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至阴穴联合膝胸卧位矫正胎儿臀位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8-11-06廖琪孙彦华
廖琪,孙彦华
臀位是产科最常见的一种异常胎位,占足月分娩总数的3%~4%[1]。对母体可造成胎膜早破、产程延长、子宫破裂等;对胎儿可造成早产、脐带脱垂、窒息、损伤等,增加围产儿的难产率和死亡率[2]。本院自2017年采用了艾灸至阴穴配合膝胸卧位矫正臀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200例在本院门诊建册,定期产检孕妇,超声提示单胎臀位,按照随机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年龄21~43岁,平均年龄(26.6±4.3)岁,孕周30~34周,平均孕周(31.7±1.6)周。对照组年龄21~42岁,平均年龄(26.3±4.5)岁,孕周30~34周,平均孕周(31.4±1.5)周。所有孕妇均无腹痛、阴道流血、流水、脐带绕颈;排除骨盆狭窄、胎儿畸形、多胎、羊水过多或过少;排除妊娠并发症、子宫畸形和瘢痕子宫;排除妊娠合并内科、外科疾病等。上述患者年龄和孕周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482 0,P1=0.630 3>0.05;t2=1.367 9,P2=0.172 9>0.05)。该研究通过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在硬板床上,头偏向一侧,双手前臂伸直,放于头的两侧,胸部紧贴床面,尽量与床贴紧,抬高臀部,两小腿平放于床上,稍分开,双腿屈曲,大腿与床面垂直,与小腿成直角,膝和小腿与床平贴。每天2次,每次15分钟。
1.2.2 观察组 孕妇排空膀胱,松解腰带,取端坐位或仰卧位,双膝屈曲,使腹壁保持松弛,暴露两侧至阴穴,点燃艾条悬灸双侧至阴穴(足小趾外侧,距趾甲角旁0.1寸)[3]各15分钟,艾条与皮肤间距2~3 cm,使至阴穴局部有温热感,但不灼痛,不起泡为度。灸毕行膝胸卧位15分钟,每天2次。
上述孕妇连做一周后复查,胎位转正即停止;未矫正者继续治疗。如在矫正期间出现胎动频繁、腹痛、阴道流血等情况,应停止矫正,立即到医院就诊。
1.3 疗效标准 有效:2周后经产科检查及B超复查确诊,已转成头位,并无反复者;无效:2周后经产科检查及B超复查确诊,未转成头位者,或是转为头位但不能维持至分娩。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臀位矫正情况 两组治疗天数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21 9,P=0.000 0<0.01);两组治疗效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6 8,P=0.000 0<0.01),见表1。
表1 两组臀位矫正情况比较
2.2 两组臀位矫正成功者分娩方式比较 两组臀位矫正成功者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 1,P=0.975 7>0.05),见表2。
表2 两组臀位矫正成功者分娩方式情况比较(n)
3 讨论
矫正胎位一般在妊娠30周后进行,因妊娠30周前,羊水相对较多,因此胎位尚不固定,所以如出现臀位也多能自然转为头位,而妊娠达34周以后,胎儿过大,腹壁过紧,故而影响矫正胎位效果。导致胎位异常的原因有子宫发育不良、子宫畸形、骨盆狭窄、盆腔肿瘤、巨大胎儿、胎儿畸形、羊水过多或过少等。如处理不当,易致新生儿发生胎膜早破、早产儿、低体质量儿、胎儿窘迫、颅内出血、臂丛神经损伤、胸锁乳突肌血肿、新生儿窒息、死产等。胎位异常在分娩时可引起难产,多需手术助产,剖宫产率不断上升,母体易产程延长、继发性宫缩乏力、产后出血、软产道损伤[4]。因此,及时采取恰当的方法,矫正胎位不正,成为临床工作的一部分。胎位异常矫正方法包括膝胸卧位法、外转胎位法、中医汤药、针刺疗法、艾条灸至阴穴法等。胎位异常,从中医角度主要是气血虚弱、气血失和与气滞血瘀所致。临床可见孕妇平素过度安逸,正气不足,神疲肢软而无力促胎转正;或寒凝血滞,气不运行,血液不畅,气滞血瘀,而致胎位不正。
至阴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之井穴,五行属金,经气深聚之所在,膀胱经经气由此穴到达肾经,能助肾水,调肾气,调节人体阴阳平衡。同时,至阴穴与任脉密切相关。任脉主胞胎,与冲脉同起于胞宫。艾灸至阴穴能温通经脉,激发经气,振奋阳气,调理气血,调整肾脏功能,又可沿肾经循行路线传递所受信息至腹部胞宫,维系和调节胞宫气血,改变子宫的活动,促使胎儿活动增加,可调整胎位异常[5]。同时,艾灸至阴穴可引起血浆皮质醇含量升高,以及前列腺素F/前列腺素E比值增加,可致子宫紧张度升高及宫缩增加,从而引起胎动而促使其胎位矫正。
《本草经》曰:“艾叶能通十二经,善于温中逐冷,行血之气,气中之滞[6]”。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燃烧艾草贴近皮肤以产生热效应刺激穴位[7]。艾灸至阴穴,促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从而致使胎盘里雌激素水平升高,前列腺素水平上升,子宫肌层敏感性增强,子宫收缩增强,胎儿活动加剧。同时,至阴穴下分布有来自L4~S5神经根的腓浅神经分支。艾灸至阴穴,其传递信息可达相应的L4~S5脊髓神经节段,通过调节内脏植物神经功能,从而改善子宫平滑肌的收缩,进而调整胎位[8-9]。膝胸卧位法是应用胎儿重心原理,防止胎臀过早入盆,已入盆者,使胎臀从骨盆退出,可使胎头与胎背所形成的弧面顺着宫底弧面滑动,完成头先露的转变。艾灸至阴穴联合膝胸卧位矫正臀位,两种措施相互配合,在活跃的胎动下,胎儿因重力的关系胎臀更容易退出骨盆,促成胎位的转变,使成功率提高。
本研究提示,艾灸至阴穴联合膝胸卧位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膝胸卧位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396 8,P=0.000 0<0.01)。两组臀位矫正成功者分娩方式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 1,P=0.975 7>0.05)。
艾灸至阴穴联合膝胸卧位法矫正胎位,安全有效、疗程短、操作简单、无痛苦、经济、无副作用等优点,可减轻孕妇心理及体力负担,易于接受,是目前产科矫正胎位的首选方法,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