。墓门宽2.86米,残高1.30米,由6块封门砖、4块门柱砖、1块残门楣砖及若干小条砖组成。封门、门柱及门楣砖均为长方形空心画像砖。封门砖上残留若干小条砖。墓门北部为主室和侧室。主室在东,侧室在西。两室间有券门相通,券门宽0.40米、高0.66米。主室长2.82米,内宽0.84米,侧室长1.72米,内宽0.82厘米,墓室通宽2.44米。墓壁砌法是先用小条砖平砖顺砌2~7层,然后采用二顺一丁的砌法,壁砖规格为长0.26米,宽0.13米,高0.03米。主室和侧室皆用规格为长、宽均为0.4米的方砖铺地,每块方砖上均压印有6行6列变形柿蒂方格纹。墓室上部残损,顶部情况不明,现存墓室残高约0.60米,隔墙南端残高1.0米。 (图6)

2.随葬器物及画像砖位置、内容。该墓盗扰严重,随葬器物甚残,质地均为泥质灰陶,且出于墓室填土,可辨器型有鼎、壶、盒、仓、灶等。该墓墓门、封门处残存的画像砖11块,这些砖大小、形制相同,画像内容也基本相同,均为长方形空心画像砖,规格长1.18米,宽0.38米,高0.16米。画像砖的正、背两面及侧面有画像。

门阙兽斗 空心砖的正面。浅浮雕。在菱形相连图案构成的长方形框内,两端各有一门阙。门阙内浮雕云气图案。左侧门阙外侧有一株常青树。门阙之间一熊居中,正面站立,弓步立掌,伸出两臂力拒左右两兽。其左一兽似虎,昂首翘尾,张开大口,做奔走状,咆哮而来;其右一兽似牛,俯首弓身,双角竖起,做奋力前抵状。(图7)

变形柿蒂方格纹、两行重环纹及两行瓦垄纹 空心砖的背面。画面中心用小模压印多组五行变形柿蒂方格纹,周边为两行重环纹及两行由圆点组成的瓦垄纹。(图8)

变形柿蒂方格纹、两行重环纹及两行瓦垄纹 空心砖的侧面,两个侧面纹饰相同。画面中心压印一行变形柿蒂方格纹,四周为两行重环纹及两行由圆点组成的瓦垄纹。(图9)

另外,主室和侧室铺地方砖,正面也压印有6行6列变形柿蒂方格纹。

三、墓主身份与时代

南阳的汉画像砖墓集中分布在新野、淅川等地区,南阳市区内的汉画像砖墓则相对较少,因此南阳卫校、十九中两座画像砖墓的资料显得尤为珍贵,墓葬虽然盗扰严重,但它们的墓葬形制均保存了下来,这为我们判断这些空心砖墓的时代以及墓主身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图3 双阙云气纹

图4 方格纹、圆点纹、窝纹

图5 变形柿蒂纹

1.墓葬时代。南阳十九中M1的墓葬形制与新野樊集A型Ⅱ式墓[1]相同,用方形花纹砖铺地则与南阳一中M3、M9、M10相似[2]。新野樊集A型Ⅱ式墓的年代约为西汉中期偏早。南阳一中上述三墓的时代均为西汉晚期后段。综合判断,南阳十九中M1的年代约为西汉中期或稍晚。

南阳卫校M1为长方形小型砖室墓,墓壁为小砖顺缝平铺砌筑而成,封门用画像砖封堵,其墓葬形制与新野樊集吊窑M23[3]7基本相同,所用画像砖的形制、花纹如方格纹、圆点纹、窝纹等与新野、淅川[3]246也基本一样。综合判断,该墓的时代应同为西汉晚期或稍早。

2.墓主身份。关于墓主身份,很多专家、学者对南阳地区汉代画像砖墓墓主身份做过探讨。汉代画像石、画像砖墓墓室的布局正是墓主生前住宅在地下的反映,一般认为“大多数墓主在生前是有品秩的,其品秩大约是太守至县令,其中大部分应是县令、县令级官吏及世代袭爵的官宦人家,还有少数应为巨富之家”[4]。综合这两座画像砖墓的形制、规模,我们认为这两座墓墓主也应为中小地主阶层,或者是一般平民,十九中M1墓主的身份稍高,而卫校M1的墓主身份相对较低。

3.画像砖制作特点。南阳市区发掘的这两座画像砖墓中的空心砖,在制作技法方面,浅浮雕画面与新野樊集画像砖墓出土的相似;小模压印的画面则与南阳市南部的邓州、新野、唐河等地出土的画像砖相近,它们可能都是受到了郑州、洛阳等地区画像砖的影响。

总之,这两座画像砖墓的发掘,不仅为南阳市区汉画像砖墓的研究增添了新的资料,同时也为探讨南阳地区早期画像砖墓的起源、研究汉代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图6 十九中M1平剖面图

图7 门阙兽斗

图8 变形柿蒂方格纹

图9 变形柿蒂方格纹、重环纹

发掘:李长周 范 海 魏晓东蒋宏杰 乔保同等

整理:李长周 燕 睿 乔保同

执笔:李 翼 李长周 乔保同

猜你喜欢

柿蒂墓主画像砖
汉代植物纹样之柿蒂纹
柿蒂去除萼片和激素处理对甜柿果实生长发育及品质的影响
北宋演员画像砖四人组
辽宁法库叶茂台七号辽墓的年代及墓主身份
《河西画像砖艺术》出版
“梳妆楼”墓主考浅析
两汉时期画像砖流变考论
与赵琦先生商榷
柿树夏季咋防柿蒂虫
岳麓秦简《廿七年质日》所附官吏履历与三卷《质日》拥有者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