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赏而有法 析而有理
——以2015—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为例谈现代文阅读赏析题备考策略

2018-11-06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8年30期
关键词:语段语句参考答案

蓝 蕊

(浙江省象山中学,浙江象山 315700)

现代文阅读赏析题一直是高考常考考点之一,如何才能更好地解答此类试题,尽可能拿到满分呢?笔者试以2015—2018年高考语文浙江卷的试题为例,探索赏析题的命题方向,并根据参考答案寻求解题策略,以期实现赏而有法,析而有理。

一、梳理真题,明确考查方向

2015—2018年的四套高考语文浙江卷的现代文阅读赏析题如下:

【2015年】13.赏析文中画线部分。(4分)(《捡烂纸的老头》)

【2016年】14.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部分。(5分)(《母亲》)

【2017年】11.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5分)(《一种美味》)

【2018年】10.作者的兴奋情绪在文中画横线部分表现为怎样的语言特点?(4分)(《汴京的星河》)

11.文中画波浪线部分连用10个“一”,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5分)(《汴京的星河》)

从这五道试题的具体要求来看,2015—2017年的试题没有明确提出赏析的要点,而2018年的两题要求学生分别就语言特点和表达效果进行赏析,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从考查范围来看,浙江卷要求赏析单个语句(2017年)、多个语句(2016年)或整个语段(2015年、2018年)。从题干的提示语来看,浙江卷在2016年明确提示要“结合上下文”,友情告知学生答题要有文本意识,在2018年提出了赏析的具体要求,其余年份都仅有“赏析”二字。从考查的分值来看,2015年为4分,2016年和2017年均为5分,2018年共有9分,有稳步上升的趋势。总体看来,浙江卷对“赏析题”的考查比较稳定,这种稳定性表现在:(1)每年必考;(2)基本没有赏析方向的提示;(3)赏析范围为语句或语段。

二、对比答案,明确问题所在

因为大多数赏析题没有明确提出赏析要点,笔者试着从参考答案去探索赏析的角度和得分点。以2015年和2016年的试题为例:

2015年试题的“画横线部分”和参考答案如下:

【画横线部分】没人理他,他悻悻地回到座位上,把没吃完的烧饼很费劲地啃完了,情绪已经平复下来——本来也没有多大情绪。“跟他们寻口汤去。”喝了两口面汤,“回见!”

【参考答案】①运用神态、动作和语言等多种描写手法,揭示了“老头”从愠怒失意到自我宽慰的情绪变化,描写细腻生动,富有戏剧效果。②交代“打架”事件的结局;“老头”行为、情绪、言语恢复故态,与之前的叫阵形成对照,也与前文的惯常言行呼应,强化了人物的性格特征。

2016年试题的“画横线部分”和参考答案如下:

【画横线部分】那悠长的,古怪的汽笛,尤其使她起了辽远的,不可思议的幻想,飘飘然,仿佛她已坐了那蛇一样长的怪物飞往另一世界。不论什么时候一听到那种声音,她就闭上眼睛,似乎她在听着天外传来的呼唤。完全失神一样地,喂猪她会马上放下麦粥桶,洗衣服她会马上放下板刷,在煮饭的时候,她也会立刻抛开火钳,有时忘了添柴,有时却尽管把柴往灶门送,以致不是把饭煮得半生半熟,就是烧焦了半锅。

【参考答案】①通过比喻、排比,渲染了火车的神奇与母亲对火车的痴迷。②通过神态、动作等细节,细腻描写了母亲好奇、陶醉和渴望的心理。③叙事上有过渡、舒缓节奏等作用。

以上两题,前者为语段赏析,后者为语句(也可以看作语段,只少了开头的一句话)赏析。从这两道题的参考答案来看,无论是语句还是语段,赏析都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入手。而语段赏析,还需多考虑一个角度,即本段内容在上下文结构中的作用。“赏”为欣赏,“析”为分析。能够让我们去欣赏、分析的句子(语段),必有其魅力之处。句子(语段)中的魅力点也就成了我们“赏”的角度,即它与一般的表达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从答案组织的得分点来看,“赏”的指向为运用了何种手法(或运用了哪个词语,或与上下文具有何种关系)。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点明手法(或点明佳字好词,或点明与上下文的关系),二是结合文本内容具体分析。这些与众不同之处又有怎样的效果,即为“析”的内容。从答案组织的得分点来看,“析”的指向为产生了何种效果。它也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效果,二是该手法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

那么,学生的答案和参考答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学生答题时思考的盲点又在哪里?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高三的复习指导课才算是有针对性的,才算是有效的。

笔者让自己班级的学生就这两道题进行作答,结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学生能从“赏”(何种手法)和“析”(何种效果)两个层面作答,但答案不够完善,失分较多。具体表现如下:

一是角度单一漏效果。一个语句或语段之所以精彩,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手法运用的多样和效果的多元。学生对文本赏析缺乏多角度考虑的意识,仅满足于从一个角度赏析,大多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入手。而遣词用字,特别是在语段赏析中,文本在上下文结构中的作用则较易被忽视。就效果而言,该手法本身所具有的艺术效果,学生一般都能答到,但该手法给读者带来的阅读效果则往往被忽略。

二是忽视文本谈效果。一个语句,一个语段,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个体,它们只有放在具体的文本中,才具有存在的意义,才会散发出个体的光彩。赏析题的效果分析必须联系上下文,指向文章主旨和作者的情感。而学生的答案往往泛泛而谈,舍本逐末。核心问题是没有理解文本。

通过学生答案和参考答案的对比可知,教师在讲解赏析题时应提醒学生注意:作答时可看分值答角度,应多角度赏析,避免一个角度分析到底;赏析时要放在一定的语境中,联系上下文,同时考虑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情感。

三、理清思路,掌握答题策略

学生知晓了做赏析题时必须明确赏析角度、理解文意、联系语境,并不意味着解题时就能言之有序、有物、有理,游刃有余,所以教师还得给学生指出答题步骤,帮助学生储备答题术语,建立答题框架。具体步骤如图1所示。

图1现代文阅读赏析题答题步骤

赏析题的赏析角度一般归纳为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形式、结构特点等。但是,这样的归纳不易被学生接受。在实际作答过程中,很多学生只想到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而语言形式具体包含哪些内容,结构上的作用究竟什么时候该考虑,学生总是记忆不清。鉴于此,笔者转换思路,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记忆赏析角度。首先,一句话是由一个个的字和词构成的,可以从遣词用字角度考虑,此为赏析角度一;其次,一个个的字词构成了一个个的句子,可以从句式的角度考虑,此为赏析角度二;一个个的句子又构成了句群或语段,形成了一定的语言风格,此为赏析角度三;如果赏析的句子构成了一个语段,那就要考虑这个语段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此为赏析角度四。在作答结构上的作用时,首要的是明确段落的位置。如果是首段,可考虑它是否引出下文或总领全文,是否与下文相照应,是否为下文作了铺垫;如果是中间段,可考虑它是否承上启下,是否与后文相照应,是否为后文作了铺垫;如果是文章的结尾,可考虑它是否总结上文,与前文相照应。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1)以上几点只是为学生提供一些答题的“方向”,未必每道赏析题都要从这些方面一一作答,学生应根据选文的具体情况有所选择,灵活处理;(2)在答题时应避免贴标签,避免提一些抽象的概念,一定要作具体的阐述,比如关于结构上的承上启下,要讲清楚“承”上文的什么内容,“启”下文的什么内容;(3)完美作答始终建立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

猜你喜欢

语段语句参考答案
浅谈中年级“语段学习”实践策略
基于语段加标推导和特征核查的TCG分析及接口区分条件
重点:语句衔接
【重点】语言文字运用:语段压缩
2017年6月七、八年级参考答案
2017年6月九年级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
我喜欢
作文语句实录
如何压缩新闻语段